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本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诗昂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百业兴。路网的密度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度成正比。
我省10多年“笔耕不辍”,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便捷联系东中西、顺畅沟通南北方的交通大动脉,助力河南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外连接要通畅,内循环要高质量,区域经济的肌体才能充盈持久活力。
我省立足更高站位,在后“米”字时代,聚焦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力打造“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交通新优势正在形成。
路网越来越密
共富路越走越宽
在安罗高速罗山至豫鄂省界段项目工地上,设备不知疲倦地运转,工人们不舍昼夜抢工期,力争在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县里的老乡们开车10至20分钟就能上高速,进出罗山方便多了。”该项目负责人吕维前说。
安罗高速作为我省“井”字形综合运输通道的“一竖”,就像一根纽带,北通京津冀城市群,南联长江经济带。通车后,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将给这里带来发展新机遇。罗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文兵介绍,当地正依托高速加快建设大别山风景区。“到时候我们就不再往外跑了,守着自家的茶园,做点小生意,日子不会差。”家住罗山县周党镇的陈娟说。
在太行山区,“人”字形路网,穿起我省旅游黄金线上的颗颗“明珠”,旅途越来越“短”,景点之间越来越“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正变身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米”字形高铁网主要畅通外连接,“井”“人”则更有利于省内循环。在省轨道交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姚建伟看来,我省“井”字“人”字综合运输通道,可以有效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有效支撑我省各地广泛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
当前我省“米+井”综合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四纵五横”大通道已经基本打通,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00公里,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所有行政村和89%的自然村通硬化路。随着“人”字越写越多,共同富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要素流动便捷
都市圈越抱越紧
居住在中牟县,上班在郑东新区CBD,王静每天在路上往返需要40分钟,通勤时间比居住市区少20分钟,居住地房价是市区的一半。在王静看来,“双城生活”就像捡了个大便宜。
城市之间的综合立体交通,不仅让“双城生活”底气足,更增加了企业异地布局的勇气。
在焦作市温县大咖国际产业园内,来往物流车辆川流不息。它们满载着奶茶原料,在连霍高速上飞驰1个多小时,进入郑州市区分拨,再逐个输送到奶茶连锁店。“交通便利,成本低。”该企业负责人说,总部在郑州,生产在县域,是当前很多企业的最优选。
实实在在的联通,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而在郑州都市圈之间,更大的交通线网正在铺展。在当前“米+井”的基础上,要建成“三环十纵十横六联”的高速路网,打造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一轴两翼”的复合通道,推动多路径、大容量、多层次、快速化综合交通走廊在郑州都市圈逐渐形成。
在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看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都市圈城市紧密抱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也将进一步为夯实县域经济、促进稳定就业、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多式联运
大通道变大枢纽
入冬的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一片繁忙景象。一辆特殊的“卡车航班”正在作业。卡车两扇对开后门完全打开,一板航空货物,通过厢体地板导轨上的滚轮,很顺利装车,实现了从飞机到卡车的无缝对接。“机公”之间联运,只需要花费10分钟就能完成20吨货物的装载,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让航空偏好型物流提档升级。
芯片企业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交通物流优势,才选择落户郑州航空港,生动诠释了“打通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做强大物流,引来大产业”的发展理念。
同样,超过百亿元的益海嘉里项目落地周口,与当地的“公水”联运优势不无关系。项目负责人韩霞算了一笔“交通账”:原材料就地取材,通过公路运输到厂区,利用周口港的水运价格优势,每吨至少可以节省20%的物流成本。
我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中部地区领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3.5%,物流成本优势逐步显现,这也有效推动了“流量”变“留量”,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在郑州航空港,千亿级电子终端产业集群加速打造;在周口港附近,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安阳陆港枢纽,京东、顺丰等龙头企业已经聚集……我省的枢纽经济通过吸附、转换、放大等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辐射,正在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随着“米+井+人”立体交通体系逐渐形成,交通路网将越织越密,“铁公机水”协同更加有力,资源要素得到高效配置,区域协同发展更加顺畅,城乡融合更加密切,经济结构更加多元。
续写“井”+“人”字的中原,活力涌动,风光正好。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逯彦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诗昂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百业兴。路网的密度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度成正比。
我省10多年“笔耕不辍”,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便捷联系东中西、顺畅沟通南北方的交通大动脉,助力河南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外连接要通畅,内循环要高质量,区域经济的肌体才能充盈持久活力。
我省立足更高站位,在后“米”字时代,聚焦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力打造“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交通新优势正在形成。
路网越来越密
共富路越走越宽
在安罗高速罗山至豫鄂省界段项目工地上,设备不知疲倦地运转,工人们不舍昼夜抢工期,力争在年底实现通车。“通车后,县里的老乡们开车10至20分钟就能上高速,进出罗山方便多了。”该项目负责人吕维前说。
安罗高速作为我省“井”字形综合运输通道的“一竖”,就像一根纽带,北通京津冀城市群,南联长江经济带。通车后,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将给这里带来发展新机遇。罗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文兵介绍,当地正依托高速加快建设大别山风景区。“到时候我们就不再往外跑了,守着自家的茶园,做点小生意,日子不会差。”家住罗山县周党镇的陈娟说。
在太行山区,“人”字形路网,穿起我省旅游黄金线上的颗颗“明珠”,旅途越来越“短”,景点之间越来越“近”,“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正变身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米”字形高铁网主要畅通外连接,“井”“人”则更有利于省内循环。在省轨道交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姚建伟看来,我省“井”字“人”字综合运输通道,可以有效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有效支撑我省各地广泛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
当前我省“米+井”综合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四纵五横”大通道已经基本打通,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100公里,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所有行政村和89%的自然村通硬化路。随着“人”字越写越多,共同富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要素流动便捷
都市圈越抱越紧
居住在中牟县,上班在郑东新区CBD,王静每天在路上往返需要40分钟,通勤时间比居住市区少20分钟,居住地房价是市区的一半。在王静看来,“双城生活”就像捡了个大便宜。
城市之间的综合立体交通,不仅让“双城生活”底气足,更增加了企业异地布局的勇气。
在焦作市温县大咖国际产业园内,来往物流车辆川流不息。它们满载着奶茶原料,在连霍高速上飞驰1个多小时,进入郑州市区分拨,再逐个输送到奶茶连锁店。“交通便利,成本低。”该企业负责人说,总部在郑州,生产在县域,是当前很多企业的最优选。
实实在在的联通,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而在郑州都市圈之间,更大的交通线网正在铺展。在当前“米+井”的基础上,要建成“三环十纵十横六联”的高速路网,打造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一轴两翼”的复合通道,推动多路径、大容量、多层次、快速化综合交通走廊在郑州都市圈逐渐形成。
在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看来,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推动都市圈城市紧密抱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也将进一步为夯实县域经济、促进稳定就业、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多式联运
大通道变大枢纽
入冬的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一片繁忙景象。一辆特殊的“卡车航班”正在作业。卡车两扇对开后门完全打开,一板航空货物,通过厢体地板导轨上的滚轮,很顺利装车,实现了从飞机到卡车的无缝对接。“机公”之间联运,只需要花费10分钟就能完成20吨货物的装载,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让航空偏好型物流提档升级。
芯片企业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交通物流优势,才选择落户郑州航空港,生动诠释了“打通大通道,带来大物流,做强大物流,引来大产业”的发展理念。
同样,超过百亿元的益海嘉里项目落地周口,与当地的“公水”联运优势不无关系。项目负责人韩霞算了一笔“交通账”:原材料就地取材,通过公路运输到厂区,利用周口港的水运价格优势,每吨至少可以节省20%的物流成本。
我省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中部地区领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3.5%,物流成本优势逐步显现,这也有效推动了“流量”变“留量”,促进产业多元发展。在郑州航空港,千亿级电子终端产业集群加速打造;在周口港附近,龙头企业带动下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在安阳陆港枢纽,京东、顺丰等龙头企业已经聚集……我省的枢纽经济通过吸附、转换、放大等功能,实现资源要素的集聚与辐射,正在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随着“米+井+人”立体交通体系逐渐形成,交通路网将越织越密,“铁公机水”协同更加有力,资源要素得到高效配置,区域协同发展更加顺畅,城乡融合更加密切,经济结构更加多元。
续写“井”+“人”字的中原,活力涌动,风光正好。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