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嘉宾走进洛阳
更新时间:2023-9-7 20:35:4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9月6日,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嘉宾所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入河洛大地,一场洛阳与世界的文化碰撞悄然发生。各位国际旅游城市市长及代表满怀憧憬与期待,分别赴洛阳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园开启为期一天的华夏古都考察之旅,穿越时空,感触华夏文明。

龙门石窟,讲述无声的历史

6日上午,嘉宾们走进龙门石窟景区,被左侧伊河的万顷碧波所吸引,不断感叹自然之美。伊河,秦川之一,中国黄河南岸洛河支流之一,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相汇而成伊洛河,直接影响了洛阳盆地古代城市的布局、选址和变迁,如二里头、隋唐洛阳城遗址、东周王城。伊洛河拥抱中原腹地,见证华夏文明成长,撑起了厚重的河洛文化。

沿着伊河河畔,龙门石窟逐渐映入眼帘。“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作为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群,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其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期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长达1400余年,是一处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历史科普,一行人驻足于卢舍那大佛前,感受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以及无穷智慧。“龙门石窟真的太壮观了!” 瑞典萌芽动力集团执行总裁安娜·玛丽亚·塞西莉亚·埃里克森·德克感慨道。

“卢舍那”是梵语,意思是光明普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标志着唐代雕刻的最高水平。大佛庄重,祥和的面容似乎在向众人讲述着历史长河的波澜与曲折。

首次来到洛阳的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区国际事务部部长拉奎尔·曼萨纳雷斯·瓦尔多表示:“龙门石窟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独特的雕刻艺术令她印象深刻。河南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的东西太多了,相信未来河南会吸引到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游览!”

盛世隋唐,以遗迹对话未来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应天门处于古代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宫的南方,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雄伟壮阔,气势恢宏。嘉宾们纷纷与应天门合照留念,镜头定格下的是华夏文明与世界的交融。“真的很开心能有机会来到这里,中国的历史古老且悠久,中途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变得如此强大。”德国中部机场货运物流副总裁莱比锡向大河网记者分享自己的感触说。

下一站的明堂,被称为“万象神宫”,是昔日武则天管理朝政的正殿,其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再现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唐的繁盛与国威。华丽的大殿上正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唐风歌舞表演, 城建厅内陈列着巨木十国以及宫城的沙盘模型,影视厅中世界上最大的弧度影院回望历代古都的恢弘与变迁,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轨迹。芬兰捷瓦斯基拉大学商业经济学院院长汉娜·莉娜·佩索宁对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与中国拥有着相同的文明特点,这些建筑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载体。”希腊雅典埃利尼科市议长沙帕利斯·伊奥尼斯也向记者分享他的感悟。

穿越夏朝,在二里头遗址溯源中国

在中国第一王朝夏代的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肃穆的古文物展馆内,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绿松石龙形器、乳钉纹青铜爵、白陶盉等文物珍宝吸引嘉宾驻足旁观,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现最早中国。

遗址内陈设有宫殿、制陶作坊、墓葬等遗迹,以及大量出土的玉器、铜器等遗物,向游客们揭开古老的夏都“面纱”。“在这里,我们得以了解中国文明根源,能看到数千年前发生的事情真的太神奇了。在人类文明早期,中国人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那时候他们就已经明白了社会需求,制作出如今陈设在此的陶器、铜器,以便提高生活质量。这些文物遗迹经历千年,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并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学习动力。”洛阳之旅使得美国彩虹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斯蒂芬·里彻激发了对华夏文明的学习热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洛阳城诞生出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文明的小小缩影,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向往。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灯光,投影等手段,洛阳跨过千年时间阻隔,将古老中国的社会图景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不断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周金淼 杨佳欣)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嘉宾走进洛阳
2023-9-7 20:35:4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9月6日,2023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嘉宾所乘坐的汽车缓缓驶入河洛大地,一场洛阳与世界的文化碰撞悄然发生。各位国际旅游城市市长及代表满怀憧憬与期待,分别赴洛阳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遗址园开启为期一天的华夏古都考察之旅,穿越时空,感触华夏文明。

龙门石窟,讲述无声的历史

6日上午,嘉宾们走进龙门石窟景区,被左侧伊河的万顷碧波所吸引,不断感叹自然之美。伊河,秦川之一,中国黄河南岸洛河支流之一,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相汇而成伊洛河,直接影响了洛阳盆地古代城市的布局、选址和变迁,如二里头、隋唐洛阳城遗址、东周王城。伊洛河拥抱中原腹地,见证华夏文明成长,撑起了厚重的河洛文化。

沿着伊河河畔,龙门石窟逐渐映入眼帘。“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作为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群,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其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期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长达1400余年,是一处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历史科普,一行人驻足于卢舍那大佛前,感受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以及无穷智慧。“龙门石窟真的太壮观了!” 瑞典萌芽动力集团执行总裁安娜·玛丽亚·塞西莉亚·埃里克森·德克感慨道。

“卢舍那”是梵语,意思是光明普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标志着唐代雕刻的最高水平。大佛庄重,祥和的面容似乎在向众人讲述着历史长河的波澜与曲折。

首次来到洛阳的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大区国际事务部部长拉奎尔·曼萨纳雷斯·瓦尔多表示:“龙门石窟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独特的雕刻艺术令她印象深刻。河南可以向全世界展示的东西太多了,相信未来河南会吸引到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游览!”

盛世隋唐,以遗迹对话未来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应天门处于古代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宫的南方,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雄伟壮阔,气势恢宏。嘉宾们纷纷与应天门合照留念,镜头定格下的是华夏文明与世界的交融。“真的很开心能有机会来到这里,中国的历史古老且悠久,中途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变得如此强大。”德国中部机场货运物流副总裁莱比锡向大河网记者分享自己的感触说。

下一站的明堂,被称为“万象神宫”,是昔日武则天管理朝政的正殿,其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再现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唐的繁盛与国威。华丽的大殿上正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唐风歌舞表演, 城建厅内陈列着巨木十国以及宫城的沙盘模型,影视厅中世界上最大的弧度影院回望历代古都的恢弘与变迁,嘉宾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辉煌的中华文明历史轨迹。芬兰捷瓦斯基拉大学商业经济学院院长汉娜·莉娜·佩索宁对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与中国拥有着相同的文明特点,这些建筑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载体。”希腊雅典埃利尼科市议长沙帕利斯·伊奥尼斯也向记者分享他的感悟。

穿越夏朝,在二里头遗址溯源中国

在中国第一王朝夏代的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肃穆的古文物展馆内,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绿松石龙形器、乳钉纹青铜爵、白陶盉等文物珍宝吸引嘉宾驻足旁观,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现最早中国。

遗址内陈设有宫殿、制陶作坊、墓葬等遗迹,以及大量出土的玉器、铜器等遗物,向游客们揭开古老的夏都“面纱”。“在这里,我们得以了解中国文明根源,能看到数千年前发生的事情真的太神奇了。在人类文明早期,中国人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那时候他们就已经明白了社会需求,制作出如今陈设在此的陶器、铜器,以便提高生活质量。这些文物遗迹经历千年,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并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学习动力。”洛阳之旅使得美国彩虹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斯蒂芬·里彻激发了对华夏文明的学习热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洛阳城诞生出令世人惊叹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文明的小小缩影,积淀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向往。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灯光,投影等手段,洛阳跨过千年时间阻隔,将古老中国的社会图景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不断散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周金淼 杨佳欣)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