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河南日报记者 朱殿勇 周青莎 王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俊峰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石,也是百姓平安幸福的保障。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划、推动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源头上化解行政争议……”不久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对加强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为一体推进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手抓法治、铸平安,一手抓固根本、谋长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守法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步履稳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了坚强支撑。
以良法促善治厚植法治沃土
金秋十月,郑州黄河花园口法治文化公园。
邙岭逶迤,大河滔滔,滩地水草丰茂、堤岸林木葱茏。每逢周末,这里就会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牢记殷殷嘱托,河南以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为牵引,以实际行动开启新一轮黄河治理的新篇章,擦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021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目前,《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进入送审阶段;省内黄河流域所有环境资源案件交由郑州铁路两级法院集中管辖;“河长+检察长”制纳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南省“十四五”规划。
一次次起草、一遍遍审议,立法始终紧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节拍,为保护黄河壮美安澜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9月1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一家科研单位的发展“量身打造”立法护航,在全国尚属首例。
该条例专门作出制度安排,赋予科研主体和人才更多自主权,释放其创新创业激情和才智;建立相关的保障促进机制,对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给予优先保障等,极具含金量。
我省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先后颁布了《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河南省行政处罚听证办法》等一大批地方法规和规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织就“法治之网”。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的党内法规180余部、地方性法规470余部、政府规章近300部,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制度体系。
从开门立法推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到执法司法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法治河南建设步履铿锵。
为政者应先奉法。
8月29日下午,随着清脆的法槌声敲响,一起土地行政处理及行政复议上诉案在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出庭应诉。
“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我省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应诉率从2018年的29.3%提升至2021年的57.6%,南阳、濮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0%以上。2021年,我省出台《河南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进一步做出加强和规范,明确六种情形“官员”必须出庭应诉。
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依法行政督导平台,法治政府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强化。今年,我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再添重要举措。8月12日,省政府与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要求政府系统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府院联动有力促进行政执法水平提升。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全省39724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21年,全省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历史最低点,反映出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提升,赢得了行政相对人的信任和尊重,大量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河南成为耳熟能详的高频词。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九要九不得”,彰显了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河南新标识的坚定决心;33个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并公布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为企业吃下“定心丸”;省委政法委印发《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从五个方面细化20项重点任务,助推我省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一组数据为河南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涉企民商事案件平均办理天数压缩至45天。317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实现新生,通过重整共清理债务1400余亿元,保留工作岗位5万余个,盘活资产373亿元,清偿各类债权794亿元。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运用法治力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
一场“种子保卫战”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种业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河南省农科院将“郑单958”玉米杂交种,许可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在一定期限内销售。德农公司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在甘肃省开始大量生产、销售。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母本品种权人提起诉讼,状告德农公司在授权期限截止后,未经许可使用母本生产、繁育“郑单958”玉米杂交种,构成侵权,要求德农公司赔偿4952万元,最终获得法院全额支持,传递出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全省法院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种业种源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恶意、重复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2021年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6593件,有力保障了我省创新驱动发展。
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法治权威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深情寄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司法机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落实司法改革,积极推行司法公开,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公平正义的阳光。
“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电梯劝烟案”,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获得这样的评价。
明辨是非,秉公司法,方能惩恶扬善。近年来,我省多起判例或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或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每一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这些判决捍卫了法治精神,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2020年以来,河南检察机关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实现检察听证全覆盖,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共开展听证案件2455件,让案件当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开透明;坚持“监督纠错与维护裁判权威并重”,在推动诉源治理、社会治理方面释放出强劲动能。
公平正义从一纸裁判变成“真金白银”。执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阶段。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执结案件291.32万件,执行到位4507.05亿元,以拒执罪判处4928人,形成了打击逃避、规避执行行为的强大声势,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
法治力量支撑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高院会同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等实施联合惩戒,近年来,全省法院累计发布失信名单230.5万例,限制高消费239.53万例,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306.45万人次,促使一大批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为诚信河南建设注入了强大司法动能。
群众身边“小变化”,法治河南建设“大实效”。
商丘的徐先生着实想不到,不到10分钟时间,他通过网络办成了跨域立案,免去了往返近4500公里的舟车劳顿。不久前,在睢阳区法院法官指导下,徐先生拿起手机,轻点小程序“河南移动微法院”,向云南省丘北县法院顺利提交了诉讼材料。
数字赋能让司法服务插上“智慧翅膀”,曾经的“立案难”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曾经的“事难办”变成“一站式服务、异地可办、一网通办”,行政诉讼渠道更加通畅,法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谢谢检察院给困难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范县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案件被害人的老伴乔大爷家中,为老人送上1.5万元司法救助金,乡亲们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
这份司法温暖得益于省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的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10年来已累计推出便民利民举措400余项。
“一码通”服务让律师轻松进出法院;检察室、检察联络站,检察联络员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公安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复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统一城乡标准,让“同命不同价”成为历史;司法行政机关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收费标准……
有呼必应,一诺千金。每一项改革,每一条举措,都述说着司法文明的进步,映照着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守护平安河南擦亮法治底色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围绕平安建设,我省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河南路径”。
扎实开展“三零”创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创活动迅速在河南全面铺开,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各地各部门把“三零”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落小单元、落细任务。在城乡社区,在大街小巷,广大政法干警、平安建设工作者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隐患,织密治安防控网,用脚步丈量责任与担当,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
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我省以“一村(格)一警”机制为抓手,基本建成派出所、警务室、警务工作站三级警务架构;全省选配1.3万余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省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并与省综治中心实现纵向贯通。
群众看平安,关键看治安。近年来,我省不间断开展“平安守护”专项行动,以“大巡防”体系为基础,整合各种巡逻力量,走上街头,屯警街面,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始终保持对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震慑态势。“下了夜班,看到大街上巡逻的民警,心里格外踏实。”洛阳市民刘先生道出了群众的“安全感”。
黑恶不除,则百姓不宁。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1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1299个,李含富涉黑案、王三庆涉黑案被全国扫黑办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对“黑财”坚决清缴,仅2021年全省法院就执行到位涉黑恶财产16.2亿元。常态化扫黑除恶稳步推进,中原大地天空更清朗,社会正气更加充盈。
筑牢反诈“防护网”,守护桑榆霞满天。根据全国统一部署,自今年4月份开始,省委政法委迅速在全省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源头治理侵害老年人权益乱象,强力推进养老诈骗犯罪预警防范,倾情守护“夕阳红”。快速有效的打击形成了强大震慑,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侦破养老诈骗案件2010起,打掉犯罪团伙27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12名,一审判决135人,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6.9亿元。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来自2021年的一组数据,印证着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安全感:
全省公安机关共发起“雷霆行动”12次,震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带动打防刑事犯罪工作整体提升,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全省检察机关深度参与开展“断卡”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467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915件;督导排查窨井设施752万个,督促整治“病害井盖”34万个。
全省法院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判处罪犯4648人,审结一审环资案件13536件;审结一审金融借款、民间借贷、证券保险等案件293656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数据的背后,凝聚了辛勤与付出,彰显了全体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担当“本色”,提升了中原大地的平安“成色”。
提升治理水平绽放法治光芒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平安建设努力的方向。
2022年春节前夕,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特点,在全省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安全和康。”一场查隐患、防风险、促和谐的“民心行动”迅速在全省基层扎实展开,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到户、入社区进楼栋,做细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带着真情、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焦作市山阳区定和街道的丰收小区,群众自豪地介绍:“近年来,小区没有一起纠纷闹到法院,大伙都说我们是‘无讼小区’。”
作为包片法官,山阳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廉玉光每周都会来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技巧。社区干部感触颇深:“法官有专业知识,比我们能说到点子上,不打官司不花钱,在家门口就把矛盾化解了。”
随着《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的颁布实施,我省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各地各部门和政法系统密切配合,协作联动,促进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劲动力。
5万多个调解组织、34.7万名网格员活跃在群众身边,搭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69.7万名志愿者和46.9万名乡村治安巡防员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的“轻骑兵”。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四治融合”,通过控新治旧、标本兼治,把群众的“小家”守好,把河南的“大家”护好。
在郑州,“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群众拿着手机就可以反映诉求、线上解决;在新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在洛阳,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等“十大工程”如火如荼,“德治之花”持续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在濮阳,“三诊”工作法变“上访”为“下访”、“接访”为“走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理在基层。
“咱国家出了民法典,学法懂法心里明……”宝丰县城关街心花园一角,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金素珍组织的法治曲艺表演总能迎来阵阵掌声。
全民守法,普法先行。十年来,我省圆满完成“六五”“七五”普法规划,“八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从一处社区到一座城市,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法治精神正在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亿万中原儿女尝足了和谐生活的甜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征程的号角正在吹响,中原儿女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奋力书写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河南日报记者 朱殿勇 周青莎 王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俊峰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石,也是百姓平安幸福的保障。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划、推动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设。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强化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源头上化解行政争议……”不久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对加强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为一体推进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手抓法治、铸平安,一手抓固根本、谋长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民守法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步履稳健,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了坚强支撑。
以良法促善治厚植法治沃土
金秋十月,郑州黄河花园口法治文化公园。
邙岭逶迤,大河滔滔,滩地水草丰茂、堤岸林木葱茏。每逢周末,这里就会成为市民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牢记殷殷嘱托,河南以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为牵引,以实际行动开启新一轮黄河治理的新篇章,擦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021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目前,《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进入送审阶段;省内黄河流域所有环境资源案件交由郑州铁路两级法院集中管辖;“河长+检察长”制纳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南省“十四五”规划。
一次次起草、一遍遍审议,立法始终紧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节拍,为保护黄河壮美安澜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9月1日,《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一家科研单位的发展“量身打造”立法护航,在全国尚属首例。
该条例专门作出制度安排,赋予科研主体和人才更多自主权,释放其创新创业激情和才智;建立相关的保障促进机制,对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给予优先保障等,极具含金量。
我省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先后颁布了《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河南省行政处罚听证办法》等一大批地方法规和规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织就“法治之网”。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的党内法规180余部、地方性法规470余部、政府规章近300部,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规章制度体系。
从开门立法推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到执法司法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法治河南建设步履铿锵。
为政者应先奉法。
8月29日下午,随着清脆的法槌声敲响,一起土地行政处理及行政复议上诉案在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出庭应诉。
“告官能见官,出庭又出声。”我省行政机关负责人一审出庭应诉率从2018年的29.3%提升至2021年的57.6%,南阳、濮阳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0%以上。2021年,我省出台《河南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进一步做出加强和规范,明确六种情形“官员”必须出庭应诉。
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依法行政督导平台,法治政府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强化。今年,我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再添重要举措。8月12日,省政府与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要求政府系统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府院联动有力促进行政执法水平提升。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全省39724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2021年,全省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历史最低点,反映出行政执法水平逐步提升,赢得了行政相对人的信任和尊重,大量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河南成为耳熟能详的高频词。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九要九不得”,彰显了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河南新标识的坚定决心;33个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并公布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为企业吃下“定心丸”;省委政法委印发《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从五个方面细化20项重点任务,助推我省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一组数据为河南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涉企民商事案件平均办理天数压缩至45天。317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实现新生,通过重整共清理债务1400余亿元,保留工作岗位5万余个,盘活资产373亿元,清偿各类债权794亿元。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运用法治力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
一场“种子保卫战”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种业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河南省农科院将“郑单958”玉米杂交种,许可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在一定期限内销售。德农公司在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在甘肃省开始大量生产、销售。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母本品种权人提起诉讼,状告德农公司在授权期限截止后,未经许可使用母本生产、繁育“郑单958”玉米杂交种,构成侵权,要求德农公司赔偿4952万元,最终获得法院全额支持,传递出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全省法院围绕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种业种源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恶意、重复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2021年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6593件,有力保障了我省创新驱动发展。
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法治权威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深情寄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司法机关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严格落实司法改革,积极推行司法公开,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公平正义的阳光。
“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电梯劝烟案”,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获得这样的评价。
明辨是非,秉公司法,方能惩恶扬善。近年来,我省多起判例或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或被列为全国典型案例。每一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这些判决捍卫了法治精神,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司法公正更加可感可触。2020年以来,河南检察机关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实现检察听证全覆盖,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共开展听证案件2455件,让案件当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开透明;坚持“监督纠错与维护裁判权威并重”,在推动诉源治理、社会治理方面释放出强劲动能。
公平正义从一纸裁判变成“真金白银”。执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阶段。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执结案件291.32万件,执行到位4507.05亿元,以拒执罪判处4928人,形成了打击逃避、规避执行行为的强大声势,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
法治力量支撑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高院会同省公安厅、省发改委等实施联合惩戒,近年来,全省法院累计发布失信名单230.5万例,限制高消费239.53万例,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高铁306.45万人次,促使一大批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为诚信河南建设注入了强大司法动能。
群众身边“小变化”,法治河南建设“大实效”。
商丘的徐先生着实想不到,不到10分钟时间,他通过网络办成了跨域立案,免去了往返近4500公里的舟车劳顿。不久前,在睢阳区法院法官指导下,徐先生拿起手机,轻点小程序“河南移动微法院”,向云南省丘北县法院顺利提交了诉讼材料。
数字赋能让司法服务插上“智慧翅膀”,曾经的“立案难”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曾经的“事难办”变成“一站式服务、异地可办、一网通办”,行政诉讼渠道更加通畅,法律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谢谢检察院给困难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范县检察院的检察官来到案件被害人的老伴乔大爷家中,为老人送上1.5万元司法救助金,乡亲们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
这份司法温暖得益于省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的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10年来已累计推出便民利民举措400余项。
“一码通”服务让律师轻松进出法院;检察室、检察联络站,检察联络员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公安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复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统一城乡标准,让“同命不同价”成为历史;司法行政机关降低特殊困难群体司法鉴定收费标准……
有呼必应,一诺千金。每一项改革,每一条举措,都述说着司法文明的进步,映照着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守护平安河南擦亮法治底色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围绕平安建设,我省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河南路径”。
扎实开展“三零”创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创活动迅速在河南全面铺开,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练兵场”,各地各部门把“三零”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落小单元、落细任务。在城乡社区,在大街小巷,广大政法干警、平安建设工作者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整治隐患,织密治安防控网,用脚步丈量责任与担当,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
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我省以“一村(格)一警”机制为抓手,基本建成派出所、警务室、警务工作站三级警务架构;全省选配1.3万余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省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全部完成提档升级,并与省综治中心实现纵向贯通。
群众看平安,关键看治安。近年来,我省不间断开展“平安守护”专项行动,以“大巡防”体系为基础,整合各种巡逻力量,走上街头,屯警街面,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始终保持对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震慑态势。“下了夜班,看到大街上巡逻的民警,心里格外踏实。”洛阳市民刘先生道出了群众的“安全感”。
黑恶不除,则百姓不宁。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1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和团伙1299个,李含富涉黑案、王三庆涉黑案被全国扫黑办作为典型案例发布。对“黑财”坚决清缴,仅2021年全省法院就执行到位涉黑恶财产16.2亿元。常态化扫黑除恶稳步推进,中原大地天空更清朗,社会正气更加充盈。
筑牢反诈“防护网”,守护桑榆霞满天。根据全国统一部署,自今年4月份开始,省委政法委迅速在全省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源头治理侵害老年人权益乱象,强力推进养老诈骗犯罪预警防范,倾情守护“夕阳红”。快速有效的打击形成了强大震慑,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共侦破养老诈骗案件2010起,打掉犯罪团伙27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12名,一审判决135人,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6.9亿元。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来自2021年的一组数据,印证着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安全感:
全省公安机关共发起“雷霆行动”12次,震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带动打防刑事犯罪工作整体提升,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全省检察机关深度参与开展“断卡”行动,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467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915件;督导排查窨井设施752万个,督促整治“病害井盖”34万个。
全省法院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判处罪犯4648人,审结一审环资案件13536件;审结一审金融借款、民间借贷、证券保险等案件293656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数据的背后,凝聚了辛勤与付出,彰显了全体政法干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担当“本色”,提升了中原大地的平安“成色”。
提升治理水平绽放法治光芒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平安建设努力的方向。
2022年春节前夕,省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特点,在全省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安全和康。”一场查隐患、防风险、促和谐的“民心行动”迅速在全省基层扎实展开,各级党员干部进村到户、入社区进楼栋,做细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带着真情、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焦作市山阳区定和街道的丰收小区,群众自豪地介绍:“近年来,小区没有一起纠纷闹到法院,大伙都说我们是‘无讼小区’。”
作为包片法官,山阳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廉玉光每周都会来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技巧。社区干部感触颇深:“法官有专业知识,比我们能说到点子上,不打官司不花钱,在家门口就把矛盾化解了。”
随着《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的颁布实施,我省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各地各部门和政法系统密切配合,协作联动,促进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劲动力。
5万多个调解组织、34.7万名网格员活跃在群众身边,搭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69.7万名志愿者和46.9万名乡村治安巡防员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的“轻骑兵”。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四治融合”,通过控新治旧、标本兼治,把群众的“小家”守好,把河南的“大家”护好。
在郑州,“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群众拿着手机就可以反映诉求、线上解决;在新乡,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在洛阳,公民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等“十大工程”如火如荼,“德治之花”持续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在濮阳,“三诊”工作法变“上访”为“下访”、“接访”为“走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理在基层。
“咱国家出了民法典,学法懂法心里明……”宝丰县城关街心花园一角,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金素珍组织的法治曲艺表演总能迎来阵阵掌声。
全民守法,普法先行。十年来,我省圆满完成“六五”“七五”普法规划,“八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从一处社区到一座城市,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法治精神正在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亿万中原儿女尝足了和谐生活的甜美。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新征程的号角正在吹响,中原儿女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奋力书写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