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技能河南 人人出彩丨锤炼技能 拥抱多彩人生
    更新时间:2023-4-29 10:10:1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4月28日,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郑州航空港区的19个代表团、2221名选手竞技赛场,用技能彰显青春活力,展示我省技能人才工作的崭新面貌。经过角逐,198名选手夺取金、银、铜奖。

      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动员令,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成才擂台,人人奋勇争先、出彩技能河南,河南正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良好局面。

      规模再扩大,技能入人心

      洛阳剪纸、手工藤编、通草浮雕等表演赛观看席位上,坐满了目不转睛的观众;车身修理、焊接、装配钳工等竞赛项目护栏外,一位位观摩者用手机记录操作过程;移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项目比赛地点,一批批观众悄悄交流……

      大赛举办期间,各个比赛点外都有观摩者。“我是一名焊工,听说这里有焊接技能大赛,特意请假从工厂赶过来学习,看看这些技能高手是如何焊接、如何比赛的。”观摩者王利说。

      本次大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办赛标准,聚焦现代化河南建设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了60个比赛项目、10个表演赛项目。4月25日,在表演赛赛区,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选手黄一凡和他的伙伴,把一场精彩绝伦的花式调酒展现给现场观众。他说,曾迷茫过的他学习调鸡尾酒技能后,找到了自信。

      “本次大赛有2000多名选手参赛,规模超过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是我省迄今为止举办的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传承与创新,共逐时代梦

      开料、开榫、画线、凿孔、刨料……4月27日,木工赛场,凿孔声、锯木声此起彼伏。“坚持来参加比赛收获很大,切身体会到了木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看到了不断迭代的工具,也目睹了年轻人对木工的热爱。”59岁的安阳代表团选手王克伟说。

      木工是中国传统技艺。大赛中包括木工在内的一大批传统技能赛项的亮相,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技能的蓬勃生命力。参与木工赛项的一位00后选手说,王克伟老师的故事激励着他,“不论年龄多大,都敢于、勇于挑战自己,这就是老师们常教导我们的‘秉初心,怀匠心,行致远’的写照。”

      砌筑同样是传统技能。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参加砌筑比赛的选手有一半是在校学生。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生力军,支撑起建筑产业发展的“大厦”。

      做好传承激发创新,正是技能大赛承担的使命之一。“传统的技能践行者需要与时俱进。大赛让年轻人进入技能的传承和创新中,用他们的巧手和思想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一位裁判说。

      产业有支撑,铸牢人才链

      一门技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人才激活一个行业。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全面来临,全媒体运营师成为数字经济的弄潮儿。2020年2月,全媒体运营师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本次大赛60个竞赛项目中,全媒体运营师赛项首次亮相。“通俗来讲,全媒体运营师学习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剪辑、平面设计、数据分析、用户运营、直播带货等。”该赛项选手杨蕾说。

      本次大赛上,一些新职业、新项目纷纷登场,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大赛工作专家宋晓勇说,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变革,使得数字人才需求增长,全媒体运营师等依托于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应时而生,而专业人才规范壮大又引导行业前行,赋能产业发展。

      技能兴则产业兴。赛场上,工业机器人程序操作员项目的背后是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电气、焊接等赛项的背后是制造业。以木工为例,2008年以来,清丰县确立家具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年产家具200万套,销售收入达210亿元,用工逾3万人,木工产业规模效益外溢,清丰成为家具之乡。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省还存在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我省要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形成的良好技能成才氛围,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切实增强技能劳动者的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一支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技能河南 人人出彩丨锤炼技能 拥抱多彩人生
    2023-4-29 10:10:1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4月28日,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郑州航空港区的19个代表团、2221名选手竞技赛场,用技能彰显青春活力,展示我省技能人才工作的崭新面貌。经过角逐,198名选手夺取金、银、铜奖。

      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动员令,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成才擂台,人人奋勇争先、出彩技能河南,河南正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良好局面。

      规模再扩大,技能入人心

      洛阳剪纸、手工藤编、通草浮雕等表演赛观看席位上,坐满了目不转睛的观众;车身修理、焊接、装配钳工等竞赛项目护栏外,一位位观摩者用手机记录操作过程;移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项目比赛地点,一批批观众悄悄交流……

      大赛举办期间,各个比赛点外都有观摩者。“我是一名焊工,听说这里有焊接技能大赛,特意请假从工厂赶过来学习,看看这些技能高手是如何焊接、如何比赛的。”观摩者王利说。

      本次大赛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办赛标准,聚焦现代化河南建设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了60个比赛项目、10个表演赛项目。4月25日,在表演赛赛区,郑州财经技师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选手黄一凡和他的伙伴,把一场精彩绝伦的花式调酒展现给现场观众。他说,曾迷茫过的他学习调鸡尾酒技能后,找到了自信。

      “本次大赛有2000多名选手参赛,规模超过我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是我省迄今为止举办的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传承与创新,共逐时代梦

      开料、开榫、画线、凿孔、刨料……4月27日,木工赛场,凿孔声、锯木声此起彼伏。“坚持来参加比赛收获很大,切身体会到了木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看到了不断迭代的工具,也目睹了年轻人对木工的热爱。”59岁的安阳代表团选手王克伟说。

      木工是中国传统技艺。大赛中包括木工在内的一大批传统技能赛项的亮相,向世人展示了传统技能的蓬勃生命力。参与木工赛项的一位00后选手说,王克伟老师的故事激励着他,“不论年龄多大,都敢于、勇于挑战自己,这就是老师们常教导我们的‘秉初心,怀匠心,行致远’的写照。”

      砌筑同样是传统技能。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参加砌筑比赛的选手有一半是在校学生。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生力军,支撑起建筑产业发展的“大厦”。

      做好传承激发创新,正是技能大赛承担的使命之一。“传统的技能践行者需要与时俱进。大赛让年轻人进入技能的传承和创新中,用他们的巧手和思想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一位裁判说。

      产业有支撑,铸牢人才链

      一门技能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人才激活一个行业。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全面来临,全媒体运营师成为数字经济的弄潮儿。2020年2月,全媒体运营师作为新职业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本次大赛60个竞赛项目中,全媒体运营师赛项首次亮相。“通俗来讲,全媒体运营师学习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剪辑、平面设计、数据分析、用户运营、直播带货等。”该赛项选手杨蕾说。

      本次大赛上,一些新职业、新项目纷纷登场,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大赛工作专家宋晓勇说,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变革,使得数字人才需求增长,全媒体运营师等依托于数字经济、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应时而生,而专业人才规范壮大又引导行业前行,赋能产业发展。

      技能兴则产业兴。赛场上,工业机器人程序操作员项目的背后是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项目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电气、焊接等赛项的背后是制造业。以木工为例,2008年以来,清丰县确立家具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年产家具200万套,销售收入达210亿元,用工逾3万人,木工产业规模效益外溢,清丰成为家具之乡。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省还存在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我省要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形成的良好技能成才氛围,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切实增强技能劳动者的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一支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