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让网暴者付出代价|焦点网谈
更新时间:2023-6-4 18:03:04 来源:今豫网言
武汉校内被撞亡男孩的母亲跳楼坠亡,这是一场让人难过心痛的悲剧。在这位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天里,除了遭受丧子剧痛,还遭受到来自网络的诸多恶评。甚至在这位母亲去世之后,“键盘侠”又将矛头转向男孩父亲。目前,该事件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但这位母亲生前所遭受的网暴令人痛心。“恶言一句六月寒”,字字如刀句句如箭扎人心窝,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禁感到愤怒。绝不能让网暴者继续作恶,必须让网络暴力者付出代价。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网络暴力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正义”为名的审判。比如,杭州一女士取快递,被人偷拍并伪造“少妇出轨”不雅聊天记录,由此收到大量谩骂信息。还有,因怀疑广东陆丰高中一女生偷窃服装,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个人隐私信息曝光被辱骂后,该女生选择了跳河自杀。这是属于由部分网民正义感“爆棚”所制造的网暴,他们自认为站在道德高地上,理所应当“伸张正义”“替天行道”,但我们要思考,自己看到的就是事实就是全部真相吗?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朴素正义”能够绕开法律吗?侵犯他人隐私甚至伤及无辜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追求正义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私刑暴力的土壤也无法催生真正的正义。以“争论”为名的歧视。比如,家住虹口的上海女孩因为疫情被隔离在小区无法给父亲送饭,买菜小哥帮助了她而且不要感谢,最后女孩只好给他的手机充值200元话费,但却被一些网民抨击,“200 元?善良这么廉价吗?”“人家不顾一切帮助你,你像打发乞丐”,被网暴的女孩终是没有撑住而跳楼自杀。这本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却遭受到如此恶劣的网络暴力。此外,网络上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等也时有发生。一言不合,立马开骂。从观点争论,到人身攻击。这样的网民真是要争个孰是孰错吗?大多不过为了宣泄情绪罢了。网络暴力早已脱离了理性的探讨,而变成了“毁灭性”的舆论扭曲力量,他们带着刻板偏见试图消灭所有不同声音、不同行为,他们缺乏对别人经历与情感的共情能力,既可憎可恨又可怜可悲。以“指点”为名的羞辱。比如,杭州一女孩因粉色头发遭到大规模网暴,导致抑郁严重竟以自杀来证清白。还有一位开拖拉机自驾的“网红”不堪“黑粉”持续半年的网暴,喝农药自尽。而一名被遗弃的15岁少年曾遭数千条恶语攻击,他在海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网暴,往往是用最恶毒的话往最弱者最大的软肋上捅最狠的刀子”,这种肆无忌惮的恶意恶言恶行必须受到惩罚。
网络暴力有着穿透虚拟、直刺现实的特点,不单单横行在网络上,还会蔓延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人肉搜索”,电话、社交账号被曝光,骚扰电话和消息瞬间涌入,所在学校、单位、住址被曝光,收到大量举报信、恶意邮件,个人照片被曝光并篡改加工,甚至连亲戚朋友的信息都会被“人肉”出来。这种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有一位受害者描绘那种可怕的感觉,“网暴是疼的,似乎你怎么解释都没有人愿意听,他们将最恶意的词扔在你身上,想不看却又忍不住将他们所予鲜血淋漓地吞下,四肢发寒,连皮肤都是疼的,凌晨三点都疼得睡不着。”这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那网暴发生的复杂根源到底是什么呢?网暴者难以溯源主体使之缺乏道德约束。成为网络施暴者的门槛很低,动动键盘即释放出唇枪舌剑,骚扰嘲笑、造谣辱骂张口就来,宽于律己、苛于待人,道德水准下降并不会产生什么心理负担,是因为网暴者难以溯源主体,不需要像现实中那样要考虑影响、承担责任。而且,这些网络暴徒还有法不责众和盲从跟风心态,尽管网络交流中九成以上都是善意声音,但那一成的恶意声音也是会互相影响的,并由此显得格外刺眼刺耳。同时,寻找施暴者和维权的过程往往非常艰难,等待判决的过程十分漫长、成本十分高昂。平台社会责任的缺位使之成为网络暴力的“共犯”。在不同事件、不同角度、不同利益条件下,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更有网暴者认为,“我的言论并不是网络暴力,这是思想表达,言论自由是自己的权利”,因此有时导致一些网暴无法被清晰精准快速地研判锁定。再加上个别网络平台追逐话题流量,缺乏有力有效监管,对有些网暴没有做出及时严肃处理,导致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不够到位。也有一些平台为遏制网暴做出探索,这值得鼓励,比如,B站独有的“答题转正”功能是对用户进行深度教育的过程,抖音上线“发文警示”功能对风险内容进行拦截,知乎配有“瓦力保镖”功能对被系统识别出的不良评论进行折叠或删除等等。网络的复杂性使之陷于观点论战。网络是一个大广场,很多人只愿意说而不愿意听,再加上智能算法的运用,推送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越来越助于形成信息茧房,这样会加剧“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其实,网络欢迎各种思维的交流碰撞创新融合,只是需要理性与温和作为底色,不需要偏颇偏激、涉黄涉暴、造谣传谣、低俗媚俗的网暴言语。该如何评判呢?“如何判断一句话你该不该说,一个简单的标准:这句话,你是否希望你的孩子看到,希不希望有人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如果不希望,就不要发。”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一句网暴,都有可能是压垮受害人的最后那一根稻草。网暴不仅冲破了道德的底线,也逾越了法律的红线,必须多方发挥作用,勇于重拳出击,切切实实打疼“网暴者”。执法部门要出手。法律更应该保护好人,不让好人寒心,才可以造就更多的好人。对于网络暴力,无论是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从民事责任说,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如果实施侵权行为,要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从行政责任说,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最高可以处10天的行政拘留。从刑事责任说,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武汉这起网暴事件已造成严重后果,激起了民愤。目前,多个发布恶意言论的账号已被平台禁言,其中有的账号被永久禁言。依规依法查处恶意网暴者,让他们付出代价,感受到疼,这样才能形成震慑效应。
网站平台要履责。“网络暴力就像网络花园中的杂草,需要及时清除,才能长满健康的庄稼。”一些由网暴诱发的悲剧发生后,往往一夜之间,涉事平台的网暴现场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端的是“甩得一手好锅”。但凡涉事平台能及时对低俗谩骂、恶意攻击评论审核预警,网暴事件也不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去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明确,网站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平台应该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严防违法信息生产传播,自觉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确保信息内容安全。建设良好网络秩序,要全链条覆盖、全口径管理,规范用户网上行为,遏制各类网络乱象,维护清朗网络空间。一方面,平台要优化算法和分发逻辑,对于网暴者,平台要及时采取删帖、禁言、封号等方式,斩断传播链,尽最大努力减轻网暴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平台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监测、发现、处置、辟谣等全流程工作机制,特别是强化技术手段溯源能力,进而规范流程,提高效率,既便于对不良信息发布者追责,也能够实现对网民应有的责任约束。
广大网友要自律。从武汉年轻妈妈坠楼这一网暴事件中,我们也看到很多官方媒体、自媒体和网友对此暴行猛烈谴责,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对网暴这一过街老鼠,人人都不能也不该视而不见,需要发出自己义正言辞的声音。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要在自己谨言善行的基础上,为刹住这股恶风做出更多努力与斗争,不然会有更多人受到攻击,或许下一个就是自己。网暴这种现象,是与推进网络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相悖的。只有当正义之声压倒网暴恶声,才能让受害者感受到大众的撑腰支持,才会保持面对人生的坚强与勇气。对于网暴者,我们强烈谴责;对于放任纵容网暴的互联网平台,更要综合运用执法约谈、责令整改、处置账号、移动应用程序下架、暂停功能或更新、关闭网站、罚款、处理责任人、通报等多种处置处罚手段,对涉事互联网平台依法予以严处。必须把网暴这一网络戾气怪物关进笼子里,让“按键伤人”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