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豫见好人丨从青丝到白发 他3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卧床妻
更新时间:2023-9-6 20:22: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我跟她离了,她日子咋过啊。人这一辈子不能坏良心啊,谁都有兄弟姐妹,如果是咱姐妹,这情况离婚了,咱心里头是啥滋味?咱农村有句俗话——‘我上辈子欠她哩’!”

朱长贵是中牟县刘集镇朱塘池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从青丝到白发,他39年如一日照顾卧床妻,不离不弃。提起他,无论是朱塘池村的干部还是群众都是点头称赞:“是个大好人”“对他媳妇儿真是万里难挑一”“无怨无悔照顾妻子半辈子了,毫无怨言”。

在2023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中,今年63岁的朱长贵光荣登榜,入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

变故丨婚后妻子发病 花光家里积蓄

  “有女儿那一年,到现在29年了,睡觉躺不平、坐不直,还日夜不停地抖。医生说俩小时吃一次药,不吃,会抖得更厉害。”

朱长贵说,1984年结婚后不久,妻子就出现轻微的症状。然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寻医问药之路。这么多年,为妻子看病吃药已花去近30万元。

  早些年,朱长贵父母健在时还能帮忙照看,朱长贵一边在家门口打临时工,一边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就是为了能多挣个治病养家的钱。后来父母去世,朱长贵就不打工了,专职在家照顾妻子,还要干农活,一个人扛起了家庭重担。

行动丨照顾卧床妻子 39年如一日

  刚开始,朱长贵妻子病情较轻时候是手脚颤抖,不能干重活,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为补贴家用,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朱长贵既要照顾卧床的妻子,又要照看两个孙子。

每天朱长贵做好饭先一勺一勺喂给妻子吃,然后为妻子换洗衣服、擦洗身子,妻子每次大小便之后,他都会及时清洗。晚上,妻子有时还会闹腾不睡觉,他不顾疲惫地哄着她,30多年来,朱长贵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农忙时节,我爸每天早上不吃饭,戴着头灯都要去干活,天亮后赶紧回家给家人做饭,每天特别的辛苦。待家里都安排好后,又带着农具到地里就继续干活,因为我妈身体不好,农活都是我爸自己干。”朱长贵女儿眼里写满了对爸爸的心疼。

为了照顾妻子,这么多年,他从来不去和好友小聚,也不能出远门,生活异常艰辛。3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妻子,朱长贵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他人生的艰辛。

信念丨坚守婚姻承诺 传承良好家风

 朱长贵的父亲在世时常这样说:“嫁到咱家来,就是咱一辈子的亲人,有困难一起克服。”朱长贵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帮着朱长贵照顾病人,其传承下来的“忠厚传家德为本、仁义处事信当先”的良好家风也一直影响着后人。

“我对现在的生活也可满足,镇里建的这安置小区可干净,跟城里楼房没啥区别。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可懂事,忙不过来的时候,俩小家伙也会‘打下手’了。比着前几年,这日子已经好太多了!”朱长贵说。

  几十年如一日,朱长贵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诠释了“丈夫”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他的善举大爱,赢得了街坊邻居的称赞,也成为自家后代和邻居身边的榜样。

记者手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跟她离了,她日子咋过啊。”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相濡以沫的每一天。39年来,朱长贵用自己一生秉承的坚定信念和优秀的个人品格,不离不弃,携手与妻子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我对现在的生活也可满足,镇里建的这安置小区可干净,跟城里楼房没啥区别。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可懂事,忙不过来的时候,俩小家伙也会‘打下手’了。比着前几年,这日子已经好太多了!”言语中,朱长贵充满了乐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父母在世时帮助朱长贵照顾他的妻子,父母离世后朱长贵全职照顾妻子。家风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风浸润着孩子们的成长,朱长贵的两个小孙子如今也能帮忙照顾奶奶。朱长贵用自己的爱构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家庭,给身边人树立了榜样。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豫见好人丨从青丝到白发 他3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卧床妻
    2023-9-6 20:22: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我跟她离了,她日子咋过啊。人这一辈子不能坏良心啊,谁都有兄弟姐妹,如果是咱姐妹,这情况离婚了,咱心里头是啥滋味?咱农村有句俗话——‘我上辈子欠她哩’!”

    朱长贵是中牟县刘集镇朱塘池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从青丝到白发,他39年如一日照顾卧床妻,不离不弃。提起他,无论是朱塘池村的干部还是群众都是点头称赞:“是个大好人”“对他媳妇儿真是万里难挑一”“无怨无悔照顾妻子半辈子了,毫无怨言”。

    在2023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中,今年63岁的朱长贵光荣登榜,入选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

    变故丨婚后妻子发病 花光家里积蓄

      “有女儿那一年,到现在29年了,睡觉躺不平、坐不直,还日夜不停地抖。医生说俩小时吃一次药,不吃,会抖得更厉害。”

    朱长贵说,1984年结婚后不久,妻子就出现轻微的症状。然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寻医问药之路。这么多年,为妻子看病吃药已花去近30万元。

      早些年,朱长贵父母健在时还能帮忙照看,朱长贵一边在家门口打临时工,一边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就是为了能多挣个治病养家的钱。后来父母去世,朱长贵就不打工了,专职在家照顾妻子,还要干农活,一个人扛起了家庭重担。

    行动丨照顾卧床妻子 39年如一日

      刚开始,朱长贵妻子病情较轻时候是手脚颤抖,不能干重活,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为补贴家用,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朱长贵既要照顾卧床的妻子,又要照看两个孙子。

    每天朱长贵做好饭先一勺一勺喂给妻子吃,然后为妻子换洗衣服、擦洗身子,妻子每次大小便之后,他都会及时清洗。晚上,妻子有时还会闹腾不睡觉,他不顾疲惫地哄着她,30多年来,朱长贵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农忙时节,我爸每天早上不吃饭,戴着头灯都要去干活,天亮后赶紧回家给家人做饭,每天特别的辛苦。待家里都安排好后,又带着农具到地里就继续干活,因为我妈身体不好,农活都是我爸自己干。”朱长贵女儿眼里写满了对爸爸的心疼。

    为了照顾妻子,这么多年,他从来不去和好友小聚,也不能出远门,生活异常艰辛。3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妻子,朱长贵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他人生的艰辛。

    信念丨坚守婚姻承诺 传承良好家风

     朱长贵的父亲在世时常这样说:“嫁到咱家来,就是咱一辈子的亲人,有困难一起克服。”朱长贵的父母在世的时候帮着朱长贵照顾病人,其传承下来的“忠厚传家德为本、仁义处事信当先”的良好家风也一直影响着后人。

    “我对现在的生活也可满足,镇里建的这安置小区可干净,跟城里楼房没啥区别。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可懂事,忙不过来的时候,俩小家伙也会‘打下手’了。比着前几年,这日子已经好太多了!”朱长贵说。

      几十年如一日,朱长贵用朴实无华的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诠释了“丈夫”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他的善举大爱,赢得了街坊邻居的称赞,也成为自家后代和邻居身边的榜样。

    记者手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跟她离了,她日子咋过啊。”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相濡以沫的每一天。39年来,朱长贵用自己一生秉承的坚定信念和优秀的个人品格,不离不弃,携手与妻子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我对现在的生活也可满足,镇里建的这安置小区可干净,跟城里楼房没啥区别。儿子结婚了,孙子也可懂事,忙不过来的时候,俩小家伙也会‘打下手’了。比着前几年,这日子已经好太多了!”言语中,朱长贵充满了乐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父母在世时帮助朱长贵照顾他的妻子,父母离世后朱长贵全职照顾妻子。家风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风浸润着孩子们的成长,朱长贵的两个小孙子如今也能帮忙照顾奶奶。朱长贵用自己的爱构建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家庭,给身边人树立了榜样。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