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特刊 | 法润黄河护安澜
更新时间:2023-3-31 20:37:50    来源:大河网

黄河保护法_20230331072845.jpg

  编者按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正式施行。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聚焦生态河、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在黄河保护法施行之际,本报推出特刊,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反映黄河保护的司法实践,展现黄河守护人的风采,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9072ebae274145ef8ebd5b0cd09687d4.png

  位于黄河干流中游的西霞院水库碧波浩渺,坝下左岸的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取水口已经完工(3月29日摄)。谭勇 曲帅超 摄

  我省创新审判执行方式守护黄河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殿勇 周青莎  海报/王坤源

  3月30日,记者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全省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为总抓手,不断创新审判执行方式守护绿水青山,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贡献法院力量。

  2020年9月,省高院确定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对省内黄河流域的全部环境资源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审合一”,这项改革被省委列为重点改革事项。2021年11月,省高院在郑铁中院设立郑州环境资源法庭,这是全国第4个专业化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区域由我省黄河流域扩展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淮河干流流经区域。2022年8月,集中管辖范围扩展到全省,由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郑州铁路运输中院和18个基层法院对全省环资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构建起覆盖全省跨行政区划的“18+1+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实施集中管辖以来,郑铁两级法院受理黄河流域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361件,审结2302件,结案率97.5%,服判息诉率87.81%,案均审理天数为32.35天,比实施集中管辖之前的82.53天减少了50天,集中管辖系统治理优势不断凸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趋好。

  司法助力黄河流域河南段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各类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10041件,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救济和赔偿功能,赔偿金额达1.09亿元。大力支持社会环保组织、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力保障被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将环境资源审判纳入府院联动大盘,共同做好诉源治理、矛盾化解、生态修复等工作,推动形成大保护大治理的强大合力。

  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认购碳汇……全省法院不断创新审判执行方式,把司法裁判的效果实实在在体现到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提升上。目前,全省法院联合设立了18个生态修复基地、18个宣传教育基地。2018年以来,黄河沿岸补植树木11.6万株,增殖放流鱼苗121.26万尾,促进30处矿山得到及时修复,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4f05fd808f4d4a8295ef40778be2a3d7.jpg

  郑州黄河生态廊道郁郁葱葱、景色宜人(3月30日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颜值再提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海涛 徐东坡

  沿黄河大堤走向郑州黄河岸边的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远远就看到一尊高高的碑形建筑标识,上书“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几个大字,在其方形基座上,还刻有黄河走向图。

  记者3月30日从省司法厅了解到,这是我省在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设立的首个示范基地建筑标识。今年,我省将在所有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设立此类建筑标识,进一步打造“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品牌,扩大影响力。

  2018年,省司法厅联合河南黄河河务局,在我省700多公里的黄河河南段打造了横贯8个省辖市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并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目前,我省正不断提升河南法治文化带建设,并丰富其品质内涵,通过开展示范创建、融入法治元素、提升科技支撑等举措,不断增强法治文化带品牌影响力,法治教育作用不断发挥,其已成为我省法治教育的一张金字名片。

  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截至目前,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共建成普法长廊集聚群53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43处、普法成果展览馆4个、“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示范点”8个,设置普法标志牌2800余个,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的“打卡地”。

  法治元素不断融入。从本月起,气象法治文化元素开始融入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成为黄河岸边的“微景观”。目前,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治政府建设、网络安全等越来越多的内容融入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且内容不断丰富。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成以来,全省各地紧扣法治宣传为民惠民宗旨,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150余部,广泛开展宪法、水法、防洪法等普法宣传,开展“黄河法治文化千里行”活动,受教育群众260多万人次。

  依法共护母亲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青莎 刘晓阳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在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上责任尤为重大,使命尤为光荣。近日,记者就黄河保护法实施等有关话题采访了我省法律专家和河务系统工作者。

  注重衔接配套发挥法律合力

  “黄河保护法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为我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沈开举说。

  沈开举表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省在黄河保护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黄河保护和治理还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谈到黄河保护法的实施,沈开举认为,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有关重大事项,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增强黄河保护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注重发挥法律合力。“对于我省来说,应当注重进一步结合黄河流域河南段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设计,做好衔接配套,确保黄河保护法有效实施。”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保护法提出“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并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陈晓景表示,黄河保护法加强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充分体现了流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属性。

  “我省有丰富的黄河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要把这些宝贵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在河南兴文化工程中将黄河文化保护与流域法治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发展。”陈晓景说。

  近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第二批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陈晓景建议,下一步我省应组织开展好黄河文化和治河历史研究,加强黄河流域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文物和遗迹保护,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提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内涵品质,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文化支撑。

  坚持因地制宜注入强大活力

  “黄河保护法立足流域视野、黄河特点设计制度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规划与管控,针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黄河安澜等方面作出规定,加大保障、监督和处罚力度,有许多法律制度创新。”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张群波表示。

  张群波举例,黄河保护法的122条中有84条涉及政府管理体制的规定,构建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厘清了政府履行职责的边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妥善、周全地解决黄河流域跨区域、跨部门的保护治理问题。

  “黄河保护法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为河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张群波说。

1ce34c754e0f41cab5160e37ead5b9cd.jpg

  3月21日,坝头派出所民警在兰考县东坝头镇黄河湾风景区开展日常巡逻。孙晓华摄

  警长也是护河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惠婷 王斌

  3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所在地——兰考县东坝头镇。站在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壮阔的黄河景色尽收眼底。

  宽阔的大堤上迎面驶来一辆警务巡逻车,这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社区民警、黄河东坝头段村级河道警长张思远和同事们又来巡河了。

  这样的巡河天天都有。据坝头派出所所长、黄河东坝头段乡级河道警长孟凡腾介绍,每天的早间和晚间,派出所的辖区民警都会沿着黄河大堤进行车巡或步巡,主要查看有无乱堆乱倒、违规钓鱼、非法采砂、非法狩猎野生动物等行为。

  2021年,我省全面推行“河长+警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道警长。为使黄河保护工作更加精细化,在具体操作中,公安机关依托“一村(格)一警”机制,除了四级河道警长之外,在黄河流经的每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河道警长,张思远就是村级警长之一。

  如今,守护黄河已融入张思远的工作日常——治安巡逻时黄河大堤是“必巡线”,入户走访时宣传保护黄河也是重要话题。村民们的护河意识逐步提升,见到有受伤的鸟类,他们会主动和张思远联系。因为经常参与救助,哪些鸟类是珍稀物种或保护物种,张思远基本能一眼辨识。

  东坝头镇党委书记、黄河东坝头段乡级河长蔡尚锋表示:“河道警长以其执法权威,能够对黄河沿线的非法盗猎、乱排乱放等行为进行威慑,河道警长制已经成为守护黄河的一柄‘利剑’。”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东坝头镇除了公安力量,还有政府组织的护河员、网格员,以及各种民间力量参与黄河治理。徜徉在黄河大堤,感受到的是黄河治理带来的“生态颜值”与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

  “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守护黄河,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张思远的话道出了黄河岸边这群守护者的共同心声。

55ce82d209f14c0b939c030b431aff74.jpg

  志愿者潘其恒走进学校宣传黄河保护法。周晓荷 摄

  把“绿色种子”播撒孩子心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小朋友们好,我手里拿的这张图片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4月1日,一部专门保护她的法律就要施行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法律,看看小朋友们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3月24日,郑州市二七区鑫苑小学,一堂有关黄河的普法课在这里进行,授课的是90后青年志愿者潘其恒。

  潘其恒是河南康盈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队长。2019年,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项目启动,他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此项目中“环保知识进校园”的负责人,同时担任“绿色种子”播种计划志愿服务宣讲团团长,从此,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给青少年讲环保,得用他们喜欢的、听进去的方式。”潘其恒说。为此,他陆续走进约1000个学校和家庭,调研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并开发出面向青少年的环保系列漫画读本4册和环保动画片6部,这些成果背后,是15万字的原始文稿和数不清的反复打磨。

  几年间,潘其恒相继来到开封、兰考、原阳等沿黄城市数百所中小学,开展环保知识宣传讲座,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500多小时。他把“一抹抹绿色”带到校园,利用学习环保漫画读本、观看环保动画片、学唱环保儿歌、绘制环保手抄报等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形式呼吁他们走进自然,共同呵护这一抹绿。

  “我们都是在黄河边长大的,对黄河有着深深的感情,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很高兴。我们的青春,也应当在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中国中绽放光彩。”他说。

033107090223_0rb04b20230331_1.jpg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特刊 | 法润黄河护安澜
    2023-3-31 20:37:50    来源:大河网

    黄河保护法_20230331072845.jpg

      编者按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正式施行。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聚焦生态河、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在黄河保护法施行之际,本报推出特刊,宣传贯彻黄河保护法,反映黄河保护的司法实践,展现黄河守护人的风采,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9072ebae274145ef8ebd5b0cd09687d4.png

      位于黄河干流中游的西霞院水库碧波浩渺,坝下左岸的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取水口已经完工(3月29日摄)。谭勇 曲帅超 摄

      我省创新审判执行方式守护黄河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殿勇 周青莎  海报/王坤源

      3月30日,记者从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全省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改革为总抓手,不断创新审判执行方式守护绿水青山,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贡献法院力量。

      2020年9月,省高院确定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对省内黄河流域的全部环境资源案件进行集中管辖,实行民事、行政、刑事“三审合一”,这项改革被省委列为重点改革事项。2021年11月,省高院在郑铁中院设立郑州环境资源法庭,这是全国第4个专业化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区域由我省黄河流域扩展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淮河干流流经区域。2022年8月,集中管辖范围扩展到全省,由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郑州铁路运输中院和18个基层法院对全省环资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构建起覆盖全省跨行政区划的“18+1+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实施集中管辖以来,郑铁两级法院受理黄河流域各类环境资源案件2361件,审结2302件,结案率97.5%,服判息诉率87.81%,案均审理天数为32.35天,比实施集中管辖之前的82.53天减少了50天,集中管辖系统治理优势不断凸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趋好。

      司法助力黄河流域河南段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2018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各类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10041件,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救济和赔偿功能,赔偿金额达1.09亿元。大力支持社会环保组织、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有力保障被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将环境资源审判纳入府院联动大盘,共同做好诉源治理、矛盾化解、生态修复等工作,推动形成大保护大治理的强大合力。

      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认购碳汇……全省法院不断创新审判执行方式,把司法裁判的效果实实在在体现到生态修复治理效果提升上。目前,全省法院联合设立了18个生态修复基地、18个宣传教育基地。2018年以来,黄河沿岸补植树木11.6万株,增殖放流鱼苗121.26万尾,促进30处矿山得到及时修复,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

    4f05fd808f4d4a8295ef40778be2a3d7.jpg

      郑州黄河生态廊道郁郁葱葱、景色宜人(3月30日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颜值再提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海涛 徐东坡

      沿黄河大堤走向郑州黄河岸边的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远远就看到一尊高高的碑形建筑标识,上书“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几个大字,在其方形基座上,还刻有黄河走向图。

      记者3月30日从省司法厅了解到,这是我省在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设立的首个示范基地建筑标识。今年,我省将在所有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设立此类建筑标识,进一步打造“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品牌,扩大影响力。

      2018年,省司法厅联合河南黄河河务局,在我省700多公里的黄河河南段打造了横贯8个省辖市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并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目前,我省正不断提升河南法治文化带建设,并丰富其品质内涵,通过开展示范创建、融入法治元素、提升科技支撑等举措,不断增强法治文化带品牌影响力,法治教育作用不断发挥,其已成为我省法治教育的一张金字名片。

      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截至目前,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共建成普法长廊集聚群53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43处、普法成果展览馆4个、“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示范点”8个,设置普法标志牌2800余个,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实践的“打卡地”。

      法治元素不断融入。从本月起,气象法治文化元素开始融入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成为黄河岸边的“微景观”。目前,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治政府建设、网络安全等越来越多的内容融入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且内容不断丰富。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成以来,全省各地紧扣法治宣传为民惠民宗旨,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150余部,广泛开展宪法、水法、防洪法等普法宣传,开展“黄河法治文化千里行”活动,受教育群众260多万人次。

      依法共护母亲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青莎 刘晓阳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战略的提出地、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河南在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上责任尤为重大,使命尤为光荣。近日,记者就黄河保护法实施等有关话题采访了我省法律专家和河务系统工作者。

      注重衔接配套发挥法律合力

      “黄河保护法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为我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沈开举说。

      沈开举表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省在黄河保护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黄河保护和治理还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谈到黄河保护法的实施,沈开举认为,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有关重大事项,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增强黄河保护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注重发挥法律合力。“对于我省来说,应当注重进一步结合黄河流域河南段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设计,做好衔接配套,确保黄河保护法有效实施。”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保护法提出“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并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陈晓景表示,黄河保护法加强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充分体现了流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属性。

      “我省有丰富的黄河文化、法治文化、红色文化,要把这些宝贵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在河南兴文化工程中将黄河文化保护与流域法治建设紧密结合,推进法治文化的建设发展。”陈晓景说。

      近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第二批示范基地名单公布。“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陈晓景建议,下一步我省应组织开展好黄河文化和治河历史研究,加强黄河流域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文物和遗迹保护,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提升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内涵品质,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文化支撑。

      坚持因地制宜注入强大活力

      “黄河保护法立足流域视野、黄河特点设计制度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规划与管控,针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黄河安澜等方面作出规定,加大保障、监督和处罚力度,有许多法律制度创新。”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张群波表示。

      张群波举例,黄河保护法的122条中有84条涉及政府管理体制的规定,构建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厘清了政府履行职责的边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妥善、周全地解决黄河流域跨区域、跨部门的保护治理问题。

      “黄河保护法首次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依法行使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为河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障。”张群波说。

    1ce34c754e0f41cab5160e37ead5b9cd.jpg

      3月21日,坝头派出所民警在兰考县东坝头镇黄河湾风景区开展日常巡逻。孙晓华摄

      警长也是护河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惠婷 王斌

      3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所在地——兰考县东坝头镇。站在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壮阔的黄河景色尽收眼底。

      宽阔的大堤上迎面驶来一辆警务巡逻车,这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社区民警、黄河东坝头段村级河道警长张思远和同事们又来巡河了。

      这样的巡河天天都有。据坝头派出所所长、黄河东坝头段乡级河道警长孟凡腾介绍,每天的早间和晚间,派出所的辖区民警都会沿着黄河大堤进行车巡或步巡,主要查看有无乱堆乱倒、违规钓鱼、非法采砂、非法狩猎野生动物等行为。

      2021年,我省全面推行“河长+警长”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道警长。为使黄河保护工作更加精细化,在具体操作中,公安机关依托“一村(格)一警”机制,除了四级河道警长之外,在黄河流经的每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河道警长,张思远就是村级警长之一。

      如今,守护黄河已融入张思远的工作日常——治安巡逻时黄河大堤是“必巡线”,入户走访时宣传保护黄河也是重要话题。村民们的护河意识逐步提升,见到有受伤的鸟类,他们会主动和张思远联系。因为经常参与救助,哪些鸟类是珍稀物种或保护物种,张思远基本能一眼辨识。

      东坝头镇党委书记、黄河东坝头段乡级河长蔡尚锋表示:“河道警长以其执法权威,能够对黄河沿线的非法盗猎、乱排乱放等行为进行威慑,河道警长制已经成为守护黄河的一柄‘利剑’。”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东坝头镇除了公安力量,还有政府组织的护河员、网格员,以及各种民间力量参与黄河治理。徜徉在黄河大堤,感受到的是黄河治理带来的“生态颜值”与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

      “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守护黄河,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张思远的话道出了黄河岸边这群守护者的共同心声。

    55ce82d209f14c0b939c030b431aff74.jpg

      志愿者潘其恒走进学校宣传黄河保护法。周晓荷 摄

      把“绿色种子”播撒孩子心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小朋友们好,我手里拿的这张图片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4月1日,一部专门保护她的法律就要施行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法律,看看小朋友们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3月24日,郑州市二七区鑫苑小学,一堂有关黄河的普法课在这里进行,授课的是90后青年志愿者潘其恒。

      潘其恒是河南康盈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队长。2019年,共青团中央“美丽中国·青春行动”项目启动,他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此项目中“环保知识进校园”的负责人,同时担任“绿色种子”播种计划志愿服务宣讲团团长,从此,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给青少年讲环保,得用他们喜欢的、听进去的方式。”潘其恒说。为此,他陆续走进约1000个学校和家庭,调研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并开发出面向青少年的环保系列漫画读本4册和环保动画片6部,这些成果背后,是15万字的原始文稿和数不清的反复打磨。

      几年间,潘其恒相继来到开封、兰考、原阳等沿黄城市数百所中小学,开展环保知识宣传讲座,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500多小时。他把“一抹抹绿色”带到校园,利用学习环保漫画读本、观看环保动画片、学唱环保儿歌、绘制环保手抄报等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形式呼吁他们走进自然,共同呵护这一抹绿。

      “我们都是在黄河边长大的,对黄河有着深深的感情,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很高兴。我们的青春,也应当在建设美丽河南、美丽中国中绽放光彩。”他说。

    033107090223_0rb04b20230331_1.jpg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