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县区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修武调处“小矛盾” 筑牢“大平安”
    更新时间:2025/4/14 10:01:04    来源:焦作日报

      “如果没有调解员的耐心调解,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拿到赔偿款,感谢调解员的辛苦付出!”近日,在修武县人民法院刘玲调解工作室内,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张某,向调解员刘玲连声道谢。调解员通过还原事故现场,认定了赔偿金额,帮助张某当场拿到6000元赔偿款。

      近年来,修武县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通过打造一站式平台、培育专业化队伍、构建多元化机制,探索了一条“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实质解纷”的基层善治之路,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站式平台,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基层矛盾往往牵涉多部门、多领域,如何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是个问题。对此,修武县大力推进县乡综治中心建设,以该县综治中心为枢纽,实行“6+8”进驻模式,整合信访、司法、劳动仲裁、心理疏导等资源,打造“访、讼、调、裁”一站式解纷平台。如今,群众只需要走进县综治中心,即可享受“受理—分流—调解—公证”和“受理—分流—调解—法律援助—速裁”全链条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针对物业、劳动争议等高频矛盾纠纷,该县成立行业专业类调委会,建立首席法律服务工作站,引入法律专家“坐镇”,提前预判矛盾走向,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该县物业纠纷调委会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云台华庭、亿祥世纪城邦等小区200余起房产证办理和物业纠纷等问题,通过法律预判与专业调解双管齐下,将矛盾消除于萌芽。

      专业化队伍,群众身边的“解忧人”

      矛盾调处关键在人。修武县构建起“专职+兼职+志愿”三级调解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懂法律、有经验、爱调解的专职调解员,吸纳150余名“五老”乡贤、行业骨干担任或兼职调解员,培育158名“法律明白人”覆盖村级网络。这支队伍懂法律、接地气,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人”。

      作为调解员中的优秀代表,45岁的刘玲在法院工作23年,从告申庭、民事审判庭,到行政审判庭、执行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从事诉前调解工作两年多来,刘玲运用“倾听—说理—交心”三步工作法,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15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600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达60%。

      为提升队伍专业性,该县成立调解员培训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网格机制预防、排查、化解常见纠纷,规范化调解文书制作,宅基地、赡养、婚约彩礼、劳务合同等类型化解纠纷的调解技巧,努力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构建新机制,乡村治理有“土办法”

      该县创新建立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挑案日、制样板、复盘会”三项机制。在每周二“挑案日”,基层调解员结合自身特长或优势,直接到法庭挑选案件。聚焦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和行业,选取典型案例依法审判“制样板”,以一个案件的解决推动一批矛盾的化解。对于化解报结又出现反复或后续警情的案件,组织召开案件研判“复盘会”,查找短板,完善机制,推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该县在全县范围开展“十户微网+三联说事”治理模式实践工作,总结推广七贤镇“一庭两所一中心”联合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秦厂村“联勤服务站”、关爷庙村“码上说事”工作法、宰湾村“赋分+奖励”工作法、后雁门村“三线两化一平台”等基层治理经验。

      “修武县曾经四次摘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桂冠,两度问鼎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我们将持续深化‘调解前置’工作机制,让更多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修武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继业说。

    记者 宁江东 通讯员 范燕彬 郭秦森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聂 楠

    编 辑:刘 佳

    校 对:王经东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修武调处“小矛盾” 筑牢“大平安”
    2025/4/14 10:01:04    来源:焦作日报

      “如果没有调解员的耐心调解,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拿到赔偿款,感谢调解员的辛苦付出!”近日,在修武县人民法院刘玲调解工作室内,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张某,向调解员刘玲连声道谢。调解员通过还原事故现场,认定了赔偿金额,帮助张某当场拿到6000元赔偿款。

      近年来,修武县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通过打造一站式平台、培育专业化队伍、构建多元化机制,探索了一条“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实质解纷”的基层善治之路,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站式平台,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基层矛盾往往牵涉多部门、多领域,如何避免群众“多头跑”“反复跑”是个问题。对此,修武县大力推进县乡综治中心建设,以该县综治中心为枢纽,实行“6+8”进驻模式,整合信访、司法、劳动仲裁、心理疏导等资源,打造“访、讼、调、裁”一站式解纷平台。如今,群众只需要走进县综治中心,即可享受“受理—分流—调解—公证”和“受理—分流—调解—法律援助—速裁”全链条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针对物业、劳动争议等高频矛盾纠纷,该县成立行业专业类调委会,建立首席法律服务工作站,引入法律专家“坐镇”,提前预判矛盾走向,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该县物业纠纷调委会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云台华庭、亿祥世纪城邦等小区200余起房产证办理和物业纠纷等问题,通过法律预判与专业调解双管齐下,将矛盾消除于萌芽。

      专业化队伍,群众身边的“解忧人”

      矛盾调处关键在人。修武县构建起“专职+兼职+志愿”三级调解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懂法律、有经验、爱调解的专职调解员,吸纳150余名“五老”乡贤、行业骨干担任或兼职调解员,培育158名“法律明白人”覆盖村级网络。这支队伍懂法律、接地气,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人”。

      作为调解员中的优秀代表,45岁的刘玲在法院工作23年,从告申庭、民事审判庭,到行政审判庭、执行局,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从事诉前调解工作两年多来,刘玲运用“倾听—说理—交心”三步工作法,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15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600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达60%。

      为提升队伍专业性,该县成立调解员培训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培训,内容涵盖网格机制预防、排查、化解常见纠纷,规范化调解文书制作,宅基地、赡养、婚约彩礼、劳务合同等类型化解纠纷的调解技巧,努力提高调解员法律素养、政策水平和调解技能,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构建新机制,乡村治理有“土办法”

      该县创新建立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挑案日、制样板、复盘会”三项机制。在每周二“挑案日”,基层调解员结合自身特长或优势,直接到法庭挑选案件。聚焦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和行业,选取典型案例依法审判“制样板”,以一个案件的解决推动一批矛盾的化解。对于化解报结又出现反复或后续警情的案件,组织召开案件研判“复盘会”,查找短板,完善机制,推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该县在全县范围开展“十户微网+三联说事”治理模式实践工作,总结推广七贤镇“一庭两所一中心”联合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秦厂村“联勤服务站”、关爷庙村“码上说事”工作法、宰湾村“赋分+奖励”工作法、后雁门村“三线两化一平台”等基层治理经验。

      “修武县曾经四次摘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桂冠,两度问鼎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我们将持续深化‘调解前置’工作机制,让更多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修武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继业说。

    记者 宁江东 通讯员 范燕彬 郭秦森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聂 楠

    编 辑:刘 佳

    校 对:王经东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