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中国式现代化①丨张占仓: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更新时间:2022-10-23 14:42:20    来源:中原策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河南代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话题,河南超一亿户籍人口,如何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中很具有样本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如何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顶端新闻·中原策就此策划“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理论文章,邀请我省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报告要义,以“学习笔记”的方式,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方案”。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张占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所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简单地讲,就是倾国家之力,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培育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类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的科教资源支持,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系统部署,从以下五个方面协同发力,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历史性提升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提出并持续实施的国家战略。正是因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启动与实施,使我们国家在科教领域取得较快发展。

至2015年,实施的第一个20年,我们国家科教领域的主要指标升至世界前列,顺利成为全球科教大国,并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专门系统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推动我们国家由科教大国迈向科教强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以利为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高端科教资源支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所以,我们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热点新增长点,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稳定提高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按照代际规律,经过第二个20年的持续奋斗,到2035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科教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历史伟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健康发展的大方向。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更加健全的教育培养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各种类型比较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更加充沛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快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由现在的2.44%尽快提升到国际公认的2.6~2.8%水平,以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系统筹划一批涉及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人才为主的骨干专业科研团队,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破解高科技领域被部分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历史性难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建立健全我们自主可控的高端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保障国家安全发展。

构建全球一流的创新人才生态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既重视著名科学家、专家、教授引进与培育,又以比现在发达国家更加优惠的综合性政策举措吸引与培养各类青年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正处于创新黄金期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一代青年英才迸发创新智慧提供世界一流的宽松环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不仅把我们国家大批留学生及时吸引回国,也积极吸引更多外国毕业于著名高校的博士到我们国家从事专业工作,把国内外各个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充满活力的大批人才支撑。

持续稳定加强基础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世界科技发展历史证明,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思想源点。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基础研究。

就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敢有任何急躁情绪,也不敢有简单的功利思想,而是要以恒久之力,长期稳定支持足够规模的大学、专业科研机构、专业实验室等一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为愿意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稳定可靠的科研条件,支持其扎扎实实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起点的基础研究。

我们要牢记,在基础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二八”定律。只有把我们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规模组织到足够大,才有可能在其中涌现20%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长期稳定积累积淀集聚,才能够逐步造就一批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命名新的科学定律、创造新知识新智慧的科学家,并在他们基础研究的支持下,为我们国家占领全球新的原创性知识创新高地奠定科学基础。

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提升过程之中的国家,要明白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短板弱项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要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继续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虚心向发达国家著名的专家学者学习,特别是在创新方法论方面,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学术领域的经验与做法,弥补我们国家不太重视方法论训练与再创新的弱点,全面提升我们中国学术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水平,为培养培育出我们中国更多国际性学术大家而努力!

【专家名片】

张占仓丨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

文章编辑:陈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中国式现代化①丨张占仓: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
    2022-10-23 14:42:20    来源:中原策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河南代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话题,河南超一亿户籍人口,如何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整个中国式现代化中很具有样本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如何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顶端新闻·中原策就此策划“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理论文章,邀请我省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报告要义,以“学习笔记”的方式,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方案”。

    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张占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所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简单地讲,就是倾国家之力,优先发展科技与教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培育更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类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的科教资源支持,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系统部署,从以下五个方面协同发力,高质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历史性提升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提出并持续实施的国家战略。正是因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启动与实施,使我们国家在科教领域取得较快发展。

    至2015年,实施的第一个20年,我们国家科教领域的主要指标升至世界前列,顺利成为全球科教大国,并为我们的国民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专门系统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推动我们国家由科教大国迈向科教强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以利为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高端科教资源支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所以,我们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热点新增长点,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稳定提高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按照代际规律,经过第二个20年的持续奋斗,到2035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科教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历史伟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健康发展的大方向。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更加健全的教育培养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各种类型比较充足的人才资源支撑。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更加充沛的力量,特别是要加快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由现在的2.44%尽快提升到国际公认的2.6~2.8%水平,以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系统筹划一批涉及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人才为主的骨干专业科研团队,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破解高科技领域被部分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历史性难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建立健全我们自主可控的高端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保障国家安全发展。

    构建全球一流的创新人才生态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既重视著名科学家、专家、教授引进与培育,又以比现在发达国家更加优惠的综合性政策举措吸引与培养各类青年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正处于创新黄金期的优秀青年人才,为一代青年英才迸发创新智慧提供世界一流的宽松环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不仅把我们国家大批留学生及时吸引回国,也积极吸引更多外国毕业于著名高校的博士到我们国家从事专业工作,把国内外各个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充满活力的大批人才支撑。

    持续稳定加强基础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世界科技发展历史证明,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思想源点。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基础研究。

    就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敢有任何急躁情绪,也不敢有简单的功利思想,而是要以恒久之力,长期稳定支持足够规模的大学、专业科研机构、专业实验室等一批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为愿意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稳定可靠的科研条件,支持其扎扎实实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起点的基础研究。

    我们要牢记,在基础研究领域,仍然存在“二八”定律。只有把我们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规模组织到足够大,才有可能在其中涌现20%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长期稳定积累积淀集聚,才能够逐步造就一批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命名新的科学定律、创造新知识新智慧的科学家,并在他们基础研究的支持下,为我们国家占领全球新的原创性知识创新高地奠定科学基础。

    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提升过程之中的国家,要明白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短板弱项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要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继续积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虚心向发达国家著名的专家学者学习,特别是在创新方法论方面,要认真借鉴发达国家学术领域的经验与做法,弥补我们国家不太重视方法论训练与再创新的弱点,全面提升我们中国学术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水平,为培养培育出我们中国更多国际性学术大家而努力!

    【专家名片】

    张占仓丨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

    文章编辑:陈东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