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土专家成长记(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②)
    更新时间:2020-5-6 11:04: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老黄,看你满头大汗,弄啥嘞?得闲到我那儿看看苗呗?”

    “正瞧地呢!弄完手头这摊活,就去你那儿!”

    老黄本名黄国兴,今年59岁,身材挺拔瘦削,是河南滑县有名的农技“土专家”。

    4月下旬,听说田里有病情,他就挎上帆布包,戴上黄草帽,一头扎进了半米多高的麦田里。拨拉着麦苗往前找,老黄终于发现了小麦条锈病发作区。他俯下身,仔细观察记录:传播了多大面积,感染了多少植株,小麦苗上有多少叶片枯萎。半晌工夫,笔记本上就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半路种田

    黄国兴原来的职业是司机,开着大货车,走南闯北20多年。

    2004年,他到山东沂南县送货,看见当地农民在花生地里盖地膜,平时自觉见多识广的他,却露了怯:“杂草长出来咋办?难不成再揭起膜来锄草?”

    “下种后、盖膜前,早就打了除草剂!”当地人告诉他,盖了地膜的花生,温度高长得快,还不容易有病虫害,产量噌噌地往上涨。

    把地膜盖上,就那么顶用?黄国兴不放心,又追着问:“一亩地能产多少?”

    “一亩地千把斤!”

    黄国兴心里暗暗吃惊:“滑县的花生亩产只有三四百斤呀!”他蹲下来,抓了一把土仔细看了看,发现土里还掺着石头。“这地也不如滑县的肥呀!”

    两相对比,黄国兴不由地感叹,盖地膜这法子灵,管用!思考再三,他下了决心:回家种地!

    当年,开大货车每月能赚五六百元,在当地算高收入。听说黄兴国要转行,不少乡亲都不看好:“放着每月的高工资不拿,非要来土里刨食?真是乱出牌!”

    可黄国兴很坚定:“眼瞧着人家的办法确实管用!”说干就干,他又去了一趟山东,认真讨教了一番,并买回了地膜和苗前除草剂,在自家地里辟了二分地,当作试验田。

    施肥、下种、喷药、铺地膜……细心的黄国兴还做了点改进:“别人撒化肥,很多撒到了地膜外,浪费。我呢,专门把化肥集中起来,全都撒到地膜里!”

    当年10月份,就在这二分地里,花生产了200斤,相当于亩产千斤。这下,乡亲们都觉得,黄国兴的转行,行!

      自学成才

    滑县是小麦主产县,年均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产量可达19亿斤。种花生尝到甜头的黄国兴,开始琢磨起了种小麦。

    有次,黄国兴骑车路过西河京村,看见5个人围着几棵麦苗指指点点,下去一瞅,是县里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在研究小麦病害。

    “这是小麦纹枯病不是?”他试着插了句话。5个人齐刷刷回头:“你咋知道?”他们还没见过这么懂的农民,看一眼就知道是啥病。

    “书上看的!”原来,自从开始种地,黄国兴就买了种麦子、种玉米、种花生的书,不时翻看,慢慢也懂了些门道。此后,黄国兴就和这些技术员们交上了朋友,只要到县城,就到农技推广中心拐个弯,虚心学习、交流经验,有时候还带点宣传资料,回家慢慢研究。

    别人种田,喜欢多播种多施肥,“多下种子多长苗,吃得饱来苗儿壮!”黄国兴不轻信,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麦地里研究一阵子,黄国兴发现,种子下多了,麦子长得是密实,可是苗挨着苗,秆就细,容易倒,而且不通风、潮湿,还会招惹病虫害。

    他决定跟大家不一样:别人一亩地下50斤麦种,他只下40斤。第二年5月一收获,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施肥,黄国兴的田比别人的亩产高了百十斤,大伙儿都服气了。

    黄国兴寻思着,麦种不是下得越多越好,那化肥呢?俗话说,“饭吃太多,人也不中”,种田是不是也是这个理儿?继续开展麦种减量实验的同时,他也试着改变化肥使用量,一亩地施肥从30斤、50斤、80斤再到100斤,黄国兴把同样条件的土地试了个遍,终于找出了50斤这个最佳施肥量,“办法是土了点,可是管用!”

    靠着这股子爱琢磨的劲头,黄国兴的田越种越好。到2009年,黄国兴的小麦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300斤,成了白道口镇的单产状元,还被县里评为“科技示范户”。

      一道致富

    一到5、6月份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农民都高度紧张。

    可在白道口镇,每天早晨六七点响起的大喇叭,却给了村民们很多安慰。

    大喇叭里传出的,正是黄国兴的声音。因为种田种出了名堂,黄国兴被县里聘为农技员和病虫测报员。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哪种病虫害将会发作、如何防治、怎么打药,黄国兴都讲得明明白白。话不需多,每个村讲上一二十分钟,就管用;两三天白道口镇各个村走下来,大家伙儿就都跟着受益。

    大喇叭的工作结束后,黄国兴也闲不下来。

    这几个乡亲约了上午,那几个约了下午,明天后天的日程也是满满的……一到庄稼生长的关键期,镇里人都来找他,请他去自家地里看苗情。

    白道口镇蔡胡村的种粮大户白学杰,组织农业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地种粮食。为了进一步增产,白学杰亲自登门拜老黄为师,学习科技种田。2016年时,白学杰的合作社亩产小麦只有五六百斤,在黄国兴的帮助下,2019年达到了上千斤,今年预计能到1200斤,“老黄的办法,管用!”

    如今,老黄还评上了“农民高级技师”和“高级农业技术指导员”,成了白道口镇乃至滑县的“农业明星”。

    一到施肥、下种、长苗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期,每天在微信群里答疑解惑,就成了老黄的重要任务。50多个群,“嘀嘀嘀”地响个不停,都是各种咨询种粮的问题。大群有500人,小群也有二三百人。老黄说,自己种地高产不算啥,带着老乡一块儿增收致富,才是真正的奔小康。


    新闻编辑:杨铭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焦作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焦作日报社和焦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焦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焦作网所刊登的所有内容,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焦作网"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焦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转载请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图片链接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资料,损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站,我们会即时处理或删除。


    土专家成长记(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②)
    2020-5-6 11:04: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老黄,看你满头大汗,弄啥嘞?得闲到我那儿看看苗呗?”

    “正瞧地呢!弄完手头这摊活,就去你那儿!”

    老黄本名黄国兴,今年59岁,身材挺拔瘦削,是河南滑县有名的农技“土专家”。

    4月下旬,听说田里有病情,他就挎上帆布包,戴上黄草帽,一头扎进了半米多高的麦田里。拨拉着麦苗往前找,老黄终于发现了小麦条锈病发作区。他俯下身,仔细观察记录:传播了多大面积,感染了多少植株,小麦苗上有多少叶片枯萎。半晌工夫,笔记本上就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半路种田

    黄国兴原来的职业是司机,开着大货车,走南闯北20多年。

    2004年,他到山东沂南县送货,看见当地农民在花生地里盖地膜,平时自觉见多识广的他,却露了怯:“杂草长出来咋办?难不成再揭起膜来锄草?”

    “下种后、盖膜前,早就打了除草剂!”当地人告诉他,盖了地膜的花生,温度高长得快,还不容易有病虫害,产量噌噌地往上涨。

    把地膜盖上,就那么顶用?黄国兴不放心,又追着问:“一亩地能产多少?”

    “一亩地千把斤!”

    黄国兴心里暗暗吃惊:“滑县的花生亩产只有三四百斤呀!”他蹲下来,抓了一把土仔细看了看,发现土里还掺着石头。“这地也不如滑县的肥呀!”

    两相对比,黄国兴不由地感叹,盖地膜这法子灵,管用!思考再三,他下了决心:回家种地!

    当年,开大货车每月能赚五六百元,在当地算高收入。听说黄兴国要转行,不少乡亲都不看好:“放着每月的高工资不拿,非要来土里刨食?真是乱出牌!”

    可黄国兴很坚定:“眼瞧着人家的办法确实管用!”说干就干,他又去了一趟山东,认真讨教了一番,并买回了地膜和苗前除草剂,在自家地里辟了二分地,当作试验田。

    施肥、下种、喷药、铺地膜……细心的黄国兴还做了点改进:“别人撒化肥,很多撒到了地膜外,浪费。我呢,专门把化肥集中起来,全都撒到地膜里!”

    当年10月份,就在这二分地里,花生产了200斤,相当于亩产千斤。这下,乡亲们都觉得,黄国兴的转行,行!

      自学成才

    滑县是小麦主产县,年均种植面积在180万亩以上,产量可达19亿斤。种花生尝到甜头的黄国兴,开始琢磨起了种小麦。

    有次,黄国兴骑车路过西河京村,看见5个人围着几棵麦苗指指点点,下去一瞅,是县里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员在研究小麦病害。

    “这是小麦纹枯病不是?”他试着插了句话。5个人齐刷刷回头:“你咋知道?”他们还没见过这么懂的农民,看一眼就知道是啥病。

    “书上看的!”原来,自从开始种地,黄国兴就买了种麦子、种玉米、种花生的书,不时翻看,慢慢也懂了些门道。此后,黄国兴就和这些技术员们交上了朋友,只要到县城,就到农技推广中心拐个弯,虚心学习、交流经验,有时候还带点宣传资料,回家慢慢研究。

    别人种田,喜欢多播种多施肥,“多下种子多长苗,吃得饱来苗儿壮!”黄国兴不轻信,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麦地里研究一阵子,黄国兴发现,种子下多了,麦子长得是密实,可是苗挨着苗,秆就细,容易倒,而且不通风、潮湿,还会招惹病虫害。

    他决定跟大家不一样:别人一亩地下50斤麦种,他只下40斤。第二年5月一收获,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施肥,黄国兴的田比别人的亩产高了百十斤,大伙儿都服气了。

    黄国兴寻思着,麦种不是下得越多越好,那化肥呢?俗话说,“饭吃太多,人也不中”,种田是不是也是这个理儿?继续开展麦种减量实验的同时,他也试着改变化肥使用量,一亩地施肥从30斤、50斤、80斤再到100斤,黄国兴把同样条件的土地试了个遍,终于找出了50斤这个最佳施肥量,“办法是土了点,可是管用!”

    靠着这股子爱琢磨的劲头,黄国兴的田越种越好。到2009年,黄国兴的小麦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300斤,成了白道口镇的单产状元,还被县里评为“科技示范户”。

      一道致富

    一到5、6月份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农民都高度紧张。

    可在白道口镇,每天早晨六七点响起的大喇叭,却给了村民们很多安慰。

    大喇叭里传出的,正是黄国兴的声音。因为种田种出了名堂,黄国兴被县里聘为农技员和病虫测报员。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哪种病虫害将会发作、如何防治、怎么打药,黄国兴都讲得明明白白。话不需多,每个村讲上一二十分钟,就管用;两三天白道口镇各个村走下来,大家伙儿就都跟着受益。

    大喇叭的工作结束后,黄国兴也闲不下来。

    这几个乡亲约了上午,那几个约了下午,明天后天的日程也是满满的……一到庄稼生长的关键期,镇里人都来找他,请他去自家地里看苗情。

    白道口镇蔡胡村的种粮大户白学杰,组织农业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地种粮食。为了进一步增产,白学杰亲自登门拜老黄为师,学习科技种田。2016年时,白学杰的合作社亩产小麦只有五六百斤,在黄国兴的帮助下,2019年达到了上千斤,今年预计能到1200斤,“老黄的办法,管用!”

    如今,老黄还评上了“农民高级技师”和“高级农业技术指导员”,成了白道口镇乃至滑县的“农业明星”。

    一到施肥、下种、长苗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期,每天在微信群里答疑解惑,就成了老黄的重要任务。50多个群,“嘀嘀嘀”地响个不停,都是各种咨询种粮的问题。大群有500人,小群也有二三百人。老黄说,自己种地高产不算啥,带着老乡一块儿增收致富,才是真正的奔小康。


    新闻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