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古村焕生机 乡愁永续传——“美丽乡村 设计河南”系列调研之一
更新时间:2023-6-12 13:22:16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乡村要振兴,做好设计是关键一招。

  河南在全国率先把乡村设计提升到省级战略规划层面,鼓励设计资源下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美丽宜居。如今,不少村庄蝶变成“有颜有品”的和美乡村,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即日起,本报推出“美丽乡村设计河南”系列报道,探访我省具有代表性、具备借鉴意义的乡村设计典型,展示我省以设计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独特田园风光、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等情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郭北晨

  在郏县冢头镇蓝河之畔,有一千年古村,名叫李渡口。村子三面沃野、一面依水,古时为漕运节点。明朝时期,山西李姓人迁居于此,渡口壮大、商贾云集,李渡口因此成名。

  时光荏苒,李渡口村早已卸下水运枢纽“重任”,如今,见证着岁月流转的古宅院、古城墙却依旧保存完好。

  “村里现存传统建筑77处800余间,以明清建筑为主,其中代表性建筑组群有‘文秀才’李泽之故居、李南娃花行、宏运屠行、兴隆酒行等20多处……”6月8日,年逾花甲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付营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美誉的李渡口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张亮眼名片。

  漫步村中,青砖墙边,三五成群的孩童尽情嬉戏,村头树下,老人们坐在竹椅上聊天说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派闲适悠然的田园景象。

  “但我儿时记忆中的李渡口村,和现在天差地别。”李付营说,当时,古宅埋没在野草里,破败不堪;蓝河成了一条荒沟,毫无生机;不少村民守着祖上留下的老宅,过着清贫的日子。

  如何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远方?

  从2014年起,李渡口村争取资金300万元,对村内传统基础设施进行修整,并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不断挖掘村落文化资源、整合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以“古建、美食、渡口、书画”四个元素为灵魂,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聘请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保留古建筑、古街巷及传统景观风貌原真性、整体性、多样性基础上,开展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努力建设集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于一体的传统村落。

  留住传统文化“根”与“魂”,李渡口村原样保护、修旧如旧;倾注新时代的气息,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游人纷至沓来。

  “我从抖音上看到了李渡口村的介绍,今天来玩儿一趟,感觉很有特色、不虚此行。”平顶山市民李强专程带家人来此游玩,一天下来,手机相册里留下不少美丽记忆。

  网络主播们也将李渡口村作为拍摄基地,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记录自己的幸福体验,传递着村里的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

  村庄“火”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开饭馆、建民宿,集体经济随之壮大,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社,参与管理、获得分红,真正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

  4月,村民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蓝河河道得以修复,干枯的河床再现流水潺潺的景象,让人依稀看到当年“渡口”的影子。

  “下一步,我们要将规划设计和乡村运营融合,补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短板,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李付营说,河南中旅集团已派专业团队入驻,将依托李渡口村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设计打造更多精品、高端作品,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强驱动力。

  走在古街上,令人禁不住遥想千年前的时光。在保护中传承发展,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村落,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古村焕生机 乡愁永续传——“美丽乡村 设计河南”系列调研之一
    2023-6-12 13:22:16    来源:河南日报

     编者按

      乡村要振兴,做好设计是关键一招。

      河南在全国率先把乡村设计提升到省级战略规划层面,鼓励设计资源下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美丽宜居。如今,不少村庄蝶变成“有颜有品”的和美乡村,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即日起,本报推出“美丽乡村设计河南”系列报道,探访我省具有代表性、具备借鉴意义的乡村设计典型,展示我省以设计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独特田园风光、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等情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郭北晨

      在郏县冢头镇蓝河之畔,有一千年古村,名叫李渡口。村子三面沃野、一面依水,古时为漕运节点。明朝时期,山西李姓人迁居于此,渡口壮大、商贾云集,李渡口因此成名。

      时光荏苒,李渡口村早已卸下水运枢纽“重任”,如今,见证着岁月流转的古宅院、古城墙却依旧保存完好。

      “村里现存传统建筑77处800余间,以明清建筑为主,其中代表性建筑组群有‘文秀才’李泽之故居、李南娃花行、宏运屠行、兴隆酒行等20多处……”6月8日,年逾花甲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付营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有着“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美誉的李渡口村,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张亮眼名片。

      漫步村中,青砖墙边,三五成群的孩童尽情嬉戏,村头树下,老人们坐在竹椅上聊天说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派闲适悠然的田园景象。

      “但我儿时记忆中的李渡口村,和现在天差地别。”李付营说,当时,古宅埋没在野草里,破败不堪;蓝河成了一条荒沟,毫无生机;不少村民守着祖上留下的老宅,过着清贫的日子。

      如何既留得住乡愁,又看得见远方?

      从2014年起,李渡口村争取资金300万元,对村内传统基础设施进行修整,并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不断挖掘村落文化资源、整合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以“古建、美食、渡口、书画”四个元素为灵魂,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聘请专家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保留古建筑、古街巷及传统景观风貌原真性、整体性、多样性基础上,开展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努力建设集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于一体的传统村落。

      留住传统文化“根”与“魂”,李渡口村原样保护、修旧如旧;倾注新时代的气息,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游人纷至沓来。

      “我从抖音上看到了李渡口村的介绍,今天来玩儿一趟,感觉很有特色、不虚此行。”平顶山市民李强专程带家人来此游玩,一天下来,手机相册里留下不少美丽记忆。

      网络主播们也将李渡口村作为拍摄基地,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记录自己的幸福体验,传递着村里的诗情画意与人间烟火。

      村庄“火”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开饭馆、建民宿,集体经济随之壮大,村民通过入股合作社,参与管理、获得分红,真正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

      4月,村民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蓝河河道得以修复,干枯的河床再现流水潺潺的景象,让人依稀看到当年“渡口”的影子。

      “下一步,我们要将规划设计和乡村运营融合,补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短板,实现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转变。”李付营说,河南中旅集团已派专业团队入驻,将依托李渡口村特色文化资源,以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设计打造更多精品、高端作品,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强驱动力。

      走在古街上,令人禁不住遥想千年前的时光。在保护中传承发展,这个曾经繁华的古村落,正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