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更新时间:2023-5-18 11:09:20 来源:求是网
5月的川西大凉山,天高气清、满目青翠。群山环抱间的西昌发射场,2号发射塔架巍巍矗立,长征三号火箭剑指苍穹,静静等待出征的号令。“5、4、3、2、1,点火!”17日上午10时许,发射场响起01指挥员白春波洪亮的口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发出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起,托举着北斗系统第五十六颗导航卫星奔向浩瀚无垠的太空。随着太阳帆板的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图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时针回拨,同样是在一次北斗卫星发射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某发射场,深入发射工位和技术厂房,勉励大家要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史料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果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北斗导航卫星全面组网、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拓展我国星际探测新高度、“一箭22星”创造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纪录……“这些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跃升,向着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阔步前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赵新向调研组介绍说。
图为卫星发射升空瞬间。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卫星发射,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一环。西昌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是艰险越向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2天后的16日20时许,地面清晰接收到卫星信号。那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导航频率申请失效的最后期限已不到4个小时……”“2011年7月27日凌晨,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在即,突然遭遇强雷暴天气。卫星发射不怕下雨,就怕打雷。发射场抓住两次雷暴间大约10分钟的间隙,果断点火发射,如期完成了发射任务……”“2018年,北斗三号系统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2019年,北斗系统建设又成功实施7箭10星高密度发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背后,是西昌航天人承压奋战、攻坚克难、不畏艰险,才一次次将璀璨的“北斗星”托举上了万里高空。“报告主席,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我国首位女性01指挥员,下达‘5、4、3、2、1,点火’的口令!”2018年2月10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张润红,向总书记报告了自己的“小目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01指挥员指挥一次发射任务,表面上看只需下达口令,但背后必须下苦功夫,熟练掌握发射场20多个分系统近200个岗位专业知识,更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10多年来,张润红仿佛把自己“嫁”给了航天事业,几乎奉献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当“我国首位女01”的梦想照进现实,背后的艰辛和汗水只有张润红自己清楚。
张润红认真检查设备。
和张润红相似,天舟“快递”01指挥员王宇亮也曾经历过急难险重的考验。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任务射前出现蓄压器压力异常,任务两次中止发射后,推进剂两次泄回再加注。天舟二号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说:“面对突出故障,边继续测试流程、排查故障,一边问题归零,一边组织推进剂泄回,岗位人员连续奋战70余小时,成功处置我国航天史最大规模推进剂泄回任务,为夺取任务最终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天舟二号01指挥员王宇亮执行发射任务。
这样的人和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有很多。翻开资料,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跃然纸上:平均年龄33.1岁,其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发射场一线岗位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伴随着一枚枚长征火箭点火升空,许许多多青年科技人才毅然投身于这片航天事业的沃土,让个人梦想与党的事业、祖国的事业紧密相连,让青春在浩瀚太空绽放出绚丽之花。“我们能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历史重任,一个重要法宝就是相信青年科技人才、重用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线培养锻炼青年人才,为他们的成长搭台铺路。”赵新介绍说。今天,当庆贺北斗成功的“大红屏”亮起,一群年轻的航天人在这片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岁月,在一项项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茁壮成长,奔向更遥远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