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 | 寻找洛阳遗址文物“活起来”的密码
更新时间:2023-5-12 17:25:3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洛阳 文化 考古_20230512075543.jpg

   隋唐洛阳城遗址天街。 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王雪娜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洛阳实力出圈。三大博物馆约满、龙门石窟限流、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人气爆棚……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全国的游客一半在鲁C(注:淄博车牌代码)烧烤,另一半在豫C(注:洛阳车牌代码)穿越?”

  洛阳的遗址和博物馆为啥“火”了?

  保护利用3.0版,留住老洛阳的“底片”

  4月30日上午,来自漯河的王先生和李女士身着汉服,携手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游玩。“来洛阳旅游,发现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王先生对记者表示。

  王先生和李女士的脚下是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现在这里已建成近30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洛阳,像这样建在遗址上的公园还有很多。

  “我们正在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3.0版的‘洛阳模式’。”洛阳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遗址保护利用1.0版,被动式保护,把遗址“保护起来”;大遗址保护利用2.0版,主动式保护,推进建筑复原、生态修复,让遗址“美起来”;大遗址保护利用3.0版,创新式保护,使遗址“活起来”。

p43_b.jpg

  考古工作人员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天街进行测量绘图。洛阳市文物局供图

  在对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中,洛阳对遗址内部和周边的道路、建筑,严格控制体量、风格,使之与文物风貌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保存城市传统肌理,留住老洛阳的“底片”。在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道路桥梁的命名等方面,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比如定鼎门大街、厚载门街等。通过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创新融合,实现了古韵新风交相辉映、山水林城和谐共融。

  “让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该工作人员表示,洛阳在文物保护中通过美景怡人、文化育人、产业养人,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创新保护形态,让群众享受保护成果

  在洛阳游玩期间,王先生和李女士不仅身着汉服游园,还参加了“古墓探秘”活动。

  打着手电探墓,用“时空回溯仪器”回看千年,与“墓主人”对话……今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主场的“古墓探秘”剧本杀,即使售出1688元的“天花板”票价,依然抢手。刺激又惊险的过程,让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的玩家“激动不已”。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洛阳,一批守正创新的“样本”正脱颖而出。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洛阳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和部分考古工地相继开发出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和年轻游客。洛阳通过强化创意驱动,积极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形成了系列化的文创产品体系,对传播河洛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洛阳实现了大遗址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的跨越。寻找到切合城市、切合时代、切合人民的表达,这是让洛阳遗址文物“活起来”的密码,既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又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大运河繁荣了隋唐洛阳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郭歌

  “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隋唐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配合申遗,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隋唐大运河沿线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洛阳回洛仓、浚县黎阳仓的发掘,两个遗址作为一个项目入选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洛阳回洛仓惊人的储粮数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隋唐洛阳城的繁荣。”5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开凿了隋唐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当时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隋唐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运河沿岸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运河交通枢纽中心位置的洛阳更因此成为商贾云集、极尽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唐代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更以洛阳为神都,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刘海旺介绍,大运河对隋唐城市尤其是像洛阳这样的大都市提供的巨大支撑作用,不仅有文献记载,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唐宋时期沿大运河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经过考古发掘的通济渠(汴河)段遗址有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段、商丘南关段、夏邑济阳镇段、濉溪柳孜镇段、宿州段等,每个发掘点都是古代的运河城市或集镇。同时,对隋代回洛仓遗址和黎阳仓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取得了极为丰富的考古成果。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北1200米,整个仓城仓窖数量在700座左右,远超文献记载的数量,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仓窖数量最多的古代粮食仓储遗址。作为不同类型的大型国家粮仓,回洛仓和黎阳仓遗址的发掘,以丰富的考古新资料,全面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完备时期的特大型官仓的概貌和储粮技术水平以及储粮的种类,也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大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

  刘海旺说,大运河的兴废与隋唐洛阳城的兴衰息息相关,隋唐洛阳城近年来游人如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也成为网红打卡地。我省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很多,不仅有河道、码头、河堤、水工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江河号子、民间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运河沿岸散落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不仅有利于遗产保护,也将助力沿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隋唐洛阳城轴线:中华文明的馈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洛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宝贵的历史遗产分布于河洛大地。

  隋唐洛阳城作为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22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列入洛阳市“十四五”十件大事。

  恢复历史中轴线景观有何意义?目前恢复工作进展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洛阳市文物局总工程师薛方。

p47_b.jpg

  考古工作人员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宁人坊北墙进行钻探发掘。洛阳市文物局供图

  “隋唐洛阳城轴线,作为可以复现的古代世界级帝国都城仪式轴线,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价值。”薛方表示,纵观国内外帝国都城,唯有洛阳具备完全复现隋唐城轴线的条件。

  薛方介绍,隋唐洛阳城由隋朝将作大匠宇文恺设计并建造,采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将都城规划与天上星辰相对应,实现人造建筑与自然形胜的完美融合。宇文恺设计轴线北端为邙山翠云峰,南端为龙门伊阙。轴线上分布着天阙(即龙门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明堂)、天堂,以“天上七星,地上七天”为理念的“七天”建筑。

  “隋唐洛阳城宫城的布局形制,奠定了中国宫城建设的基本格局。”薛方认为,这是隋唐洛阳城的伟大历史意义,而轴线对隋唐洛阳城的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史的宏观角度来看,隋唐洛阳城轴线的空间序列设计和天际线营造,堪称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也为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群轴线的设计提供了范本,更被后世都城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等东亚国家。

  据了解,目前规划并实施的隋唐洛阳城轴线保护展示工程有6项,其中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三期)、宫城北区轴线遗址标识展示工程已获得相关部门立项批复。天街遗址展示提升工程、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二期)、永泰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开始建设或即将建设。

  “未来,该轴线保护展示工程项目将引入沉浸式文旅业态,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成为服务居民生活、加速城市更新改造的示范样板。隋唐洛阳城轴线景观,是中华文明留给后人的‘礼物’。”薛方对记者说道。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典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郭歌

  “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布局模式和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世都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都城建设,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隋唐洛阳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

  石自社介绍,隋唐洛阳城形制布局和规划理念以天为则、法天象地,宫城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并与洛阳的山水融合,在规划布局、建筑技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隋唐时期建筑的杰出代表,亦是同时代世界建筑巅峰之作。

  隋唐洛阳城以“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有河汉之象”的地理环境因素,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体划一、以里见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唐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隋唐至北宋时期,历经多次大规模营建,平面略呈方形,南宽北窄,四面皆有城垣。宫城、皇城居西北高地,城坊从东、南两面拱围。郭城内的街道、坊里和市场,以洛河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布局。”石自社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石自社说:“考古工作主要聚焦在都城形制布局和轴线建筑两个大的方面,城址的形制布局越来越清晰,轴线建筑从郭城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到宫城应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等,不断呈现。”

  “定鼎门、天街、应天门、明堂、天堂……这些遗址能够让现代人感受到隋唐洛阳城的风貌,也为研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石自社表示,洛阳市将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期待从文旅文创、考古研学等角度寻找切入口,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气磅礴的隋唐气韵。

051207480262_0rb05b20230512_1.jpe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 | 寻找洛阳遗址文物“活起来”的密码
2023-5-12 17:25:3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洛阳 文化 考古_20230512075543.jpg

   隋唐洛阳城遗址天街。 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王雪娜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洛阳实力出圈。三大博物馆约满、龙门石窟限流、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人气爆棚……不少网友感慨:“难道全国的游客一半在鲁C(注:淄博车牌代码)烧烤,另一半在豫C(注:洛阳车牌代码)穿越?”

  洛阳的遗址和博物馆为啥“火”了?

  保护利用3.0版,留住老洛阳的“底片”

  4月30日上午,来自漯河的王先生和李女士身着汉服,携手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游玩。“来洛阳旅游,发现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王先生对记者表示。

  王先生和李女士的脚下是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现在这里已建成近30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洛阳,像这样建在遗址上的公园还有很多。

  “我们正在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3.0版的‘洛阳模式’。”洛阳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遗址保护利用1.0版,被动式保护,把遗址“保护起来”;大遗址保护利用2.0版,主动式保护,推进建筑复原、生态修复,让遗址“美起来”;大遗址保护利用3.0版,创新式保护,使遗址“活起来”。

p43_b.jpg

  考古工作人员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天街进行测量绘图。洛阳市文物局供图

  在对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中,洛阳对遗址内部和周边的道路、建筑,严格控制体量、风格,使之与文物风貌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保存城市传统肌理,留住老洛阳的“底片”。在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道路桥梁的命名等方面,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比如定鼎门大街、厚载门街等。通过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创新融合,实现了古韵新风交相辉映、山水林城和谐共融。

  “让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该工作人员表示,洛阳在文物保护中通过美景怡人、文化育人、产业养人,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创新保护形态,让群众享受保护成果

  在洛阳游玩期间,王先生和李女士不仅身着汉服游园,还参加了“古墓探秘”活动。

  打着手电探墓,用“时空回溯仪器”回看千年,与“墓主人”对话……今年的洛阳牡丹文化节,以洛阳古墓博物馆为主场的“古墓探秘”剧本杀,即使售出1688元的“天花板”票价,依然抢手。刺激又惊险的过程,让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的玩家“激动不已”。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在洛阳,一批守正创新的“样本”正脱颖而出。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洛阳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和部分考古工地相继开发出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和年轻游客。洛阳通过强化创意驱动,积极推动文创产品开发,形成了系列化的文创产品体系,对传播河洛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洛阳实现了大遗址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再到“活”起来的跨越。寻找到切合城市、切合时代、切合人民的表达,这是让洛阳遗址文物“活起来”的密码,既满足了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又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大运河繁荣了隋唐洛阳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郭歌

  “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隋唐大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配合申遗,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隋唐大运河沿线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洛阳回洛仓、浚县黎阳仓的发掘,两个遗址作为一个项目入选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洛阳回洛仓惊人的储粮数量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隋唐洛阳城的繁荣。”5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开凿了隋唐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当时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隋唐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运河沿岸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运河交通枢纽中心位置的洛阳更因此成为商贾云集、极尽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唐代以洛阳为东都,武则天更以洛阳为神都,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刘海旺介绍,大运河对隋唐城市尤其是像洛阳这样的大都市提供的巨大支撑作用,不仅有文献记载,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唐宋时期沿大运河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经过考古发掘的通济渠(汴河)段遗址有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段、商丘南关段、夏邑济阳镇段、濉溪柳孜镇段、宿州段等,每个发掘点都是古代的运河城市或集镇。同时,对隋代回洛仓遗址和黎阳仓遗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取得了极为丰富的考古成果。回洛仓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北1200米,整个仓城仓窖数量在700座左右,远超文献记载的数量,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仓窖数量最多的古代粮食仓储遗址。作为不同类型的大型国家粮仓,回洛仓和黎阳仓遗址的发掘,以丰富的考古新资料,全面揭示了我国古代地下储粮技术完备时期的特大型官仓的概貌和储粮技术水平以及储粮的种类,也为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提供了隋代大运河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

  刘海旺说,大运河的兴废与隋唐洛阳城的兴衰息息相关,隋唐洛阳城近年来游人如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也成为网红打卡地。我省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很多,不仅有河道、码头、河堤、水工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江河号子、民间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运河沿岸散落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不仅有利于遗产保护,也将助力沿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隋唐洛阳城轴线:中华文明的馈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洛阳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宝贵的历史遗产分布于河洛大地。

  隋唐洛阳城作为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22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列入洛阳市“十四五”十件大事。

  恢复历史中轴线景观有何意义?目前恢复工作进展如何?对此,记者采访了洛阳市文物局总工程师薛方。

p47_b.jpg

  考古工作人员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宁人坊北墙进行钻探发掘。洛阳市文物局供图

  “隋唐洛阳城轴线,作为可以复现的古代世界级帝国都城仪式轴线,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价值。”薛方表示,纵观国内外帝国都城,唯有洛阳具备完全复现隋唐城轴线的条件。

  薛方介绍,隋唐洛阳城由隋朝将作大匠宇文恺设计并建造,采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将都城规划与天上星辰相对应,实现人造建筑与自然形胜的完美融合。宇文恺设计轴线北端为邙山翠云峰,南端为龙门伊阙。轴线上分布着天阙(即龙门伊阙)、天街、天门(应天门)、天津(天津桥)、天枢、天宫(明堂)、天堂,以“天上七星,地上七天”为理念的“七天”建筑。

  “隋唐洛阳城宫城的布局形制,奠定了中国宫城建设的基本格局。”薛方认为,这是隋唐洛阳城的伟大历史意义,而轴线对隋唐洛阳城的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发展史的宏观角度来看,隋唐洛阳城轴线的空间序列设计和天际线营造,堪称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也为隋唐以后宫殿建筑群轴线的设计提供了范本,更被后世都城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等东亚国家。

  据了解,目前规划并实施的隋唐洛阳城轴线保护展示工程有6项,其中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三期)、宫城北区轴线遗址标识展示工程已获得相关部门立项批复。天街遗址展示提升工程、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二期)、永泰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开始建设或即将建设。

  “未来,该轴线保护展示工程项目将引入沉浸式文旅业态,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成为服务居民生活、加速城市更新改造的示范样板。隋唐洛阳城轴线景观,是中华文明留给后人的‘礼物’。”薛方对记者说道。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典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郭歌

  “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布局模式和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世都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并影响了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都城建设,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5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隋唐洛阳城历经隋、唐、五代、北宋,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

  石自社介绍,隋唐洛阳城形制布局和规划理念以天为则、法天象地,宫城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并与洛阳的山水融合,在规划布局、建筑技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隋唐时期建筑的杰出代表,亦是同时代世界建筑巅峰之作。

  隋唐洛阳城以“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贯其中,有河汉之象”的地理环境因素,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体划一、以里见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唐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隋唐至北宋时期,历经多次大规模营建,平面略呈方形,南宽北窄,四面皆有城垣。宫城、皇城居西北高地,城坊从东、南两面拱围。郭城内的街道、坊里和市场,以洛河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布局。”石自社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石自社说:“考古工作主要聚焦在都城形制布局和轴线建筑两个大的方面,城址的形制布局越来越清晰,轴线建筑从郭城定鼎门、天街、天津桥到宫城应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等,不断呈现。”

  “定鼎门、天街、应天门、明堂、天堂……这些遗址能够让现代人感受到隋唐洛阳城的风貌,也为研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石自社表示,洛阳市将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期待从文旅文创、考古研学等角度寻找切入口,让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气磅礴的隋唐气韵。

051207480262_0rb05b20230512_1.jpe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