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中心首页 > 时评 > 新闻时评 > 正文
 
     

    新闻中心首页

    优秀的家训永远不会过时
    □聆 听
    更新时间:2025/5/15 10:17:00    来源:焦作晚报

      2014年,来自中站区的杜雪娥创立家族称号“清雪堂”,用老家话讲述传承数十年的家风故事和人生道理,确立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的“十六字家训”。两年多时间,50万粉丝、近千万点赞、“5亿+”播放量……

      (据《焦作日报》)

      在焦作,这个看似偶然的“网红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必然。当“清雪堂”的家训从家族记忆变成社会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中华文明精神底色在当代社会的生动显现。

      “清雪堂”的家训走红背后,是无数家庭对“怎样教育下一代”“如何维系家庭和谐”的深切焦虑。当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那些朴素的家训反而成为抚慰心灵的良药。

      传统家训要在新时代发挥作用,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杜雪娥家庭的启示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复述古训,而是将传统价值与当代语境相结合。老人用短视频传播家训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现代转化——把原本在祠堂、家谱中传承的内容,搬到了数字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十六字家训”既有传统内核,又有现代表达:“心怀感恩”回应着现代社会的人际疏离,“踏实做事”针对着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让古老智慧获得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

      杜雪娥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优秀的家训永远不会过时,只会在新的条件下焕发新的光彩。因此,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固守传统不知变通,也不能全盘否定文化根脉。当我们重新发现家训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处世智慧,实际上是在寻找中华文明给予每个普通人的精神礼物。在这个意义上,“清雪堂”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符号,更成为整个社会重建价值共识的文化资源。

      家训不老,精神永续。从杜雪娥老人温和而坚定的乡音中,我们听到了中华文明最动听的声音——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在亿万家庭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新闻编辑:赵银岷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优秀的家训永远不会过时
    □聆 听
    2025/5/15 10:17:00    来源:焦作晚报

      2014年,来自中站区的杜雪娥创立家族称号“清雪堂”,用老家话讲述传承数十年的家风故事和人生道理,确立了“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志存高远、心怀感恩”的“十六字家训”。两年多时间,50万粉丝、近千万点赞、“5亿+”播放量……

      (据《焦作日报》)

      在焦作,这个看似偶然的“网红现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必然。当“清雪堂”的家训从家族记忆变成社会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中华文明精神底色在当代社会的生动显现。

      “清雪堂”的家训走红背后,是无数家庭对“怎样教育下一代”“如何维系家庭和谐”的深切焦虑。当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日趋复杂,那些朴素的家训反而成为抚慰心灵的良药。

      传统家训要在新时代发挥作用,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杜雪娥家庭的启示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复述古训,而是将传统价值与当代语境相结合。老人用短视频传播家训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现代转化——把原本在祠堂、家谱中传承的内容,搬到了数字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十六字家训”既有传统内核,又有现代表达:“心怀感恩”回应着现代社会的人际疏离,“踏实做事”针对着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让古老智慧获得新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

      杜雪娥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优秀的家训永远不会过时,只会在新的条件下焕发新的光彩。因此,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固守传统不知变通,也不能全盘否定文化根脉。当我们重新发现家训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处世智慧,实际上是在寻找中华文明给予每个普通人的精神礼物。在这个意义上,“清雪堂”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精神符号,更成为整个社会重建价值共识的文化资源。

      家训不老,精神永续。从杜雪娥老人温和而坚定的乡音中,我们听到了中华文明最动听的声音——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动在亿万家庭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新闻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