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县区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温县:“抱团发展”蹚出共富路
    更新时间:2025/4/15 10:02:57    来源:焦作日报

      仲春时节,走进温县韩郭作村,铁棍山药交易市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为山药去泥、裁头、装箱,货车川流不息,带货主播们热情地推介着铁棍山药小麻花等特色产品。

      “这里是‘怀药之乡’,也是铁棍山药种植专业村。”岳村街道铁棍山药产业片区党委书记闫熠天介绍道,“我们按照‘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的思路,成立4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集中种植、公司化运营等方式,带领大家土里刨‘金’。”

      近年来,温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立足太极文旅、铁棍山药、速食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成立了6个片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村村共富”新格局。

      在牛洼村草莓种植基地,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色泽饱满,沁甜的清香扑面而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忙着品尝、采摘、拍照,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些年,村里鼓励大家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既能在村里干活赚钱,还能顾及家里,我每年都能拿到不少分红,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葡萄笑容满面地说。

      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党支部+基地种植+村民散种植”的产业联农带农发展思路,牛洼村与周边的吕村等村合作,大力发展特色草莓种植,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拓宽销售渠道,联合举办草莓采摘等活动,提升了区域内草莓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尝试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融于一体,打造“可览、可游、可摘、可食”的生态休闲园,并研发冻干草莓、草莓果酱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目前,仅牛洼村的草莓年销量达0.8万余公斤,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草莓,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在徐堡南街村,6座木耳种植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一朵朵肥嫩的黄背木耳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菌棒上,工人们忙碌有序地穿梭其中进行采摘。“这些是从四川引进的黄背木耳,俗称‘金木耳’,朵肥肉厚,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大,5月到10月份是采摘期,一年能采摘12次,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2万元。”徐堡南街村党支部书记王钢成介绍道。

      为打破村中产业少、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的局面,徐堡南街村与相邻的亢村、苏王村“抱团”规模种植黄背木耳、双孢菇等产品,共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一方面,联合采购种植设备与原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销售上整合渠道,共同开拓市场。

      如今,仅徐堡南街村的木耳年产量就高达15吨,线上以“电商+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让当地农产品走出“深闺”,远销四川、湖南等地;线下以“基地+超市直通车”模式销售,走进了周边城市的各大商超。

      在温县,“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已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温融媒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谢 丹

    编 辑:赵银岷

    校 对:姬 祥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温县:“抱团发展”蹚出共富路
    2025/4/15 10:02:57    来源:焦作日报

      仲春时节,走进温县韩郭作村,铁棍山药交易市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为山药去泥、裁头、装箱,货车川流不息,带货主播们热情地推介着铁棍山药小麻花等特色产品。

      “这里是‘怀药之乡’,也是铁棍山药种植专业村。”岳村街道铁棍山药产业片区党委书记闫熠天介绍道,“我们按照‘党组织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农民富在合作社’的思路,成立40余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集中种植、公司化运营等方式,带领大家土里刨‘金’。”

      近年来,温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立足太极文旅、铁棍山药、速食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成立了6个片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村村共富”新格局。

      在牛洼村草莓种植基地,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色泽饱满,沁甜的清香扑面而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忙着品尝、采摘、拍照,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些年,村里鼓励大家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既能在村里干活赚钱,还能顾及家里,我每年都能拿到不少分红,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张葡萄笑容满面地说。

      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党支部+基地种植+村民散种植”的产业联农带农发展思路,牛洼村与周边的吕村等村合作,大力发展特色草莓种植,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拓宽销售渠道,联合举办草莓采摘等活动,提升了区域内草莓产业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尝试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融于一体,打造“可览、可游、可摘、可食”的生态休闲园,并研发冻干草莓、草莓果酱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目前,仅牛洼村的草莓年销量达0.8万余公斤,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草莓,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在徐堡南街村,6座木耳种植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一朵朵肥嫩的黄背木耳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菌棒上,工人们忙碌有序地穿梭其中进行采摘。“这些是从四川引进的黄背木耳,俗称‘金木耳’,朵肥肉厚,营养丰富,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大,5月到10月份是采摘期,一年能采摘12次,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2万元。”徐堡南街村党支部书记王钢成介绍道。

      为打破村中产业少、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的局面,徐堡南街村与相邻的亢村、苏王村“抱团”规模种植黄背木耳、双孢菇等产品,共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一方面,联合采购种植设备与原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在销售上整合渠道,共同开拓市场。

      如今,仅徐堡南街村的木耳年产量就高达15吨,线上以“电商+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让当地农产品走出“深闺”,远销四川、湖南等地;线下以“基地+超市直通车”模式销售,走进了周边城市的各大商超。

      在温县,“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已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温融媒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刘 佳

    审 核:谢 丹

    编 辑:赵银岷

    校 对:姬 祥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