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双槐树遗址社会形态“复活”
更新时间:2023-5-15 19:34:25    来源:新华社

  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在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有一座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这里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规格最高且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5月13日,记者走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探寻答案。


  5月13日,学生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摄

  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难产病例

  在实验室内的众多标本中,有一份从双槐树遗址出土的胎儿人骨标本,这具标本“记录”了当时的一例难产病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亚威介绍,实验室团队在完成发掘现场鉴定以及人骨提取、复原工作后发现,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大部分额骨和顶骨已娩出盆腔出口,而包括胸椎在内的其他身体骨骼还在产妇腹腔内,“当软组织不被保存,对骨骼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就开始对胎儿的骨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难产。”

  团队人员对保存下来相对完整的胎儿长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胎儿长骨的测量值均远大于正常足月40周胎儿主要长骨长度,特别是股骨的长度达到了82.28mm,推测有巨大胎儿的可能性。周亚威说:“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推测的话,小宝宝可能在8斤以上,非常不利于生产。”

  “双槐树遗址出土了中国境内第一例可能因巨大儿、胎位异常等因素而导致的难产死亡案例,为研究中国古代生育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周亚威说。

  双槐树在当时或为父系氏族社会

  据了解,双槐树遗址共出土人体骨骼328例,其中成人骨骼299例,儿童骨骼14例,年龄不明者15例。该实验室对双槐树遗址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科研究后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

  “我们发现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女性上肢骨一般都比较粗壮,粗壮程度甚至高于男性。”周亚威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但肌肉附着点以及粗壮程度都弱于女性,这说明什么?

  “我们认为可能当时的女性会从事一些比较重的体力劳动,而男性则相对较少。”周亚威解释,骨骼是有重塑性的,经常干活的人肌肉以及附着点会比较发达,“我们也因此推测当时男女之间应该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分工。”

  除此以外,实验室团队还对双槐树遗址的人体骨骼做了锶同位素研究。“锶同位素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结果显示双槐树遗址的男性大多为本地人,而女性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围的聚落,应该是从周围的一些聚落嫁到了双槐树。”周亚威说。

  同时DNA结果表明,双槐树遗址中的男性DNA相对纯粹,而女性的线粒体DNA则非常多元,这也印证了当时的女性确实来自不同的地方,“基于这些研究,我们推测在当时男性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性,双槐树在当时应该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

  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已经形成汉族

  据周亚威介绍,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收藏黄河流域古人类资源1.2万余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藏数量最多的人类学实验室。实验室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考古遗址开展古代人类体质演变和健康状况研究,在规模、人骨收藏数量、高水平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周亚威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科技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不断裂的文明史。以人类体质学、人类骨骼考古学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包括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生长发育、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饮食结构、社会经济、人口结构、迁徙行为、社会冲突以及人群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等。”

  实验室目前主要围绕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几个重要的遗址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5000多年前的双槐树以及汪沟人群和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南方汉族人群最为接近,这样的研究结果在DNA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所以可以推测,在5000多年以前的黄河流域汉族其实已经形成了,在延续的过程中向南进行了扩散,来到长江流域或者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周亚威说。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双槐树遗址社会形态“复活”
    2023-5-15 19:34:25    来源:新华社

      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在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有一座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这里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规格最高且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

      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5月13日,记者走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探寻答案。


      5月13日,学生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摄

      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难产病例

      在实验室内的众多标本中,有一份从双槐树遗址出土的胎儿人骨标本,这具标本“记录”了当时的一例难产病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亚威介绍,实验室团队在完成发掘现场鉴定以及人骨提取、复原工作后发现,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大部分额骨和顶骨已娩出盆腔出口,而包括胸椎在内的其他身体骨骼还在产妇腹腔内,“当软组织不被保存,对骨骼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就开始对胎儿的骨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难产。”

      团队人员对保存下来相对完整的胎儿长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胎儿长骨的测量值均远大于正常足月40周胎儿主要长骨长度,特别是股骨的长度达到了82.28mm,推测有巨大胎儿的可能性。周亚威说:“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推测的话,小宝宝可能在8斤以上,非常不利于生产。”

      “双槐树遗址出土了中国境内第一例可能因巨大儿、胎位异常等因素而导致的难产死亡案例,为研究中国古代生育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周亚威说。

      双槐树在当时或为父系氏族社会

      据了解,双槐树遗址共出土人体骨骼328例,其中成人骨骼299例,儿童骨骼14例,年龄不明者15例。该实验室对双槐树遗址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科研究后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

      “我们发现双槐树遗址出土的女性上肢骨一般都比较粗壮,粗壮程度甚至高于男性。”周亚威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但肌肉附着点以及粗壮程度都弱于女性,这说明什么?

      “我们认为可能当时的女性会从事一些比较重的体力劳动,而男性则相对较少。”周亚威解释,骨骼是有重塑性的,经常干活的人肌肉以及附着点会比较发达,“我们也因此推测当时男女之间应该存在着明显的社会分工。”

      除此以外,实验室团队还对双槐树遗址的人体骨骼做了锶同位素研究。“锶同位素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个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结果显示双槐树遗址的男性大多为本地人,而女性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围的聚落,应该是从周围的一些聚落嫁到了双槐树。”周亚威说。

      同时DNA结果表明,双槐树遗址中的男性DNA相对纯粹,而女性的线粒体DNA则非常多元,这也印证了当时的女性确实来自不同的地方,“基于这些研究,我们推测在当时男性的社会地位要高于女性,双槐树在当时应该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

      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已经形成汉族

      据周亚威介绍,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收藏黄河流域古人类资源1.2万余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藏数量最多的人类学实验室。实验室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考古遗址开展古代人类体质演变和健康状况研究,在规模、人骨收藏数量、高水平成果产出、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方面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周亚威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科技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不断裂的文明史。以人类体质学、人类骨骼考古学来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包括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生长发育、生活方式、健康状况、饮食结构、社会经济、人口结构、迁徙行为、社会冲突以及人群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等。”

      实验室目前主要围绕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几个重要的遗址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5000多年前的双槐树以及汪沟人群和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南方汉族人群最为接近,这样的研究结果在DNA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所以可以推测,在5000多年以前的黄河流域汉族其实已经形成了,在延续的过程中向南进行了扩散,来到长江流域或者长江以南地区,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周亚威说。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