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档案君|沉睡二十年的遗书:一段亲情与信仰的传奇
更新时间:2017-12-13 10:53:56    来源:中国青年网

  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在被押赴刑场的车上,给儿子写了两封信,随后从容就义。然而,直到二十年后,儿子才看到它们。在这两封仅有百余字的遗书背后,凝结着一段民族大义、骨肉亲情和信仰追求的传奇。 

赵一曼烈士。图片来自人民网 

  一、勇士

  赵一曼是十四年抗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勇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共中央决定选派一批干部到东北,领导反帝救国斗争,赵一曼主动请缨。于是,这位川妹子来到白山黑水,在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运动。1934年春,赵一曼奉命到珠河县(今黑龙江尚志市)组织抗日武装,领导游击战争。第二年,她兼任赵尚志将军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抗联第三军前身)二团政委。 

  赵一曼写给中共中央的亲笔信(局部)。这是迄今发现唯一一份赵一曼烈士的亲笔手迹。现存四川省档案馆 

  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是中国第一代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女军人。 

  在军中,她的勇敢和机智,赢得了战士们的钦佩。她的战友韩光回忆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一曼同志机智、勇敢,立下许多卓著的战功。”人们把她和骁勇善战的赵尚志将军相提并论,称为“哈东二赵”。日伪报纸则污蔑她为“红装白马女匪首”——这些充满污蔑之词的报道也透露出一些赵一曼当年的飒爽英姿——如日文报纸《满洲日日新闻》对她有这样的描述:“身穿红装,骑上白马,跨过山林,飞驰平原,宛如密林的女王。” 

  1935年秋,赵尚志奉命率第三军主力北上,留二团和三团在老区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入冬后,敌军向珠河一带发动大规模进攻,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采取“篦梳”战术。11月15日,二团在春秋岭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包围。赵一曼与团长王惠同指挥全团与敌人激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全团仅有7人突出重围。王惠同团长在突围中受伤被俘,英勇不屈,很快就被杀害。赵一曼率几名战士殿后掩护,左臂、左腿受重伤,在突出重围与几位同志会合后,被汉奸发现行踪。22日,日伪大队人马包围赵一曼等人避难的山沟,两位战士在突围中牺牲,赵一曼和铁北区宣传部长周伯学、小战士杨桂兰三人被俘。 

  二、牺牲

  赵一曼是一位殉道者。她的“道”,是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之道,是她的共产主义信仰。 

  从被俘到牺牲,赵一曼在日伪的酷刑与诱降中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半年多时光,她没有屈服。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股长大野泰治是个老谋深算的特务,后来他在侵华罪行自供中称:1936年2月12日,在珠河县公署接收了两名女人,“一名是27岁的赵一曼”。大野泰治把拘押的20多人施以酷刑,拷问赵一曼的真实身份。终于,有人熬刑不过,供认赵一曼是“同赵尚志地位一样”的人。他得出结论,赵一曼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农民坚固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大野泰治把赵一曼押解到哈尔滨,经商议,日本特务机关决定把赵一曼“押起来,治好伤,当作破坏抗日组织的反间用”。然而,他们失算了,不论酷刑还是劝诱,对赵一曼都无济于事。 

  他第一次审问赵一曼,就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回忆说:赵一曼在回答“你为什么抗日”这样的问题时,“与其说是回答问题,不如说是对日军的控诉”。她揭露日军的暴行,“讲得有条有理,让人一听就懂”,“我不知不觉成了她的宣传对象了”。 

日本战犯大野泰治

  赵一曼遭受酷刑后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医院中从不隐瞒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一有机会就向中国的医护人员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她的魅力令几位护士佩服,大家称她为“赵大姐”。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赵一曼争取到了看守自己的警察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和董、韩二人一起,从医院逃了出去。日军出动骑兵和摩托部队四处追捕。6月30日,在距离游击区不到20里的地方,赵一曼等人被日军抓获。 

  赵一曼再次被捕后,换成日本特高课的大特务林宽重来审问。他仍然先是劝降,劝降不成后,只得祭起他的“法宝”,用灭绝人性的酷刑,摧残眼前这位身体柔弱意志却无比刚强的女性。然而,他得到的仍旧是失望。 

  无奈之下,敌人决定在赵一曼工作过的珠河县公开杀害她,以恐吓这块土地上“红透三尺”的人民。8月2日凌晨,押解赵一曼的火车从哈尔滨开往珠河。赵一曼非常清楚,自己就要为理想而牺牲了。自己为理想而死,死而无憾,遗憾的是自己那在远方的儿子宁儿。孩子刚满周岁就被送给他人抚养,现在也7岁了,长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她向押解的宪兵要来纸笔,写下了一位母亲临死前对儿子最想说的话: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遗信誊录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写完第一封后,赵一曼又写下另一封遗书,把对孩子的未尽余言进行了补充。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赵一曼第二封遗信誊录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刑场到了,赵一曼和同时被捕的战友周伯学态度从容,毫无惧色。枪响了,两个共产党人倒在血泊里。 

赵一曼牺牲地。图片翻拍自东北烈士纪念馆 

  赵一曼牺牲后,两封遗书并没有交到孩子手里。日伪滨江省警务厅用日文记录下来放到档案中。 

  三、生离

  赵一曼的两封遗书,承载着一位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了理想的实现,这些革命者们牺牲了太多的亲情!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为了工作需要,一个人用多个化名是很正常的事儿。现在我们知道,赵一曼,本名李坤泰,字淑宁,曾化名李一超,到抗联工作后化名赵一曼。她的战友朱新阳(曾任齐齐哈尔市首任市长)曾问她为什么取这个化名,她解释说:“我喜欢‘一’字,所以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决不改变。曼,有长的意思,美的意思。因为有的老百姓说我是赵尚志的妹妹,那我就姓一回赵吧。再说,它还在百家姓里排第一呢!” 

  1928年5月1日,正在莫斯科学习的赵一曼与黄埔同学陈达邦结为伉俪。可是,他们结婚才几个月时间,赵一曼就要按照组织安排回国,当时她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陈达邦劝她生完孩子再回国。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就这样,赵一曼一个人回来了,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为夫妻间的诀别。1929年1月21日,赵一曼几经磨难,在宜昌一个工人的房子里,生下一个男孩。那天正好是列宁去世五周年,孩子又孕育于列宁的故乡,所以她为孩子取名“宁儿”。 

  然而,宁儿的命运并不安宁。赵一曼从事的是极其危险的地下工作,带着孩子多有不便。她到上海后,与丈夫的堂妹陈琮英一起工作。经过商议,她决定把孩子送回丈夫的老家,请亲戚代为抚养。这个请求得到组织的批准,党组织还批给了路费和假期。临走前,她抱着孩子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她和儿子留下的唯一纪念。 

  照片拍好后,赵一曼把一张寄给远在他乡的丈夫,一张交给一位同志,希望她能转交给自己的姐姐李坤杰。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赵一曼眼中那慈爱温柔的目光。然而,为了理想,她只有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1930年4月,赵一曼和陈琮英一起,把宁儿送到武汉,交给丈夫的堂兄陈岳云抚养。就这样,她在孩子的哭喊声中,硬起心肠,留泪离去。 

  此后,她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直到就义之前,她心中最惦念的也是这个孩子。 

  四、寻母 

电影《赵一曼》宣传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1950年,新中国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放映。当时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读书的陈掖贤几次看过这部电影,被主人公的英雄事迹感动。但是,他并不知道银幕上这位女英雄,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他到处打听母亲的下落,却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小姑子陈琮英(任弼时夫人)遇到她当年的战友冯仲云(曾任抗联第三军政委),才知道李一超就是赵一曼。同时,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也通过多方打听,并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的中译本,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图为陈掖贤手抄的赵一曼遗信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抒发了一个英姿飒爽、忧国忘家的女战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她是钢铁般的战士,她是慈祥的母亲,她是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她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先烈——赵一曼。 

新闻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档案君|沉睡二十年的遗书:一段亲情与信仰的传奇
2017-12-13 10:53:56    来源:中国青年网

  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在被押赴刑场的车上,给儿子写了两封信,随后从容就义。然而,直到二十年后,儿子才看到它们。在这两封仅有百余字的遗书背后,凝结着一段民族大义、骨肉亲情和信仰追求的传奇。 

赵一曼烈士。图片来自人民网 

  一、勇士

  赵一曼是十四年抗战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民族英雄,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牺牲的勇士。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共中央决定选派一批干部到东北,领导反帝救国斗争,赵一曼主动请缨。于是,这位川妹子来到白山黑水,在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运动。1934年春,赵一曼奉命到珠河县(今黑龙江尚志市)组织抗日武装,领导游击战争。第二年,她兼任赵尚志将军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抗联第三军前身)二团政委。 

  赵一曼写给中共中央的亲笔信(局部)。这是迄今发现唯一一份赵一曼烈士的亲笔手迹。现存四川省档案馆 

  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是中国第一代受过现代军事训练的女军人。 

  在军中,她的勇敢和机智,赢得了战士们的钦佩。她的战友韩光回忆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一曼同志机智、勇敢,立下许多卓著的战功。”人们把她和骁勇善战的赵尚志将军相提并论,称为“哈东二赵”。日伪报纸则污蔑她为“红装白马女匪首”——这些充满污蔑之词的报道也透露出一些赵一曼当年的飒爽英姿——如日文报纸《满洲日日新闻》对她有这样的描述:“身穿红装,骑上白马,跨过山林,飞驰平原,宛如密林的女王。” 

  1935年秋,赵尚志奉命率第三军主力北上,留二团和三团在老区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入冬后,敌军向珠河一带发动大规模进攻,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采取“篦梳”战术。11月15日,二团在春秋岭被十倍于己的敌军包围。赵一曼与团长王惠同指挥全团与敌人激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全团仅有7人突出重围。王惠同团长在突围中受伤被俘,英勇不屈,很快就被杀害。赵一曼率几名战士殿后掩护,左臂、左腿受重伤,在突出重围与几位同志会合后,被汉奸发现行踪。22日,日伪大队人马包围赵一曼等人避难的山沟,两位战士在突围中牺牲,赵一曼和铁北区宣传部长周伯学、小战士杨桂兰三人被俘。 

  二、牺牲

  赵一曼是一位殉道者。她的“道”,是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之道,是她的共产主义信仰。 

  从被俘到牺牲,赵一曼在日伪的酷刑与诱降中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半年多时光,她没有屈服。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股长大野泰治是个老谋深算的特务,后来他在侵华罪行自供中称:1936年2月12日,在珠河县公署接收了两名女人,“一名是27岁的赵一曼”。大野泰治把拘押的20多人施以酷刑,拷问赵一曼的真实身份。终于,有人熬刑不过,供认赵一曼是“同赵尚志地位一样”的人。他得出结论,赵一曼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农民坚固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大野泰治把赵一曼押解到哈尔滨,经商议,日本特务机关决定把赵一曼“押起来,治好伤,当作破坏抗日组织的反间用”。然而,他们失算了,不论酷刑还是劝诱,对赵一曼都无济于事。 

  他第一次审问赵一曼,就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回忆说:赵一曼在回答“你为什么抗日”这样的问题时,“与其说是回答问题,不如说是对日军的控诉”。她揭露日军的暴行,“讲得有条有理,让人一听就懂”,“我不知不觉成了她的宣传对象了”。 

日本战犯大野泰治

  赵一曼遭受酷刑后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医院中从不隐瞒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一有机会就向中国的医护人员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革命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她的魅力令几位护士佩服,大家称她为“赵大姐”。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赵一曼争取到了看守自己的警察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1936年6月28日,赵一曼和董、韩二人一起,从医院逃了出去。日军出动骑兵和摩托部队四处追捕。6月30日,在距离游击区不到20里的地方,赵一曼等人被日军抓获。 

  赵一曼再次被捕后,换成日本特高课的大特务林宽重来审问。他仍然先是劝降,劝降不成后,只得祭起他的“法宝”,用灭绝人性的酷刑,摧残眼前这位身体柔弱意志却无比刚强的女性。然而,他得到的仍旧是失望。 

  无奈之下,敌人决定在赵一曼工作过的珠河县公开杀害她,以恐吓这块土地上“红透三尺”的人民。8月2日凌晨,押解赵一曼的火车从哈尔滨开往珠河。赵一曼非常清楚,自己就要为理想而牺牲了。自己为理想而死,死而无憾,遗憾的是自己那在远方的儿子宁儿。孩子刚满周岁就被送给他人抚养,现在也7岁了,长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她向押解的宪兵要来纸笔,写下了一位母亲临死前对儿子最想说的话: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遗信誊录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写完第一封后,赵一曼又写下另一封遗书,把对孩子的未尽余言进行了补充。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长,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赵一曼第二封遗信誊录件。现存中央档案馆 

  刑场到了,赵一曼和同时被捕的战友周伯学态度从容,毫无惧色。枪响了,两个共产党人倒在血泊里。 

赵一曼牺牲地。图片翻拍自东北烈士纪念馆 

  赵一曼牺牲后,两封遗书并没有交到孩子手里。日伪滨江省警务厅用日文记录下来放到档案中。 

  三、生离

  赵一曼的两封遗书,承载着一位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了理想的实现,这些革命者们牺牲了太多的亲情!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为了工作需要,一个人用多个化名是很正常的事儿。现在我们知道,赵一曼,本名李坤泰,字淑宁,曾化名李一超,到抗联工作后化名赵一曼。她的战友朱新阳(曾任齐齐哈尔市首任市长)曾问她为什么取这个化名,她解释说:“我喜欢‘一’字,所以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决不改变。曼,有长的意思,美的意思。因为有的老百姓说我是赵尚志的妹妹,那我就姓一回赵吧。再说,它还在百家姓里排第一呢!” 

  1928年5月1日,正在莫斯科学习的赵一曼与黄埔同学陈达邦结为伉俪。可是,他们结婚才几个月时间,赵一曼就要按照组织安排回国,当时她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陈达邦劝她生完孩子再回国。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就这样,赵一曼一个人回来了,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为夫妻间的诀别。1929年1月21日,赵一曼几经磨难,在宜昌一个工人的房子里,生下一个男孩。那天正好是列宁去世五周年,孩子又孕育于列宁的故乡,所以她为孩子取名“宁儿”。 

  然而,宁儿的命运并不安宁。赵一曼从事的是极其危险的地下工作,带着孩子多有不便。她到上海后,与丈夫的堂妹陈琮英一起工作。经过商议,她决定把孩子送回丈夫的老家,请亲戚代为抚养。这个请求得到组织的批准,党组织还批给了路费和假期。临走前,她抱着孩子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这也是她和儿子留下的唯一纪念。 

  照片拍好后,赵一曼把一张寄给远在他乡的丈夫,一张交给一位同志,希望她能转交给自己的姐姐李坤杰。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赵一曼眼中那慈爱温柔的目光。然而,为了理想,她只有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1930年4月,赵一曼和陈琮英一起,把宁儿送到武汉,交给丈夫的堂兄陈岳云抚养。就这样,她在孩子的哭喊声中,硬起心肠,留泪离去。 

  此后,她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直到就义之前,她心中最惦念的也是这个孩子。 

  四、寻母 

电影《赵一曼》宣传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1950年,新中国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放映。当时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读书的陈掖贤几次看过这部电影,被主人公的英雄事迹感动。但是,他并不知道银幕上这位女英雄,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他到处打听母亲的下落,却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小姑子陈琮英(任弼时夫人)遇到她当年的战友冯仲云(曾任抗联第三军政委),才知道李一超就是赵一曼。同时,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也通过多方打听,并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的中译本,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图为陈掖贤手抄的赵一曼遗信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抒发了一个英姿飒爽、忧国忘家的女战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她是钢铁般的战士,她是慈祥的母亲,她是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她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先烈——赵一曼。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