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2023年河南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现场。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卢松 刘晓波
一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边是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河南名优特新土特产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消费帮扶搭起产销对接的桥梁。
6月2日,2023年河南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线下启动仪式在漯河市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举行,共有1104家企业的3600多种产品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年之最。
土特产透着浓浓“家乡味”
在南阳展区的展台前,速食包装的方城烩面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记者尝了一小碗,汤鲜味美,烩面筋道爽滑,让出门在外的河南人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活动现场,全省各地的参展商带来的知名土特产受到来宾的热捧。信阳市34家龙头企业带来了230多种产品,除了茶叶、山茶油、贡面这些信阳特产外,还有一种香味特别的美食——香油臭豆腐。“跟常见的臭豆腐完全不同,我们这种豆腐更像豆腐脑,口感滑嫩。”信阳展区一位负责人介绍。
参展的“土特产”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地方的特色,也带着一方百姓致富的愿景。在漯河展区前,临颍县金泽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负责人韩镇热情地向客商推介白木耳、赤松茸和羊肚菌三款产品,“羊肚菌氨基酸含量高,特别适合老人、孩子和大病康复等免疫力低的人吃。”
金泽农业在临颍县陈庄乡贾太石村发展羊肚菌200亩、赤松茸60万棒,为脱贫户提供菌种和技术,种成后公司统一回收销售。村里有6户村民种植赤松茸,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收购价在每斤7元左右。
“郑州万邦批发市场的人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准备到村里种植基地深入考察。”韩镇说,公司的产品已经入驻国家“扶贫832”销售平台,赤松茸、羊肚菌等产品在火锅店很畅销。
“线上+线下”助土特产产销两旺
仲景香菇酱、温县铁棍山药、临颍大蒜、洛阳红薯粉条、沈丘粉皮,如何让老家河南的优质土特产被更多人熟知?
“平台线上整合了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53个脱贫县有代表性的农副产品,通过定点发布、建设专区,邀请网络主播探访种植基地,每周主推一个市和一个县的土特产,人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一键就能了解农副产品生长全过程,购买老家农副产品省内24小时配送到达。”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董事长杨志刚介绍,平台汇聚了全省上万种土特产,去年上线以来销售额破亿元。
活动现场,农购网与北京本来工坊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和河南九棵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意向采购签约,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与美团、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意向采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8亿元。
“组织开展全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旨在引导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土特产金字招牌,在帮扶单位、爱心企业和消费帮扶经营主体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拓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特色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仓说。
2022年,全省累计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价值达773.55亿元,今年前4个月,全省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总额已达265.38亿元。
漯河消费帮扶成全国典型
在今年5月中旬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漯河市美馨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参展企业展位前,由漯河市乡村振兴局和漯河市商务局印制的“漯河市消费帮扶展区”标牌格外醒目。
“这块牌子是彰显企业责任和质量的金字招牌。”漯河市美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建厂表示,从过去的“带贫企业”到现在的“帮扶企业”,美馨食品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一路走来,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目前,美馨食品先后吸纳36户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近3000元。
漯河市不仅借助食博会让帮扶企业“借船出海”,还围绕消费帮扶供需对接、破解产品销售的堵点和难点,着力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不断拓宽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以来,漯河市累计布设消费帮扶专柜429台、专区95处、专馆18个,重点帮扶产品562种,组织消费帮扶献爱心活动115次,累计帮助采购销售消费帮扶“土特产”产品价值约84.21亿元。
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漯河市组织报送的《打造消费帮扶“漯河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入选。今年,漯河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培育宣传总结“三个一批”推动消费帮扶,即先行培育一批消费帮扶示范典型、宣传推介一批消费帮扶特色品牌、深入总结一批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推动消费帮扶。
“我们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宣传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连锁效应,营造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消费帮扶社会氛围,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漯河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2023年河南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现场。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卢松 刘晓波
一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边是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河南名优特新土特产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消费帮扶搭起产销对接的桥梁。
6月2日,2023年河南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线下启动仪式在漯河市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举行,共有1104家企业的3600多种产品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年之最。
土特产透着浓浓“家乡味”
在南阳展区的展台前,速食包装的方城烩面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记者尝了一小碗,汤鲜味美,烩面筋道爽滑,让出门在外的河南人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活动现场,全省各地的参展商带来的知名土特产受到来宾的热捧。信阳市34家龙头企业带来了230多种产品,除了茶叶、山茶油、贡面这些信阳特产外,还有一种香味特别的美食——香油臭豆腐。“跟常见的臭豆腐完全不同,我们这种豆腐更像豆腐脑,口感滑嫩。”信阳展区一位负责人介绍。
参展的“土特产”带着泥土的清香,带着地方的特色,也带着一方百姓致富的愿景。在漯河展区前,临颍县金泽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负责人韩镇热情地向客商推介白木耳、赤松茸和羊肚菌三款产品,“羊肚菌氨基酸含量高,特别适合老人、孩子和大病康复等免疫力低的人吃。”
金泽农业在临颍县陈庄乡贾太石村发展羊肚菌200亩、赤松茸60万棒,为脱贫户提供菌种和技术,种成后公司统一回收销售。村里有6户村民种植赤松茸,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收购价在每斤7元左右。
“郑州万邦批发市场的人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准备到村里种植基地深入考察。”韩镇说,公司的产品已经入驻国家“扶贫832”销售平台,赤松茸、羊肚菌等产品在火锅店很畅销。
“线上+线下”助土特产产销两旺
仲景香菇酱、温县铁棍山药、临颍大蒜、洛阳红薯粉条、沈丘粉皮,如何让老家河南的优质土特产被更多人熟知?
“平台线上整合了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53个脱贫县有代表性的农副产品,通过定点发布、建设专区,邀请网络主播探访种植基地,每周主推一个市和一个县的土特产,人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一键就能了解农副产品生长全过程,购买老家农副产品省内24小时配送到达。”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董事长杨志刚介绍,平台汇聚了全省上万种土特产,去年上线以来销售额破亿元。
活动现场,农购网与北京本来工坊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和河南九棵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意向采购签约,河南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与美团、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意向采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8亿元。
“组织开展全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旨在引导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土特产金字招牌,在帮扶单位、爱心企业和消费帮扶经营主体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拓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让特色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仓说。
2022年,全省累计组织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价值达773.55亿元,今年前4个月,全省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总额已达265.38亿元。
漯河消费帮扶成全国典型
在今年5月中旬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漯河市美馨食品有限公司等15家参展企业展位前,由漯河市乡村振兴局和漯河市商务局印制的“漯河市消费帮扶展区”标牌格外醒目。
“这块牌子是彰显企业责任和质量的金字招牌。”漯河市美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建厂表示,从过去的“带贫企业”到现在的“帮扶企业”,美馨食品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一路走来,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目前,美馨食品先后吸纳36户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每月工资近3000元。
漯河市不仅借助食博会让帮扶企业“借船出海”,还围绕消费帮扶供需对接、破解产品销售的堵点和难点,着力拓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不断拓宽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以来,漯河市累计布设消费帮扶专柜429台、专区95处、专馆18个,重点帮扶产品562种,组织消费帮扶献爱心活动115次,累计帮助采购销售消费帮扶“土特产”产品价值约84.21亿元。
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漯河市组织报送的《打造消费帮扶“漯河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大文章”》入选。今年,漯河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培育宣传总结“三个一批”推动消费帮扶,即先行培育一批消费帮扶示范典型、宣传推介一批消费帮扶特色品牌、深入总结一批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推动消费帮扶。
“我们努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宣传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连锁效应,营造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消费帮扶社会氛围,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漯河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