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 | “三链同构、农食融合”——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之道
更新时间:2023-4-10 11:38:12    来源:农民日报

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数以吨计的休闲面制品、肉制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喜盈盈华夫饼……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有一个共同的故乡——漯河。

  食品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近年来,漯河市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发展模式,食品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筑牢“农食融合”之基

  阳春三月,走进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村外田间翠绿的麦苗生机勃勃,地头白色薄膜里辣椒苗茁壮成长;村里辣椒市场车水马龙,前来售卖辣椒的村民络绎不绝,市场里随处可见辣椒堆成的红色小山。

  “我们村的耕地快实现‘万元田’的目标了。全村2800多亩耕地都是‘麦椒套种’,辣椒亩产600多斤、小麦亩产900多斤。今年辣椒行情好,每斤达13元,今年1亩地的产值快有1万元了。”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自豪地说,“村民不仅自己种辣椒,闲暇时还到周边收辣椒。我们村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达三四万吨,大部分直接销往漯河当地的食品企业。”

  近年来,漯河市围绕农业食品企业原料供应需求,实施“龙头企业+标准化种养基地”模式,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小麦、大豆、花生、小辣椒等八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提升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2022年,漯河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2.56万亩,优质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23万吨;漯河市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64.8万亩,建成郾城生猪、召陵肉鸡等一批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着力把农田、养殖场打造成为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打造,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众多食品企业纷纷落户。“颐海海底捞40万吨调味品生产项目能够落户临颍,看中的就是我们县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我们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不仅可以满足南街村等本地食品企业所需,还是老干妈、海底捞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毛广军说。

  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好加工增值文章

  随着现代化液压翻板装备自动运转,车辆掀起39°的斜角,车上的小麦汹涌倾泻下来,在设备的操控下不同等级的小麦进入相应的原粮仓。随后,工作人员在电脑控制台设定好数据,配麦器根据面粉生产需要,自动抓取分配不同等级的小麦。生产车间里磨粉机嗡嗡作响,成品库内智能化码垛机把一袋袋面粉码放整整齐齐……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小麦经过50多道加工程序,最终制成面粉。

  “企业经过技术改革,车间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小麦从出仓到加工成面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尘全封闭全自动,满负荷作业日产面粉达600吨。”舞莲面粉负责人杨帅介绍,“通过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公司一方面与20多家合作社合作,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引导他们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另一方面,根据漯河当地众多食品企业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面粉,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小麦深加工,不但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还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杨帅所提到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漯河市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深度合作,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优粮优价联结模式。目前,漯河市已建成的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2家、食品企业32家,联合体种植户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在联合体内部买种子、农药和植保服务,不仅质量有保障,价格还比市场上便宜。我们合作社依托联合体,以托管、半托管、加盟合作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粮基地1万亩和玉米基地1.5万余亩,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农机植保服务-商品回收企业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各企业、农户都获得了良好、稳定的收益。”郾城区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向阳颇为自得道。

  近年来,漯河全市粮食产量连年稳步增加,粮食年深加工能力达6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食品产业作为漯河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如今,漯河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2月1日,新年伊始,食品产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科研团队和企业家们齐聚漯河,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共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共谋创新跨越发展。

  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食品产业六大发展方向,组建了13个创新团队,中心实验室专属1.2万平方米的新研发大楼建成投用,配套园区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第一批5000万元仪器设备已到位,8000平方米省级中试基地、1万平方米孵化中心投入使用……

  “180余名科研人员组建了粮食加工、肉制品与预制菜等科研团队,围绕未来食品产业六大研究方向,努力破解食品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漯河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大威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对企业精准把脉,帮助解决技术痛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里,学生们正在忙着操作设备,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生产,为转化做准备。肉制品中试生产线、乳制品中试生产线、发酵饮料中试生产线……中原实验室行政部负责人张艳介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目前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引进了8个一流研发团队,成功转化135项成果。2022年,该基地先后为双汇、卫龙食品、三剑客、联泰、恒瑞淀粉、豫鼎源食品等337家企业提供中试、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达1.577亿元。

  走进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红色、白色、绿色……五彩斑斓的玻璃瓶映入眼帘,里面装着各种植物提取色素。

  “我们从辣椒、姜黄、栀子等农产品中,研发提取涵盖天然色素的全色系产品、天然功能性原料。”中大恒源人力资源总监许恒介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植物提取天然色素企业之一,中大恒源拥有60多项自主核心发明专利,还主导或参与16项天然色素标准和48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是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优选供应商。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创新之城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深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国家级、省级食品类研发平台已达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达300个以上。

  厚植发展优势,漯河市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新的一年,漯河市将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适配性为导向,谋划发展未来食品产业。”秦保强说,“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提高农业特色产业质效,助力漯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走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微信图片_20230410080628.pn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 | “三链同构、农食融合”——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漯河之道
2023-4-10 11:38:12    来源:农民日报

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数以吨计的休闲面制品、肉制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喜盈盈华夫饼……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有一个共同的故乡——漯河。

  食品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民餐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漯河市委书记秦保强介绍:“近年来,漯河市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国食品名城’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发展模式,食品产业规模已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1/60,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走出了一条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筑牢“农食融合”之基

  阳春三月,走进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梁岗村,村外田间翠绿的麦苗生机勃勃,地头白色薄膜里辣椒苗茁壮成长;村里辣椒市场车水马龙,前来售卖辣椒的村民络绎不绝,市场里随处可见辣椒堆成的红色小山。

  “我们村的耕地快实现‘万元田’的目标了。全村2800多亩耕地都是‘麦椒套种’,辣椒亩产600多斤、小麦亩产900多斤。今年辣椒行情好,每斤达13元,今年1亩地的产值快有1万元了。”梁岗村党支部书记胡学民自豪地说,“村民不仅自己种辣椒,闲暇时还到周边收辣椒。我们村的辣椒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达三四万吨,大部分直接销往漯河当地的食品企业。”

  近年来,漯河市围绕农业食品企业原料供应需求,实施“龙头企业+标准化种养基地”模式,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小麦、大豆、花生、小辣椒等八大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提升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2022年,漯河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2.56万亩,优质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万亩以上,生猪年出栏300万头以上,猪肉产量23万吨;漯河市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64.8万亩,建成郾城生猪、召陵肉鸡等一批国家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着力把农田、养殖场打造成为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打造,极大地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众多食品企业纷纷落户。“颐海海底捞40万吨调味品生产项目能够落户临颍,看中的就是我们县的优质辣椒种植基地。我们的辣椒品质好、产量高,不仅可以满足南街村等本地食品企业所需,还是老干妈、海底捞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临颍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毛广军说。

  坚持全链条发展,做好加工增值文章

  随着现代化液压翻板装备自动运转,车辆掀起39°的斜角,车上的小麦汹涌倾泻下来,在设备的操控下不同等级的小麦进入相应的原粮仓。随后,工作人员在电脑控制台设定好数据,配麦器根据面粉生产需要,自动抓取分配不同等级的小麦。生产车间里磨粉机嗡嗡作响,成品库内智能化码垛机把一袋袋面粉码放整整齐齐……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舞莲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小麦经过50多道加工程序,最终制成面粉。

  “企业经过技术改革,车间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小麦从出仓到加工成面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无尘全封闭全自动,满负荷作业日产面粉达600吨。”舞莲面粉负责人杨帅介绍,“通过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公司一方面与20多家合作社合作,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引导他们发展优质小麦种植;另一方面,根据漯河当地众多食品企业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面粉,提高企业效益。经过小麦深加工,不但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还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杨帅所提到的小麦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漯河市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面制品生产企业、面粉加工企业、粮食仓储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农科院和育种专家等深度合作,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优粮优价联结模式。目前,漯河市已建成的7个小麦产业化联合体和1个玉米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82家、食品企业32家,联合体种植户亩均增收100元以上。

  “在联合体内部买种子、农药和植保服务,不仅质量有保障,价格还比市场上便宜。我们合作社依托联合体,以托管、半托管、加盟合作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商品粮基地1万亩和玉米基地1.5万余亩,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农机植保服务-商品回收企业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每个环节的各企业、农户都获得了良好、稳定的收益。”郾城区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向阳颇为自得道。

  近年来,漯河全市粮食产量连年稳步增加,粮食年深加工能力达6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食品产业作为漯河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如今,漯河食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南街村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转型跨越,创新者胜。2月1日,新年伊始,食品产业领域的知名科学家、科研团队和企业家们齐聚漯河,召开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共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共谋创新跨越发展。

  漯河举全市之力打造的中原食品实验室,围绕食品产业六大发展方向,组建了13个创新团队,中心实验室专属1.2万平方米的新研发大楼建成投用,配套园区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第一批5000万元仪器设备已到位,8000平方米省级中试基地、1万平方米孵化中心投入使用……

  “180余名科研人员组建了粮食加工、肉制品与预制菜等科研团队,围绕未来食品产业六大研究方向,努力破解食品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河南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漯河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大威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将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实行“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对企业精准把脉,帮助解决技术痛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依托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里,学生们正在忙着操作设备,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进行试生产,为转化做准备。肉制品中试生产线、乳制品中试生产线、发酵饮料中试生产线……中原实验室行政部负责人张艳介绍,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目前拥有21条中试生产线,引进了8个一流研发团队,成功转化135项成果。2022年,该基地先后为双汇、卫龙食品、三剑客、联泰、恒瑞淀粉、豫鼎源食品等337家企业提供中试、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技术服务收入达1.577亿元。

  走进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红色、白色、绿色……五彩斑斓的玻璃瓶映入眼帘,里面装着各种植物提取色素。

  “我们从辣椒、姜黄、栀子等农产品中,研发提取涵盖天然色素的全色系产品、天然功能性原料。”中大恒源人力资源总监许恒介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植物提取天然色素企业之一,中大恒源拥有60多项自主核心发明专利,还主导或参与16项天然色素标准和48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是国内外上百家知名企业的优选供应商。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创新之城建设,多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深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国家级、省级食品类研发平台已达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达300个以上。

  厚植发展优势,漯河市食品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新的一年,漯河市将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适配性为导向,谋划发展未来食品产业。”秦保强说,“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三链同构、农食融合’,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提高农业特色产业质效,助力漯河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食品名城,走出一条具有漯河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微信图片_20230410080628.pn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