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新闻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设立全国生态日意义深远
更新时间:2023-7-4 10:25:53    来源:焦作日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率先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近十年来,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我国;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我们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名词,男女老少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饱含着的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自然观到“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我们要传承发展,在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的同时,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新华社发)

新闻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设立全国生态日意义深远
2023-7-4 10:25:53    来源:焦作日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率先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近十年来,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我国;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我们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名词,男女老少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饱含着的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自然观到“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我们要传承发展,在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的同时,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新华社发)

新闻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