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100年,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更新时间:2023-8-25 21:12:49    来源:新华社

      莲花绽放

      仙鹤引吭

      一百年前的今天

      它们的出土惊动四方

      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1923年8月25日

      河南新郑李家楼一处菜园内

      伴随着春秋时期郑公大墓的意外发现

      众多珍贵文物出土

      其中

      一对莲鹤方壶惊艳众人

      其造型、花纹装饰及大小几乎完全一样

      壶,是商周时代酒具的一种

      莲鹤方壶通高117厘米

      重128.56斤

      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

      壶体四面各装饰有一只翼龙

      底座两只卷尾兽勾首顾盼、张口吐舌

      似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它浓重、庄严、雄伟、肃穆

      令人心生敬畏

      同时

      方壶顶部的双层镂空莲瓣舒展盛开

      引颈欲鸣的仙鹤振翅欲飞

      为这件青铜酒器带来了

      自由、灵动、清新、俊逸

      “这无疑是莲鹤方壶最出彩的部分”

      河南博物院研究馆员曹汉刚说

      一件青铜礼器,两种风格对撞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

      时代背景和时代风貌跃然于此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郑国是中原文化南迁和楚地文化北渐的第一驿站

      莲鹤方壶就是中原晋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

      交融碰撞的结果

      既有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

      又有楚地的流动飞扬”

      郭沫若曾这样点评它:

      “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

      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

      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

      郭沫若先生最终为其定名为

      “莲鹤方壶”

      一朵莲

      一只鹤

      组成了它的名字

      出土于动荡年代

      它注定身世坎坷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在战争的硝烟里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珍贵文物

      辗转多地、颠沛流离

      马萧林为我们讲述了它们的曲折经历:

      1937年,为免遭日寇劫掠,莲鹤方壶等馆藏文物被紧急运往武汉;

      1938年,在硝烟烽火中,这批文物又被运往重庆;

      1950年,河南省文保代表与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随后,一件莲鹤方壶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至此,历经战火、几经辗转,国宝安于北京、河南两地。



     今年8月25日

      正值莲鹤方壶出土百年

      两件国宝于河南博物院展厅内“线上合体”

      裸眼3D技术让身处北京、河南两地的

      莲鹤方壶跨越时空聚首

      吸引观众驻足凝望

      马萧林说

      我们通过还原文物出土后的百年沧桑

      展现文物之美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见证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2000多年前

      一对青铜器上的

      “展翅”与“盛放”

      成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直至今日

      莲鹤方壶上依旧莲瓣舒放,鹤鸣九皋

      诉说着中华文脉永续传承

      记者:史林静 袁月明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100年,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2023-8-25 21:12:49    来源:新华社

      莲花绽放

      仙鹤引吭

      一百年前的今天

      它们的出土惊动四方

      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1923年8月25日

      河南新郑李家楼一处菜园内

      伴随着春秋时期郑公大墓的意外发现

      众多珍贵文物出土

      其中

      一对莲鹤方壶惊艳众人

      其造型、花纹装饰及大小几乎完全一样

      壶,是商周时代酒具的一种

      莲鹤方壶通高117厘米

      重128.56斤

      是一件巨大的盛酒器

      壶体四面各装饰有一只翼龙

      底座两只卷尾兽勾首顾盼、张口吐舌

      似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它浓重、庄严、雄伟、肃穆

      令人心生敬畏

      同时

      方壶顶部的双层镂空莲瓣舒展盛开

      引颈欲鸣的仙鹤振翅欲飞

      为这件青铜酒器带来了

      自由、灵动、清新、俊逸

      “这无疑是莲鹤方壶最出彩的部分”

      河南博物院研究馆员曹汉刚说

      一件青铜礼器,两种风格对撞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

      时代背景和时代风貌跃然于此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

      “郑国是中原文化南迁和楚地文化北渐的第一驿站

      莲鹤方壶就是中原晋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

      交融碰撞的结果

      既有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

      又有楚地的流动飞扬”

      郭沫若曾这样点评它:

      “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

      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

      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

      郭沫若先生最终为其定名为

      “莲鹤方壶”

      一朵莲

      一只鹤

      组成了它的名字

      出土于动荡年代

      它注定身世坎坷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在战争的硝烟里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珍贵文物

      辗转多地、颠沛流离

      马萧林为我们讲述了它们的曲折经历:

      1937年,为免遭日寇劫掠,莲鹤方壶等馆藏文物被紧急运往武汉;

      1938年,在硝烟烽火中,这批文物又被运往重庆;

      1950年,河南省文保代表与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河南存渝古物;

      随后,一件莲鹤方壶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至此,历经战火、几经辗转,国宝安于北京、河南两地。



     今年8月25日

      正值莲鹤方壶出土百年

      两件国宝于河南博物院展厅内“线上合体”

      裸眼3D技术让身处北京、河南两地的

      莲鹤方壶跨越时空聚首

      吸引观众驻足凝望

      马萧林说

      我们通过还原文物出土后的百年沧桑

      展现文物之美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见证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与变迁

      2000多年前

      一对青铜器上的

      “展翅”与“盛放”

      成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直至今日

      莲鹤方壶上依旧莲瓣舒放,鹤鸣九皋

      诉说着中华文脉永续传承

      记者:史林静 袁月明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