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用好“关键一招”激发出彩动能
向改革要动力活力
□赵志疆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以赴拼经济,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招,坚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以“市场之手”激活一池春水,以“链式招商”提速产业发展,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主引擎”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澎湃动力。
全面落实“一门一窗、一站一次、一网一键、一制一章”,省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涵盖省级所有涉企政务服务,受理业务4万多件,企业群众普遍表示满意。
重组职能机构、重建科研力量、重振地质产业……立足地质行业特点和现状,围绕建设现代化河南对“事”和“业”的要求,河南地勘单位重塑性搭建“一局一院一集团”架构,让事业单位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专业人才的“蓄水池”。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大考、一场硬仗。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对今年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中央层面重大改革部署对标对表,持续推进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落地见效,需要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破冰除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领域改革的热切期待,把各项改革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培养干事创业的“生力军”。
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团结奋斗开创未来。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激发活力、破解难题,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推动河南经济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南力量。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刘勰
大厅里,84个综合办事窗口井井有条,提供“一站式服务”;后台,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高速运转,实现“不见面审批”;还有7×24小时自助服务确保政务服务“不打烊”……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河南,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以来,我省通过打造省政务服务中心这块“金字招牌”,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牵引带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迈进。
“从办事到享受”的服务体验
“真是没想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4月27日,刚刚办完业务的郑州吉尔康消毒制品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王秋燕满意地说。公司办理卫生许可证延续业务,需要提供不少资料。“一开始有点发怵,但是通过提前联系,省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帮我们梳理资料目录,及时提醒易错点,让我们实现了‘即到即办’。”她说。
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办事的人一进门,就有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迎上前来,热情询问,根据需要办理的事项引导大家网上办理、自助办理或到窗口办理。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该中心实行的这一服务模式,确保了申请人和审批人不见面,既规范操作又提升效率。老年人休息区、图书角、志愿服务站……大厅设置的这些服务设施,从细节入手,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从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到帮办代办,从午间不间断服务、延时服务到上门服务,形成一个“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结果免费寄”的服务闭环。“到这里感觉不是在办事,而是在享受服务。”王秋燕笑言。
省政务服务中心是体现政府效能的重要窗口,也是服务企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简化环节、优化服务,我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不仅回应了企业关切,也彰显了打造高效率高品质政务服务的改革追求,让企业与群众办事更加顺畅。
“从15天到1天”的审批效率
“大厅人不多啊。”记者采访时,没有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号声,也没有见到办事人员排队等候的场景,政务服务静悄悄,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现场人不多,数据在跑路。”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静悄悄”的背后,是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着力推进涉企服务“全程网办”的“真功夫”。
二楼审批区,39家省直单位的行政审批部门在此集中办公。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层面的审批业务得以“不见面”进行。
在省商务厅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金鑫点开平台的业务管理界面,他经手的每一笔业务的基本信息、材料清单、意见列表、流转日志、办结信息等都直观显示出来。随机点开其中一项“从事拍卖业务许可”的流转日志,从受理、初审、复审、决定、反馈、送达,每个流程的办理人、办理时间都清楚显示,即将超时就会显示红色提醒。
记者电话联系了这项业务的申请人——河南惠拍车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岑荣刚,他说:“资料是通过网络上传的,我连人都没到现场。结果我们4月4日提交的申请,一个工作日就办好了。”
“‘从事拍卖业务许可’审批,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只需一个工作日。”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运行以来,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基本实现“清单之外、大厅之外、平台之外”无审批。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是刀刃向内的改革。简办事流程、减审批环节,触及的是部门利益,不能减的是责任。以省商务厅为例,原来行政审批职能分配在三四个处室,分管领导不同,有时一项业务需要在几个处室之间来回流转;现在,审批业务集中到行政审批处,“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签批”,为事项集中办理扫清了制度障碍,确保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
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政务服务模式的改革,更是针对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不仅需要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更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改革,让企业享受最大红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催化经济社会活力的“乘法”。
“从优到更优”的努力方向
政务服务“浇水施肥”,经营主体“枝繁叶茂”。
1024.5万户!去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跃居全国第4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营主体总量跃上新台阶,彰显了我省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释放出的效能,也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印证。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只有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才能形成‘洼地效应’。”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过去一年,除了省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我省政务服务的优化更多体现在通过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带来的政务理念改变。
“这39家单位的审批人员入驻以来,不是只满足于把能办、该办的事办快办好,而是主动聚焦解决企业需求,俯下身子做好服务,努力把难办的事办成。”该负责人说。
如果把我省1000多万户经营主体比作一片森林,那么营商环境就是阳光、雨露。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长成参天大树,营商环境贯穿各类经营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围绕企业成长发展规律,在关键环节适时提供最优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也是努力方向。
比如,在企业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企业资质变更等“基础款”的政务服务上,我省与浙江、广东、上海等相比,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在提升政策集成度、精准度、时效度,让好政策、好措施真正走进企业、落到车间等“进阶版”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对个性化问题加强“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服务,对突出的共性问题从制度层面加以研究解决等“高阶版”的全面深化改革上,我省还需要填补一些空白。
“改革没有完成时,我省将把谋划实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今年的一号改革工程,在全省推行一场系统性的体制变革和制度重塑,把改革‘刀刃’对准服务的‘掣肘’、机制的‘梗阻’,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营商‘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省委改革办副主任路琮表示。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金京艺
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开发区无疑是全省各地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发展平台。
如何让开发区更好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怎样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增强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以来,我省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重要载体,把“三化三制”改革作为激发开发区活力的中心环节,开发区的能级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主引擎的驱动力不断增强。
中维化纤鸟瞰图。
芳菲四月,记者来到淇县,深入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蹲点调研,切身感受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澎湃动力。
“市场之手”激活一池春水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上,河南链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度河南预制菜创新企业”称号。
你可能想象不到,曾深陷债务危机、一度启动破产重组程序的链多多会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
该公司总经理赵慧娟直言,正是由于淇县淇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介入,促使企业与债权人达成不良债券收购协议,企业得以重生再造。
淇兴公司便是鹤壁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产物。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要求,淇县整合鹤淇产业集聚区和鹤壁高新区,形成了新的鹤壁高新区,并成立了淇兴公司作为运营公司。
“成立公司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和投融资模式。我们的主营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业园区开发和管理、招商项目引进、闲置企业盘活等。”淇兴公司董事长马文鹏说。
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轮谈判,完成链多多不良债权收购;借助政策融资渠道,推进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承接代建园区集中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短短一年时间,淇兴公司充分发挥“管委会+公司”优势,让困难企业丢下“包袱”增长财富、变资源资产为活力源泉,增强了高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链式招商”提速产业发展
整经、织造、水洗、定型……4月20日,鹤壁高新区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在河南迅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200余台机械设备隆隆作响。这里生产的多种高性能脱模布终端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志在打造全球最大脱模布智造基地的河南迅克,为何会将这一项目在此落地?
“我们是冲着‘链主’企业中维化纤来的。”河南迅克执行总经理王筛建说,“中维化纤就在隔壁,不出园区我们就能获得生产原料,大大节约了时间、运输、仓储等成本。”
作为豫沪产业转移项目,中维化纤2015年落户鹤壁,是国内唯一生产尼龙66安全气囊丝的民营企业。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在鹤壁安家落户,鹤壁高新区创新“企业活力+资本助力+政府公信力+产业链+营商环境”招商机制,以“链主”中维化纤为核心,延链、补链、聚链、强链,打造出总投资85亿元、占地面积3000亩的河南特种尼龙小镇。
“目前尼龙小镇已吸引14家上下游企业、25个上下游项目入驻。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尼龙小镇负责人、中维化纤董事长陈海涛介绍。
“链式招商”,硕果盈枝。近年来,鹤壁高新区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链主”,引进华恒生物等企业,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以国内最大服装加工企业之一的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制衣”产业链……
“链式招商”按下产业升级“快进键”。鹤壁高新区产业格局也由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变为以尼龙新材料和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力发挥了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软硬兼施”夯实发展基础
走进“淇县城投·十里芳菲”人才公寓,打开房间,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拎包入住”即刻实现。室内羽毛球场、篮球场、图书馆等设施,营造出宜居宜业好生态。
“一流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也需要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来托底。”淇县政协副主席、鹤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振宇说。
放眼鹤壁高新区,天舟物流园铁路专用线接轨车站项目计划建设铁路专用线2100米,可高效实现淇县周边乃至豫北地区大宗货物的内调外出;集中供热供水项目供热半径达2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工业蒸汽园区全覆盖;预计今年6月完工的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日供水规模可达5万至10万吨……日益优化完善的园区配套功能让鹤壁高新区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包办企业墙外事、帮办企业墙内事”。鹤壁高新区还出台措施,推行“网格化分包+全员六保”服务,建立起“一企一卡”工作机制和企业诉求台账,每周集中调度,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先后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问题43个。
过去一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3.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四上”企业6家,存量土地盘活比例50.2%……鹤壁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竞争力。
当改革之光照进“地球深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 宋敏
5月4日,记者来到省地质局调研采访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
“因为五一假期连续降雨,我省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很多地质人都提前结束假期,战斗在一线。”地质灾害防治处处长曹友杰一见记者就说,他们这个处室“就是改革改出来的”。
这一年,通过扎实推动省直地勘单位重塑性改革,省地质局不断实践与探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构建地质工作新体系
时间回溯至一年前,全省13家新组建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揭牌仪式在省地质局举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揭牌。
“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地勘队伍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亟须通过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功能性再造,构建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地质工作新格局。”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重塑性改革恰逢其时。省委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围绕建设现代化河南对“事”和“业”的要求,以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等主责主业,重组职能机构、重构运行机制、重建创新平台、重振地质产业,搭建了“一局一院一集团”的新架构,即:河南省地质局、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质系统在中牟县开展页岩气调查压裂实验。
这3家单位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担负“建设地质豫军、打造地勘航母”的使命。省地质局是管理单位,负责牵头抓总,履行行业职能,统筹行业发展;省地质研究院负责地质科技创新;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发展。
改革发展难免会遇风雨、碰钉子,但只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挑战,都能一一化解、破浪前行。
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正面宣传,做细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切实保障涉改干部职工利益,确保大局和谐稳定……围绕“稳”字,从筹备到挂牌,不足3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做到改革发展“两不误”,许多做法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实践证明,河南省直地勘机构改革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当地实际,具有地质特色,对我们很有启发。”前不久,一位前来交流工作的安徽省地矿局同行深有感触地说。
激发地质系统新活力
在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地质工作者眼里,改革为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创造了条件;在省地质研究院科技工作者眼里,改革为实现一次次科技创新突破注入了动力;在省豫地科技集团地矿一院矿业开发者眼里,改革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开了空间……
每个河南地质人身边的具体变化,彰显着不断深化重塑性改革取得的成就,印证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服务大局的支撑作用更为突出——
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履行全省地质工作组织实施、地勘队伍建设管理、地勘行业发展改革等职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发挥生力军作用;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中,开展战略合作,提供全方位地质服务。
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新单位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新形象,谋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成事“一股劲”。如今,我省地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齐气顺,斗志昂扬,持续发扬“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有的还把“拉高标杆作表率、奋勇争先更出彩”打印成座右铭贴在电脑上,时刻提醒自己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中原城市群多要素城市地质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成功,这是我省获批的首家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引进院士团队,建设河南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地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去年10月,河南省地质十大成就发布,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环节,地质系统重塑性改革被评为第一大成就。
正是这一场深刻的重塑性改革,焕发了地质人奋斗的激情,催动了向前奔跑的步伐。
页岩气首次在我省实现管网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获得重大突破,累计产气量超过2000万m3;“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获批,总投资52.11亿元;率先在全国地质系统组建900余人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建立地灾防治专业团队……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还将有无数梦想拔节生长,无数精彩竞相绽放。
大事记
2021年12月22日●
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我省国企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2021年12月28日●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
2022年5月25日●
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召开,印发“1+10”政策文件,实施50项改革举措
2022年6月1日●
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2022年6月17日●
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总结暨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推进会议召开
2022年9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2022)》,河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
2022年年底●
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22年年底●
我省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7.5万余个,下沉人员5.8万余人
2023年4月25日●
河南省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任务部署推进会召开,明确11个方面25项重点改革任务
文字整理/石可欣
数说
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的意见》赋予县(市)第二批8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纵深推进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14家重组国企揭牌成立
除学校、医院外,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分别精简60.7%46.9%
39个省直部门入驻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2364项政务服务事项,联通86.6%的省级审批系统,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2022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跃居全国第4位
数据整理/石可欣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统筹:孙德中
执行:万川明 王大庆 任国战 屈芳 李英华 张培君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用好“关键一招”激发出彩动能
向改革要动力活力
□赵志疆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以赴拼经济,就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一招,坚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充分释放发展潜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以“市场之手”激活一池春水,以“链式招商”提速产业发展,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主引擎”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澎湃动力。
全面落实“一门一窗、一站一次、一网一键、一制一章”,省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涵盖省级所有涉企政务服务,受理业务4万多件,企业群众普遍表示满意。
重组职能机构、重建科研力量、重振地质产业……立足地质行业特点和现状,围绕建设现代化河南对“事”和“业”的要求,河南地勘单位重塑性搭建“一局一院一集团”架构,让事业单位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专业人才的“蓄水池”。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大考、一场硬仗。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对今年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中央层面重大改革部署对标对表,持续推进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落地见效,需要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破冰除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领域改革的热切期待,把各项改革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培养干事创业的“生力军”。
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团结奋斗开创未来。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激发活力、破解难题,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推动河南经济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河南力量。
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可欣 刘勰
大厅里,84个综合办事窗口井井有条,提供“一站式服务”;后台,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高速运转,实现“不见面审批”;还有7×24小时自助服务确保政务服务“不打烊”……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河南,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以来,我省通过打造省政务服务中心这块“金字招牌”,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牵引带动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迈进。
“从办事到享受”的服务体验
“真是没想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4月27日,刚刚办完业务的郑州吉尔康消毒制品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王秋燕满意地说。公司办理卫生许可证延续业务,需要提供不少资料。“一开始有点发怵,但是通过提前联系,省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帮我们梳理资料目录,及时提醒易错点,让我们实现了‘即到即办’。”她说。
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办事的人一进门,就有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迎上前来,热情询问,根据需要办理的事项引导大家网上办理、自助办理或到窗口办理。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该中心实行的这一服务模式,确保了申请人和审批人不见面,既规范操作又提升效率。老年人休息区、图书角、志愿服务站……大厅设置的这些服务设施,从细节入手,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
从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到帮办代办,从午间不间断服务、延时服务到上门服务,形成一个“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结果免费寄”的服务闭环。“到这里感觉不是在办事,而是在享受服务。”王秋燕笑言。
省政务服务中心是体现政府效能的重要窗口,也是服务企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简化环节、优化服务,我省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不仅回应了企业关切,也彰显了打造高效率高品质政务服务的改革追求,让企业与群众办事更加顺畅。
“从15天到1天”的审批效率
“大厅人不多啊。”记者采访时,没有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号声,也没有见到办事人员排队等候的场景,政务服务静悄悄,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
“现场人不多,数据在跑路。”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静悄悄”的背后,是不断创新政务服务、着力推进涉企服务“全程网办”的“真功夫”。
二楼审批区,39家省直单位的行政审批部门在此集中办公。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层面的审批业务得以“不见面”进行。
在省商务厅行政审批处,工作人员金鑫点开平台的业务管理界面,他经手的每一笔业务的基本信息、材料清单、意见列表、流转日志、办结信息等都直观显示出来。随机点开其中一项“从事拍卖业务许可”的流转日志,从受理、初审、复审、决定、反馈、送达,每个流程的办理人、办理时间都清楚显示,即将超时就会显示红色提醒。
记者电话联系了这项业务的申请人——河南惠拍车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岑荣刚,他说:“资料是通过网络上传的,我连人都没到现场。结果我们4月4日提交的申请,一个工作日就办好了。”
“‘从事拍卖业务许可’审批,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只需一个工作日。”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运行以来,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70%以上,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基本实现“清单之外、大厅之外、平台之外”无审批。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是刀刃向内的改革。简办事流程、减审批环节,触及的是部门利益,不能减的是责任。以省商务厅为例,原来行政审批职能分配在三四个处室,分管领导不同,有时一项业务需要在几个处室之间来回流转;现在,审批业务集中到行政审批处,“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签批”,为事项集中办理扫清了制度障碍,确保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
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政务服务模式的改革,更是针对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不仅需要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更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改革,让企业享受最大红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催化经济社会活力的“乘法”。
“从优到更优”的努力方向
政务服务“浇水施肥”,经营主体“枝繁叶茂”。
1024.5万户!去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跃居全国第4位,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营主体总量跃上新台阶,彰显了我省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释放出的效能,也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印证。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只有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才能形成‘洼地效应’。”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过去一年,除了省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我省政务服务的优化更多体现在通过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带来的政务理念改变。
“这39家单位的审批人员入驻以来,不是只满足于把能办、该办的事办快办好,而是主动聚焦解决企业需求,俯下身子做好服务,努力把难办的事办成。”该负责人说。
如果把我省1000多万户经营主体比作一片森林,那么营商环境就是阳光、雨露。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长成参天大树,营商环境贯穿各类经营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围绕企业成长发展规律,在关键环节适时提供最优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也是努力方向。
比如,在企业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企业资质变更等“基础款”的政务服务上,我省与浙江、广东、上海等相比,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在提升政策集成度、精准度、时效度,让好政策、好措施真正走进企业、落到车间等“进阶版”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对个性化问题加强“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服务,对突出的共性问题从制度层面加以研究解决等“高阶版”的全面深化改革上,我省还需要填补一些空白。
“改革没有完成时,我省将把谋划实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今年的一号改革工程,在全省推行一场系统性的体制变革和制度重塑,把改革‘刀刃’对准服务的‘掣肘’、机制的‘梗阻’,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让营商‘软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省委改革办副主任路琮表示。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金京艺
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开发区无疑是全省各地产业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发展平台。
如何让开发区更好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怎样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增强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实施以来,我省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重要载体,把“三化三制”改革作为激发开发区活力的中心环节,开发区的能级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主引擎的驱动力不断增强。
中维化纤鸟瞰图。
芳菲四月,记者来到淇县,深入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蹲点调研,切身感受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澎湃动力。
“市场之手”激活一池春水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暨产业发展论坛上,河南链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度河南预制菜创新企业”称号。
你可能想象不到,曾深陷债务危机、一度启动破产重组程序的链多多会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
该公司总经理赵慧娟直言,正是由于淇县淇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介入,促使企业与债权人达成不良债券收购协议,企业得以重生再造。
淇兴公司便是鹤壁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产物。按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要求,淇县整合鹤淇产业集聚区和鹤壁高新区,形成了新的鹤壁高新区,并成立了淇兴公司作为运营公司。
“成立公司是为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和投融资模式。我们的主营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工业园区开发和管理、招商项目引进、闲置企业盘活等。”淇兴公司董事长马文鹏说。
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轮谈判,完成链多多不良债权收购;借助政策融资渠道,推进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承接代建园区集中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短短一年时间,淇兴公司充分发挥“管委会+公司”优势,让困难企业丢下“包袱”增长财富、变资源资产为活力源泉,增强了高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链式招商”提速产业发展
整经、织造、水洗、定型……4月20日,鹤壁高新区河南特种尼龙小镇,在河南迅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200余台机械设备隆隆作响。这里生产的多种高性能脱模布终端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志在打造全球最大脱模布智造基地的河南迅克,为何会将这一项目在此落地?
“我们是冲着‘链主’企业中维化纤来的。”河南迅克执行总经理王筛建说,“中维化纤就在隔壁,不出园区我们就能获得生产原料,大大节约了时间、运输、仓储等成本。”
作为豫沪产业转移项目,中维化纤2015年落户鹤壁,是国内唯一生产尼龙66安全气囊丝的民营企业。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在鹤壁安家落户,鹤壁高新区创新“企业活力+资本助力+政府公信力+产业链+营商环境”招商机制,以“链主”中维化纤为核心,延链、补链、聚链、强链,打造出总投资85亿元、占地面积3000亩的河南特种尼龙小镇。
“目前尼龙小镇已吸引14家上下游企业、25个上下游项目入驻。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尼龙小镇负责人、中维化纤董事长陈海涛介绍。
“链式招商”,硕果盈枝。近年来,鹤壁高新区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链主”,引进华恒生物等企业,建设总投资150亿元的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以国内最大服装加工企业之一的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形成“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制衣”产业链……
“链式招商”按下产业升级“快进键”。鹤壁高新区产业格局也由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变为以尼龙新材料和生物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力发挥了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软硬兼施”夯实发展基础
走进“淇县城投·十里芳菲”人才公寓,打开房间,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拎包入住”即刻实现。室内羽毛球场、篮球场、图书馆等设施,营造出宜居宜业好生态。
“一流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也需要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硬件来托底。”淇县政协副主席、鹤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振宇说。
放眼鹤壁高新区,天舟物流园铁路专用线接轨车站项目计划建设铁路专用线2100米,可高效实现淇县周边乃至豫北地区大宗货物的内调外出;集中供热供水项目供热半径达2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工业蒸汽园区全覆盖;预计今年6月完工的城乡一体化供水项目,日供水规模可达5万至10万吨……日益优化完善的园区配套功能让鹤壁高新区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包办企业墙外事、帮办企业墙内事”。鹤壁高新区还出台措施,推行“网格化分包+全员六保”服务,建立起“一企一卡”工作机制和企业诉求台账,每周集中调度,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先后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问题43个。
过去一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3.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增“四上”企业6家,存量土地盘活比例50.2%……鹤壁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竞争力。
当改革之光照进“地球深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婵 宋敏
5月4日,记者来到省地质局调研采访时,感受到的是一种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
“因为五一假期连续降雨,我省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很多地质人都提前结束假期,战斗在一线。”地质灾害防治处处长曹友杰一见记者就说,他们这个处室“就是改革改出来的”。
这一年,通过扎实推动省直地勘单位重塑性改革,省地质局不断实践与探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构建地质工作新体系
时间回溯至一年前,全省13家新组建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揭牌仪式在省地质局举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揭牌。
“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地勘队伍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亟须通过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功能性再造,构建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地质工作新格局。”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重塑性改革恰逢其时。省委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围绕建设现代化河南对“事”和“业”的要求,以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等主责主业,重组职能机构、重构运行机制、重建创新平台、重振地质产业,搭建了“一局一院一集团”的新架构,即:河南省地质局、河南省地质研究院、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地质系统在中牟县开展页岩气调查压裂实验。
这3家单位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担负“建设地质豫军、打造地勘航母”的使命。省地质局是管理单位,负责牵头抓总,履行行业职能,统筹行业发展;省地质研究院负责地质科技创新;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发展。
改革发展难免会遇风雨、碰钉子,但只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挑战,都能一一化解、破浪前行。
扎实开展前期调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正面宣传,做细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切实保障涉改干部职工利益,确保大局和谐稳定……围绕“稳”字,从筹备到挂牌,不足3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做到改革发展“两不误”,许多做法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实践证明,河南省直地勘机构改革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当地实际,具有地质特色,对我们很有启发。”前不久,一位前来交流工作的安徽省地矿局同行深有感触地说。
激发地质系统新活力
在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地质工作者眼里,改革为我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创造了条件;在省地质研究院科技工作者眼里,改革为实现一次次科技创新突破注入了动力;在省豫地科技集团地矿一院矿业开发者眼里,改革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开了空间……
每个河南地质人身边的具体变化,彰显着不断深化重塑性改革取得的成就,印证着“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服务大局的支撑作用更为突出——
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履行全省地质工作组织实施、地勘队伍建设管理、地勘行业发展改革等职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发挥生力军作用;在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中,开展战略合作,提供全方位地质服务。
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新单位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新形象,谋事“一盘棋”、干事“一条心”、成事“一股劲”。如今,我省地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齐气顺,斗志昂扬,持续发扬“三光荣”传统、“四特别”精神,有的还把“拉高标杆作表率、奋勇争先更出彩”打印成座右铭贴在电脑上,时刻提醒自己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中原城市群多要素城市地质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申报成功,这是我省获批的首家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引进院士团队,建设河南省地质大数据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破解地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去年10月,河南省地质十大成就发布,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环节,地质系统重塑性改革被评为第一大成就。
正是这一场深刻的重塑性改革,焕发了地质人奋斗的激情,催动了向前奔跑的步伐。
页岩气首次在我省实现管网利用,煤层气地面抽采获得重大突破,累计产气量超过2000万m3;“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获批,总投资52.11亿元;率先在全国地质系统组建900余人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建立地灾防治专业团队……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还将有无数梦想拔节生长,无数精彩竞相绽放。
大事记
2021年12月22日●
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我省国企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2021年12月28日●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
2022年5月25日●
全省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召开,印发“1+10”政策文件,实施50项改革举措
2022年6月1日●
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2022年6月17日●
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总结暨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推进会议召开
2022年9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2022)》,河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由“高”组别升至“非常高”组别
2022年年底●
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国企改革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2022年年底●
我省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向乡镇(街道)下沉编制7.5万余个,下沉人员5.8万余人
2023年4月25日●
河南省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重点任务部署推进会召开,明确11个方面25项重点改革任务
文字整理/石可欣
数说
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的意见》赋予县(市)第二批8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纵深推进国资布局战略性优化14家重组国企揭牌成立
除学校、医院外,省直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分别精简60.7%46.9%
39个省直部门入驻河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2364项政务服务事项,联通86.6%的省级审批系统,9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2022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跃居全国第4位
数据整理/石可欣
策划:河南日报社编委会
统筹:孙德中
执行:万川明 王大庆 任国战 屈芳 李英华 张培君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