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君 刘晓阳 赵一帆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发展胜势
盛夏时节,三门峡黄河湿地,绿草盈盈,各类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或在河滩驻足,或翱翔天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们这儿鸟的品种及数量也越来越多,为壮丽的黄河增添一道亮丽风景。”三门峡市摄影家王民强说。
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一派生机勃勃。这背后是我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省345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80%的典型生态系统。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3.26%,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鹤壁市林业局副局长王轩说。
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把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城郊休闲观光、农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路径,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新县,百里绿色画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地,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在民权,7万亩天然森林氧吧,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在鄢陵,发挥生态之力,从一丛绿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银山”……“绿色”生“金色”,“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持续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
7月的丹江口水库,碧波浩荡。
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黄进与两位同事随船现场采样、监测水质,向总书记报告水质情况。
“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两年多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省坚决扛牢“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守好一库碧水、保护好水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段)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们深有体会,也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干劲。”黄进说。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闻令而动,尽锐出战。2020年年底,我省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对比“十三五”初,2022年全省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37.8%、37.7%,14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I—Ⅲ类国控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4.5个百分点;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随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向纵深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炉……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将初见成效,美丽河南梦想照进现实。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
绿色底色
在许昌静脉产业园,德国欧绿保资源化利用项目将餐厨垃圾处理为油脂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旺能环保公司把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们绿色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程珂说。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河南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2021年,我省提出“十大战略”,其中一条正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河南千行百业向“绿”而行,能耗加速下降,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累计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12万多家,在全国率先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0%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建设美丽河南,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全省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君 刘晓阳 赵一帆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发展胜势
盛夏时节,三门峡黄河湿地,绿草盈盈,各类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或在河滩驻足,或翱翔天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们这儿鸟的品种及数量也越来越多,为壮丽的黄河增添一道亮丽风景。”三门峡市摄影家王民强说。
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一派生机勃勃。这背后是我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省345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80%的典型生态系统。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3.26%,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鹤壁市林业局副局长王轩说。
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把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城郊休闲观光、农民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路径,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新县,百里绿色画廊、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别山露营公园,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地,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在民权,7万亩天然森林氧吧,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在鄢陵,发挥生态之力,从一丛绿林、一片花海中挖出了“金山银山”……“绿色”生“金色”,“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持续深入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
7月的丹江口水库,碧波浩荡。
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黄进与两位同事随船现场采样、监测水质,向总书记报告水质情况。
“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两年多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省坚决扛牢“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守好一库碧水、保护好水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段)水质始终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们深有体会,也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干劲。”黄进说。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闻令而动,尽锐出战。2020年年底,我省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对比“十三五”初,2022年全省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37.8%、37.7%,14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I—Ⅲ类国控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4.5个百分点;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随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向纵深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出炉……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将初见成效,美丽河南梦想照进现实。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
绿色底色
在许昌静脉产业园,德国欧绿保资源化利用项目将餐厨垃圾处理为油脂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旺能环保公司把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我们绿色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程珂说。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河南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2021年,我省提出“十大战略”,其中一条正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坚持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绿色生活、绿色制度一体推进,河南千行百业向“绿”而行,能耗加速下降,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累计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12万多家,在全国率先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约37.3%,以年均1.3%的能源消费增幅保障了年均7.0%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建设美丽河南,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全省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