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遗址视察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全省各级文博单位通过不同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讲话精神转化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动力。
何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长期扎根殷墟考古。他说,中华文明探源离不开殷墟,殷墟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与基石。只有深入了解殷墟,才能准确把握中国早期文明的核心要素和内涵。
殷墟考古不仅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还通过长期考古工作的发现、积累、研究,逐步还原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代文明。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说,近年来殷墟外围重大考古发现不断,让大邑商的面目越来越清晰。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殷墟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说,我们结合洛阳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演变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谋划考古科研项目,推动实际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洛阳考古人,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考古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开展有效利用,加大考古传播,全力开创洛阳考古新局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我省考古工作的主力军,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高度重视、长期关注。从仰韶村遗址、北阳平遗址到王城岗遗址、叶县余庄遗址再到禹州瓦店遗址、巩义稍柴遗址,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在叶县余庄遗址发掘工地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贾一凡博士说,夏文化是承接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纽带,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起源的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考古人,我们不能回避夏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要迎难而上,沿着前辈的足迹,为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努力奋斗。
三门峡市的仰韶村、北阳平、城烟等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热点不断,长期发掘、研究仰韶文化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早期仰韶文化开创中华文明起源新进程,它应是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和今后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文明探源工程中,城市、文字、等级与礼制社会等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视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截至目前,殷墟已发现的甲骨文总计约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
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其中,续建工程陈展有“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涉及青铜器、拓片、墓志、瓷器、书法作品等各类展品,全面地展示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依旧以传承、发扬汉字文化为宗旨,继续深化馆藏研究,关注前沿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同时,创新展陈工作,通过展示文物背后的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展览解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刘纪献说。
拨开历史的厚土,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上下求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显著,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任重而道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河南文物工作者将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采取联合攻关,多学科综合研究,在重大学术方面力争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遗址视察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全省各级文博单位通过不同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讲话精神转化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动力。
何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长期扎根殷墟考古。他说,中华文明探源离不开殷墟,殷墟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与基石。只有深入了解殷墟,才能准确把握中国早期文明的核心要素和内涵。
殷墟考古不仅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还通过长期考古工作的发现、积累、研究,逐步还原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代文明。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说,近年来殷墟外围重大考古发现不断,让大邑商的面目越来越清晰。今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强殷墟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赵晓军说,我们结合洛阳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演变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谋划考古科研项目,推动实际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洛阳考古人,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考古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开展有效利用,加大考古传播,全力开创洛阳考古新局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我省考古工作的主力军,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高度重视、长期关注。从仰韶村遗址、北阳平遗址到王城岗遗址、叶县余庄遗址再到禹州瓦店遗址、巩义稍柴遗址,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在叶县余庄遗址发掘工地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贾一凡博士说,夏文化是承接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纽带,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起源的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考古人,我们不能回避夏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要迎难而上,沿着前辈的足迹,为解决这一学术难题努力奋斗。
三门峡市的仰韶村、北阳平、城烟等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热点不断,长期发掘、研究仰韶文化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说,早期仰韶文化开创中华文明起源新进程,它应是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和今后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文明探源工程中,城市、文字、等级与礼制社会等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视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截至目前,殷墟已发现的甲骨文总计约15万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商史研究、工具书编纂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
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其中,续建工程陈展有“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字里乾坤”四个专题展览,涉及青铜器、拓片、墓志、瓷器、书法作品等各类展品,全面地展示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依旧以传承、发扬汉字文化为宗旨,继续深化馆藏研究,关注前沿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同时,创新展陈工作,通过展示文物背后的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展览解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刘纪献说。
拨开历史的厚土,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上下求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显著,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任重而道远。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河南文物工作者将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采取联合攻关,多学科综合研究,在重大学术方面力争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