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由“马路市场”走向“国际农都”——中国农加会25年观察
更新时间:2023-9-5 20:49: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9月6日,第25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中国农加会”)即将在河南驻马店市开幕,这个被誉为农产品加工业“风向标”的国际盛会将迎八方来客。

  2016年9月6日,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选购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从1998年开始,中国农加会从一个“马路市场”发展到现在拥有5.4万平方米展区的国际交流大平台,参展商品由初级产品转变为精深加工产品、智能化集成化农产品加工设备。25年来,它见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助力驻马店市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了这座农业大市的三产融合发展。

  6月7日,在河南驻马店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收割机将刚收获的小麦装车。全国人吃的每27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驻马店。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从“马路市场”到国际交流大平台

  “第一届当时叫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火车站广场上搭了一些棚子就举办了,就是个‘马路市场’,卖什么的都有,主要是花生、芝麻、红薯、小磨油、面粉等未加工或粗加工的产品,还有卖衣服鞋袜的。当时展会也少,老百姓觉得很稀奇,都来这里赶集。”从1998年就参加布展工作的驻马店市退休干部梁长庚说。

  之后,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2013年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会址常设在驻马店市。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21年(2022年未举办),在中国农加会上,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2430个,合同资金9195.9亿元,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逐年提升。大会累计有565家科研单位院所、339名行业专家参会,共发布农产品科技成果6542项,转化成果856项。

  “现在,不光有国内企业参展,也有国外企业参展,中国农加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除了优质农产品展示和贸易、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我们还举办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展示发布等活动,每年参会企业5000家以上,参会客商和观众3万人以上,其中境外客商1000多人。”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翟建锋说,他从2011年起参加中国农加会的布展工作。

  翟建锋说,现在参展的商品一是品牌化,例如三全、思念、今麦郎、五得利等大品牌;二是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多,以面粉为例,烘焙粉、有机婴幼儿混合营养面、果蔬粉等高端面粉是展区的主角;三是品类多,不仅有粮食加工产品,还有从中提取的药物、化工产品等;四是农业全产业链展示,包括农业种植、打药、施肥、收割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办好一个会,激活一座城。现在,中国农加会正与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竞相发力,成为驻马店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为该市打造“国际农都”贡献力量。

  2015年9月6日,嘉宾和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选购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助力“千年驿站”

  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驻马店是国内唯一沿用古驿站名称的地级市,这里从秦汉开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驿站,又因皇帝驻跸而有着“皇家驿站”的美誉,如今很多企业的门口都远比古时驿站繁忙得多。

  在驻马店市金玉锋生物科技公司门口的公路上,一边是几十米长准备进厂出售的玉米车队,另一边是准备进厂拉淀粉、葡萄糖、果糖等产品的车队,车辆进进出出,把厂区门口的路磨得光亮。

  金玉锋公司办公室主任于雪莹指着数十米高的仓库说:“每个仓库可储存玉米1.2万吨,我们有8个这样的仓库,但即使储满也仅够用16天,因为每天消耗玉米6000吨,所以几乎每天都在收购玉米。”

  据于雪莹介绍,作为河南省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驻马店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目前只是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了。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将达600万吨,年产160万吨玉米淀粉、80万吨果葡糖浆、50万吨赖氨酸、20万吨苏氨酸等,将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米实现“吃干榨净”。

  “我们来河南、来驻马店建厂,主要看中的是驻马店市周边充足的玉米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于雪莹说。

  河南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2022年的玉米产量达2275万吨。驻马店市的小麦年产量由2000年的230多万吨跃升至2022年519万吨,总产约占河南的1/7、全国的1/27。形象地说,全国人吃的每27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驻马店。

  紧握粮食这张“王牌”,驻马店市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成农产品加工超两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借助于中国农加会这一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5A级展会,驻马店市吸引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据统计,驻马店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由10年前的1282家,发展到1750家;总产值由10年前的841亿元,增长到221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五得利面粉集团2019年开始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建厂,2021年10月份投产。在遂平县工厂,长185米的全球最大单体面粉加工车间正在昼夜不停地生产,每天有6000吨小麦经过高精度、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变成面粉,再通过智能化“无人仓库”转运分拨。

  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鲁花集团灌装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产6000桶食用油。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经理王文说:“这是鲁花集团在国内投资最大、产能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工厂,年加工花生能力30万吨。”

  现在,一个61平方公里的我国首个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这座“千年驿站”崛起,目前已经汇聚了今麦郎、陈克明食品、思念食品、中花粮油等86家知名企业,形成了百亿级的食品产业集群。

  2016年9月6日,嘉宾和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三产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优质的农业资源吸引着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驻马店,这些高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此同时,高效的农业服务应运而生,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3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花生和高粱长势喜人。智能化设备安放在农田里,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调取各个点位的气象、墒情、虫情数据,并根据数据情况开展灌溉、打药等工作,3万亩农田仅需要4个人来管理。

  这片高标准农田的每亩投入达到6000元,远远高于一般高标准农田。那么钱从哪里来?原来,一种新的投资运营机制正引导资金流入农田。西平县将这块地整体流转给河南水利投资公司运营15年,公司先期投入,靠种粮收益回本。河南水投项目负责人万里阳说,他们测算过,通过集约种田,每亩每年可增利200元,未来运营面积将达8万亩。

  据了解,十多年来,驻马店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3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6%。仅西平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亿斤。

  在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里,有一块麦田被称作“小麦擂台”,来自全国的60多个品种的小麦在这里做对比试验,最后选出适宜的当家品种。

  西平县原本不是小麦高产区,也不是强筋小麦的最佳适生地,但20多年来,靠对比试验和技术改良,西平县先后更新了五代当家品种,实现小麦单产、品质、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麦拿下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块金牌。目前,西平40万吨强筋小麦,7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成为方便面企业和特种面粉生产企业的“抢手货”。

  目前,驻马店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6%,耕地地力以每年0.2%的速度提升。

  良田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同时,它们又改变着农田。西平县芦庙乡宋营村村民李义勇种了20多年菜,可自从5年前成了当地知名速冻食品企业今三麦的包菜供应商,他的种植方式完全变了。

  6月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收割机收割成熟的小麦。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今三麦对包菜的品质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仅在工厂里对送去的包菜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还到我的地里检测水质、土壤、空气等。现在,我打药都用生物农药或者残留非常少的农药,而且现在用有机肥比较多,每季每亩大概2吨。”李义勇说,标准高了,价格也提高了,总体还是划算。他今年种了800亩包菜,其中八成送往今三麦。

  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红霞说,公司发展了一部分订单农业,开展标准化种植,目的就是在源头上做好品控。

  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需要专业化的农业服务。正阳县的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产量50多万吨,连续20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目前,正阳花生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38家企业入驻正阳花生机械产业园,年产6万多台花生机械,远销苏丹、印尼等国家。当地还建立了花生现货交易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和电商物流服务站。

  花生从种到收需要很多特殊农机,规模较小的农户购买机器不划算,正阳县正美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牛超看到了商机,在卖农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卖服务,他成立了“正阳牛”综合农事服务队,组织500多台农机,成立170多个植保无人机分队,每年的植保作业量超过400万亩次。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整村土地的农事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农民只管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我们为他打理好。”牛超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刘金辉)

微信截图_20230905124711.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由“马路市场”走向“国际农都”——中国农加会25年观察
    2023-9-5 20:49: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9月6日,第25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中国农加会”)即将在河南驻马店市开幕,这个被誉为农产品加工业“风向标”的国际盛会将迎八方来客。

      2016年9月6日,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选购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从1998年开始,中国农加会从一个“马路市场”发展到现在拥有5.4万平方米展区的国际交流大平台,参展商品由初级产品转变为精深加工产品、智能化集成化农产品加工设备。25年来,它见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助力驻马店市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了这座农业大市的三产融合发展。

      6月7日,在河南驻马店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收割机将刚收获的小麦装车。全国人吃的每27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驻马店。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从“马路市场”到国际交流大平台

      “第一届当时叫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火车站广场上搭了一些棚子就举办了,就是个‘马路市场’,卖什么的都有,主要是花生、芝麻、红薯、小磨油、面粉等未加工或粗加工的产品,还有卖衣服鞋袜的。当时展会也少,老百姓觉得很稀奇,都来这里赶集。”从1998年就参加布展工作的驻马店市退休干部梁长庚说。

      之后,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2013年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会址常设在驻马店市。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21年(2022年未举办),在中国农加会上,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2430个,合同资金9195.9亿元,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逐年提升。大会累计有565家科研单位院所、339名行业专家参会,共发布农产品科技成果6542项,转化成果856项。

      “现在,不光有国内企业参展,也有国外企业参展,中国农加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除了优质农产品展示和贸易、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我们还举办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展示发布等活动,每年参会企业5000家以上,参会客商和观众3万人以上,其中境外客商1000多人。”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翟建锋说,他从2011年起参加中国农加会的布展工作。

      翟建锋说,现在参展的商品一是品牌化,例如三全、思念、今麦郎、五得利等大品牌;二是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多,以面粉为例,烘焙粉、有机婴幼儿混合营养面、果蔬粉等高端面粉是展区的主角;三是品类多,不仅有粮食加工产品,还有从中提取的药物、化工产品等;四是农业全产业链展示,包括农业种植、打药、施肥、收割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办好一个会,激活一座城。现在,中国农加会正与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竞相发力,成为驻马店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为该市打造“国际农都”贡献力量。

      2015年9月6日,嘉宾和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选购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助力“千年驿站”

      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驻马店是国内唯一沿用古驿站名称的地级市,这里从秦汉开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驿站,又因皇帝驻跸而有着“皇家驿站”的美誉,如今很多企业的门口都远比古时驿站繁忙得多。

      在驻马店市金玉锋生物科技公司门口的公路上,一边是几十米长准备进厂出售的玉米车队,另一边是准备进厂拉淀粉、葡萄糖、果糖等产品的车队,车辆进进出出,把厂区门口的路磨得光亮。

      金玉锋公司办公室主任于雪莹指着数十米高的仓库说:“每个仓库可储存玉米1.2万吨,我们有8个这样的仓库,但即使储满也仅够用16天,因为每天消耗玉米6000吨,所以几乎每天都在收购玉米。”

      据于雪莹介绍,作为河南省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驻马店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目前只是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了。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将达600万吨,年产160万吨玉米淀粉、80万吨果葡糖浆、50万吨赖氨酸、20万吨苏氨酸等,将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米实现“吃干榨净”。

      “我们来河南、来驻马店建厂,主要看中的是驻马店市周边充足的玉米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于雪莹说。

      河南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2022年的玉米产量达2275万吨。驻马店市的小麦年产量由2000年的230多万吨跃升至2022年519万吨,总产约占河南的1/7、全国的1/27。形象地说,全国人吃的每27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驻马店。

      紧握粮食这张“王牌”,驻马店市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成农产品加工超两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借助于中国农加会这一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5A级展会,驻马店市吸引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据统计,驻马店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由10年前的1282家,发展到1750家;总产值由10年前的841亿元,增长到221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五得利面粉集团2019年开始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建厂,2021年10月份投产。在遂平县工厂,长185米的全球最大单体面粉加工车间正在昼夜不停地生产,每天有6000吨小麦经过高精度、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变成面粉,再通过智能化“无人仓库”转运分拨。

      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鲁花集团灌装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产6000桶食用油。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经理王文说:“这是鲁花集团在国内投资最大、产能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工厂,年加工花生能力30万吨。”

      现在,一个61平方公里的我国首个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这座“千年驿站”崛起,目前已经汇聚了今麦郎、陈克明食品、思念食品、中花粮油等86家知名企业,形成了百亿级的食品产业集群。

      2016年9月6日,嘉宾和观众在“农洽会”展厅参观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三产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优质的农业资源吸引着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驻马店,这些高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此同时,高效的农业服务应运而生,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3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花生和高粱长势喜人。智能化设备安放在农田里,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调取各个点位的气象、墒情、虫情数据,并根据数据情况开展灌溉、打药等工作,3万亩农田仅需要4个人来管理。

      这片高标准农田的每亩投入达到6000元,远远高于一般高标准农田。那么钱从哪里来?原来,一种新的投资运营机制正引导资金流入农田。西平县将这块地整体流转给河南水利投资公司运营15年,公司先期投入,靠种粮收益回本。河南水投项目负责人万里阳说,他们测算过,通过集约种田,每亩每年可增利200元,未来运营面积将达8万亩。

      据了解,十多年来,驻马店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3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6%。仅西平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亿斤。

      在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里,有一块麦田被称作“小麦擂台”,来自全国的60多个品种的小麦在这里做对比试验,最后选出适宜的当家品种。

      西平县原本不是小麦高产区,也不是强筋小麦的最佳适生地,但20多年来,靠对比试验和技术改良,西平县先后更新了五代当家品种,实现小麦单产、品质、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麦拿下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块金牌。目前,西平40万吨强筋小麦,7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成为方便面企业和特种面粉生产企业的“抢手货”。

      目前,驻马店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6%,耕地地力以每年0.2%的速度提升。

      良田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同时,它们又改变着农田。西平县芦庙乡宋营村村民李义勇种了20多年菜,可自从5年前成了当地知名速冻食品企业今三麦的包菜供应商,他的种植方式完全变了。

      6月7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收割机收割成熟的小麦。新华社发(赵永涛摄)

      “今三麦对包菜的品质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仅在工厂里对送去的包菜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还到我的地里检测水质、土壤、空气等。现在,我打药都用生物农药或者残留非常少的农药,而且现在用有机肥比较多,每季每亩大概2吨。”李义勇说,标准高了,价格也提高了,总体还是划算。他今年种了800亩包菜,其中八成送往今三麦。

      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红霞说,公司发展了一部分订单农业,开展标准化种植,目的就是在源头上做好品控。

      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需要专业化的农业服务。正阳县的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产量50多万吨,连续20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目前,正阳花生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38家企业入驻正阳花生机械产业园,年产6万多台花生机械,远销苏丹、印尼等国家。当地还建立了花生现货交易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和电商物流服务站。

      花生从种到收需要很多特殊农机,规模较小的农户购买机器不划算,正阳县正美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牛超看到了商机,在卖农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卖服务,他成立了“正阳牛”综合农事服务队,组织500多台农机,成立170多个植保无人机分队,每年的植保作业量超过400万亩次。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整村土地的农事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农民只管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我们为他打理好。”牛超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刘金辉)

    微信截图_20230905124711.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