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大学生就业底气足 | 关注高校毕业生
    更新时间:2023-8-3 16:36:45    来源:大河网


    由于近期生产订单较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00后员工胡国满和同事们,每天都很忙碌,在智能焊接厂区内,巡检机器人、及时为设备上下料。胡国满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3届智能机器人专业的毕业生,今年顺利签约了郑煤机集团。而在入职一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在这里跟师学习了。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3届毕业生  胡国满:从设备的到货安装和调试,我们都在现场全程跟踪和学习,能够更快适应这个岗位。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大师  武继旭:对他编程进行一个教学,智能航车智能焊接、工作站,整个的流程进行一个培训、操作。

    随着产业的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对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员工具有更高的数字化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示范工厂厂长助理  苏振宇:学校里他们是师生、进入公司后他们成了同事,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地适应岗位、转变角色。今年我们共招聘高校毕业生90余人,基本上满足我们对人才的需求。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杨义波:同频共振、紧密衔接、协同发力,创新形成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一体”双元育人模式。

    这几年,河南省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产业导师特聘岗等项目,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按照计划,到2025 年,河南省校企联合累计培养不少于 2 万名现场工程师,探索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健全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培训新生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高质量就业。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就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大学生就业底气足 | 关注高校毕业生
    2023-8-3 16:36:45    来源:大河网


    由于近期生产订单较多,郑州煤矿机械集团00后员工胡国满和同事们,每天都很忙碌,在智能焊接厂区内,巡检机器人、及时为设备上下料。胡国满是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3届智能机器人专业的毕业生,今年顺利签约了郑煤机集团。而在入职一年前,他就已经开始在这里跟师学习了。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023届毕业生  胡国满:从设备的到货安装和调试,我们都在现场全程跟踪和学习,能够更快适应这个岗位。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大师  武继旭:对他编程进行一个教学,智能航车智能焊接、工作站,整个的流程进行一个培训、操作。

    随着产业的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对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员工具有更高的数字化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示范工厂厂长助理  苏振宇:学校里他们是师生、进入公司后他们成了同事,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地适应岗位、转变角色。今年我们共招聘高校毕业生90余人,基本上满足我们对人才的需求。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杨义波:同频共振、紧密衔接、协同发力,创新形成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的“五共一体”双元育人模式。

    这几年,河南省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产业导师特聘岗等项目,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按照计划,到2025 年,河南省校企联合累计培养不少于 2 万名现场工程师,探索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健全协同发展新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培训新生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高质量就业。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