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焦作网谈 > 2023年焦作网谈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填报志愿要擦亮双眼 别上“野鸡大学”的当
    更新时间:2023-7-3 10:31:11    来源:焦作日报

      高考成绩出来后,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为了防止考生被“野鸡大学”误了前程,日前,相关权威机构公布了国内392所虚假大学,这些被曝光的“高校”上了也白上。

      “野鸡大学”名单出炉后,许多网友被惊到了,并热心地搜集各种高考骗局,给考生以及家长朋友提醒,避免大家上当受骗。

      网友“风神”说,300多所“野鸡大学”中,北京占了151所,“中国邮电大学”“中国科技管理学院”“中国师范学院”……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学校竟然都是假大学。考生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对照官方消息,可不敢被假高校的“名头”欺骗了。

      网友“香樟树”说,认真看了这些“野鸡大学”的名字,它们和正规院校的校名十分相近,有的相似程度达到80%以上。如果考生没有认真看的话,很容易上当。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广泛搜集信息,在官方网站查看院校信息,千万不要盲听盲从,避免上当。

      “考生不仅要认清‘野鸡大学’,也要防止被‘内部指标’欺骗。”网友“默然”说,有些骗子最喜欢使用的骗术就是谎称有“内部指标”,每年媒体都会报道相关案例。现在高考录取非常透明,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那些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最拿手的就是吹嘘自己能量大,与某某高校有关系,只要愿意出钱,没有过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这样的话,家长最爱听,骗子正是抓住家长的投机心理,才能屡屡得手。如果家长真信了这些谎话,那就等着上当吧!

      网友“小贝”说,2020年给孩子填报志愿时,遇到了“钓鱼网站”,当时多了个心眼,打电话咨询了老师才避免上当受骗。有了这次经历,他时长提醒身边的考生家长,谨防上当受骗。他说,家长要为孩子把好第一关,提醒孩子保护个人信息、账号及密码,避免他人恶意篡改志愿。

      网友“蓝天白云”说,高招期间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但有的骗局很简单,稍微思考一下就能避免上当。比如学校奖励助学金。有的骗子会利用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或家长联系,并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骗取家长或考生信任后,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但前提是要先交报名费和学费。有些家长信以为真,会借钱交费。一旦被骗,不仅耽误孩子上学,还会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遭受经济损失。

    (记者 朱颖江)

    新闻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填报志愿要擦亮双眼 别上“野鸡大学”的当
    2023-7-3 10:31:11    来源:焦作日报

      高考成绩出来后,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为了防止考生被“野鸡大学”误了前程,日前,相关权威机构公布了国内392所虚假大学,这些被曝光的“高校”上了也白上。

      “野鸡大学”名单出炉后,许多网友被惊到了,并热心地搜集各种高考骗局,给考生以及家长朋友提醒,避免大家上当受骗。

      网友“风神”说,300多所“野鸡大学”中,北京占了151所,“中国邮电大学”“中国科技管理学院”“中国师范学院”……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学校竟然都是假大学。考生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对照官方消息,可不敢被假高校的“名头”欺骗了。

      网友“香樟树”说,认真看了这些“野鸡大学”的名字,它们和正规院校的校名十分相近,有的相似程度达到80%以上。如果考生没有认真看的话,很容易上当。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广泛搜集信息,在官方网站查看院校信息,千万不要盲听盲从,避免上当。

      “考生不仅要认清‘野鸡大学’,也要防止被‘内部指标’欺骗。”网友“默然”说,有些骗子最喜欢使用的骗术就是谎称有“内部指标”,每年媒体都会报道相关案例。现在高考录取非常透明,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那些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最拿手的就是吹嘘自己能量大,与某某高校有关系,只要愿意出钱,没有过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这样的话,家长最爱听,骗子正是抓住家长的投机心理,才能屡屡得手。如果家长真信了这些谎话,那就等着上当吧!

      网友“小贝”说,2020年给孩子填报志愿时,遇到了“钓鱼网站”,当时多了个心眼,打电话咨询了老师才避免上当受骗。有了这次经历,他时长提醒身边的考生家长,谨防上当受骗。他说,家长要为孩子把好第一关,提醒孩子保护个人信息、账号及密码,避免他人恶意篡改志愿。

      网友“蓝天白云”说,高招期间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但有的骗局很简单,稍微思考一下就能避免上当。比如学校奖励助学金。有的骗子会利用考生家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与考生或家长联系,并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骗取家长或考生信任后,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但前提是要先交报名费和学费。有些家长信以为真,会借钱交费。一旦被骗,不仅耽误孩子上学,还会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遭受经济损失。

    (记者 朱颖江)

    新闻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