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把这些字写在中原大地上丨从一粒“米”说起
更新时间:2022-11-8 11:38:28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今日20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的舞台上,将有10位新闻从业者讲述最让人动心动情的故事。作为河南省新闻界的代表,本报记者董娉将要讲述《从一粒“米”说起》。一张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带来时空与观念的巨变,更意味着交通枢纽优势的再造、经济版图的重塑,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信心与步伐。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心血和汗水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历史、书写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字”,将一个正在全面建设中的现代化河南形象,生动展示在世人面前。以《从一粒“米”说起》为开篇,本报推出《把这些“字”写在中原大地上》特别策划,敬请关注。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记者 郭北晨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前夕,一路见证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的河南日报记者董娉,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录制现场,她从这粒“米”说起,向全国观众讲述新时代河南发展的出彩“好故事”。

好故事是时代的缩影。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全力以赴描绘“米”字蓝图,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

“后‘米’字时代”,河南交通强省建设战鼓不歇,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连通大动脉、构建大枢纽,变传统优势为发展胜势,浓墨重彩续写新篇章。

2.jpg
2022年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迈入了“市市通高铁”时代。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从“米”字到“密”字

高铁时代呼啸而至,我省抢抓机遇、全力推进,高铁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节点性突破。

2010年,河南的第一条高铁——郑州至西安高铁通车,“米”字形高铁建设落下第一笔。2012年开始,“米”字形高铁建设全面提速。郑州至石家庄高铁通车,“米”字画上挺拔的“一竖”;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开通,“米”字再添“一点”……2022年6月20日,“上撇”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米”字成形。

2.png

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其中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24公里,居全国第1位,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郑州这个百年前“火车拉来的城市”,跃升为新的路网枢纽。以它为核心,向八个方向不断延伸的铁轨,如一条条铁龙穿越大山、飞架大河,记录着中原交通发展步伐。

“米”字成形,只是河南一个新起点。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打通东向对外高铁通道为重点,持续完善路网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7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同时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力争到2025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32万公里。

“十”字定框、“米”字延展、“多联”成网,“米”字变“密”字,“后‘米’字时代”,河南交通正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

从优势到胜势

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当天,邢永杰和22名濮阳老乡一起,乘坐首发列车回老家。“高铁通了,濮阳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大家都愿意回去找机会。”邢永杰说。

一条高铁会为沿途经济注入新活力,密布通畅的高铁网络则会助力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米”字形高铁网建成,我省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胜势不断蓄积。

——区位优势更凸显。

河南区位条件和腹地资源得天独厚,随着“米”字形高铁网建成,河南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以郑州为中心将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至关重要。

——发展能级再提升。

1.jpg

“米”字形高铁网覆盖郑州都市圈“1+8”城市群,大幅拉近各个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依托郑州都市圈,我省正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加强,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4.3%,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中原涌动发展活力。

从国内到全球

随着铁路、公路密织成网,占地2100亩的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近年迅速崛起,成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交通方便了,日子更红火。”市场商户何超杰高兴地说。

如果放眼全国、全球,这张“米”字形高铁网,连接的是无比庞大且边界不断拓展的大网。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米”字写就,意义更加不凡。

——辐射东中西,助力国内大循环。

河南地处中原,“米”字成形,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作用将充分彰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联系更紧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将更加通畅。

我省也将全面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不断提升发展优势。

——连通境内外,构筑开放新高地。

1.png

如今,中欧班列(中豫号)已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满载往返对开,畅通欧亚大陆动脉,为“陆上丝路”输送不竭动力。

“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我省“四条丝路”建设,打造连通境内外的物流枢纽;将更加有利于在全球价值链上配置资源要素,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时代,新蓝图,呼唤交通进一步发挥“先行官”作用。

随着《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等出台,我省正在加快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培育“三大行动”,交通网络、枢纽经济建设步履铿锵。

“米”字已建成,中原更出彩,一切都充满朝气和希望。

文章编辑:杨铭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把这些字写在中原大地上丨从一粒“米”说起
    2022-11-8 11:38:28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今日20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的舞台上,将有10位新闻从业者讲述最让人动心动情的故事。作为河南省新闻界的代表,本报记者董娉将要讲述《从一粒“米”说起》。一张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铁网,不仅带来时空与观念的巨变,更意味着交通枢纽优势的再造、经济版图的重塑,代表着中部大省加速崛起的信心与步伐。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心血和汗水在中原大地上书写历史、书写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字”,将一个正在全面建设中的现代化河南形象,生动展示在世人面前。以《从一粒“米”说起》为开篇,本报推出《把这些“字”写在中原大地上》特别策划,敬请关注。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记者 郭北晨

    在第23个中国记者节前夕,一路见证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设的河南日报记者董娉,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录制现场,她从这粒“米”说起,向全国观众讲述新时代河南发展的出彩“好故事”。

    好故事是时代的缩影。近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立足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全力以赴描绘“米”字蓝图,以郑州为中心,覆盖中部、辐射全国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全国率先建成。

    “后‘米’字时代”,河南交通强省建设战鼓不歇,大力实施优势再造战略,连通大动脉、构建大枢纽,变传统优势为发展胜势,浓墨重彩续写新篇章。

    2.jpg
    2022年6月20日,随着济郑高铁濮郑段的开通,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迈入了“市市通高铁”时代。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从“米”字到“密”字

    高铁时代呼啸而至,我省抢抓机遇、全力推进,高铁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节点性突破。

    2010年,河南的第一条高铁——郑州至西安高铁通车,“米”字形高铁建设落下第一笔。2012年开始,“米”字形高铁建设全面提速。郑州至石家庄高铁通车,“米”字画上挺拔的“一竖”;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开通,“米”字再添“一点”……2022年6月20日,“上撇”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米”字成形。

    2.png

    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其中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924公里,居全国第1位,实现了“市市通高铁”。

    郑州这个百年前“火车拉来的城市”,跃升为新的路网枢纽。以它为核心,向八个方向不断延伸的铁轨,如一条条铁龙穿越大山、飞架大河,记录着中原交通发展步伐。

    “米”字成形,只是河南一个新起点。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打通东向对外高铁通道为重点,持续完善路网结构和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铁路网,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7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同时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力争到2025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32万公里。

    “十”字定框、“米”字延展、“多联”成网,“米”字变“密”字,“后‘米’字时代”,河南交通正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

    从优势到胜势

    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当天,邢永杰和22名濮阳老乡一起,乘坐首发列车回老家。“高铁通了,濮阳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大家都愿意回去找机会。”邢永杰说。

    一条高铁会为沿途经济注入新活力,密布通畅的高铁网络则会助力区域经济版图的重构。“米”字形高铁网建成,我省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发展胜势不断蓄积。

    ——区位优势更凸显。

    河南区位条件和腹地资源得天独厚,随着“米”字形高铁网建成,河南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以郑州为中心将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8小时经济圈,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至关重要。

    ——发展能级再提升。

    1.jpg

    “米”字形高铁网覆盖郑州都市圈“1+8”城市群,大幅拉近各个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依托郑州都市圈,我省正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以加强,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4.3%,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中原涌动发展活力。

    从国内到全球

    随着铁路、公路密织成网,占地2100亩的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近年迅速崛起,成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交通方便了,日子更红火。”市场商户何超杰高兴地说。

    如果放眼全国、全球,这张“米”字形高铁网,连接的是无比庞大且边界不断拓展的大网。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米”字写就,意义更加不凡。

    ——辐射东中西,助力国内大循环。

    河南地处中原,“米”字成形,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作用将充分彰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联系更紧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将更加通畅。

    我省也将全面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不断提升发展优势。

    ——连通境内外,构筑开放新高地。

    1.png

    如今,中欧班列(中豫号)已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的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满载往返对开,畅通欧亚大陆动脉,为“陆上丝路”输送不竭动力。

    “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将更加有利于我省“四条丝路”建设,打造连通境内外的物流枢纽;将更加有利于在全球价值链上配置资源要素,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时代,新蓝图,呼唤交通进一步发挥“先行官”作用。

    随着《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等出台,我省正在加快实施枢纽能级提升、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培育“三大行动”,交通网络、枢纽经济建设步履铿锵。

    “米”字已建成,中原更出彩,一切都充满朝气和希望。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