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2023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7周年纪念日。47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中华大地。47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对毛泽东充满缅怀之情。
如今,互联网上依然有不少网友在用“毛泽东金句”。勉励自己时,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经历挑战时,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干争先时,我们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遇到挫折时,我们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自立自强时,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些“金句”琅琅上口又富有深意,即使过了几十年,也是网友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毛泽东的“网言网语”怎么来的?今天,我们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回望那个伟大的身影。
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图源:央视新闻
一
从泥土里刨出来
曾有外国元首称毛泽东是“天才”,毛泽东回答说: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没有人民,我什么事都干不成。
一句话道出了毛泽东一路走来的胜利密码。对人民群众的至厚情怀,贯穿他的革命生涯始终。面对出国留学的机会,毛泽东说“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选择植根“本土”,先从研究和解决本国问题开始,这是青年毛泽东给出的答案。
念兹在兹,把精力放在中国的基层大众身上成为他的终身信条。所以,毛泽东脚穿草鞋、手拿雨伞,下乡深入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所以,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工作的邀请,并意有所指说,“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所以,三湾改编后,毛泽东才会义无反顾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与群众谈话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生都站在人民中间,是人民中的一员,毛泽东最爱这种如鱼得水的状态。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并凝练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党的根本宗旨,并永恒升华为天安门城楼上那声高呼——“人民万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与毛泽东对人民的感情一脉相承,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所有人前行的最强音。正因为深爱着这片中华大地,从泥土里刨出来的箴言必将永远回响。
毛泽东在与群众交谈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
向书本中学出来
有人开玩笑说,世界上最牛的职业是图书馆管理员。周朝“图书馆”走出来的老子,一部《道德经》,参透天地人奥秘。而曾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终身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岂止是“多边形战士”?简直是“多边形大师”。
在黄洋界的荷树下,毛泽东问战士“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哪里?”战士们说,可以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这就是长年读书获得的见识与格局。
毛泽东和战士们在一起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对于读书,他认真到极致。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平生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学习的一生。
毛泽东一方面反复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一方面广泛涉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书本中他汲取了大量营养。毛泽东也正是因为读了这么多书,并都化为己用后,才能将语言讲得这样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三
于灯光下思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井冈山八角楼上,在延安窑洞里,经常在深夜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光,那是毛泽东在凝神思索、奋笔疾书的时刻。
当革命进入低潮时,有些人犯起了悲观主义,有人发牢骚:“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毛泽东则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照亮前方,用一篇篇雄文指导着革命的行进,并诞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信仰和坚持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书写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每次革命道路迷失方向的时候,毛泽东总能站出来用震聋发聩的论断予以拨云见日。当革命处在“白色恐怖”之下,有人看不到出路,毛泽东直抵本质,“枪杆子里出政权”;当国家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侵略,有人绝望妥协,毛泽东坚定自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当我们党取得夺取政权的胜利,有人骄傲自满,毛泽东清醒冷静,“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仍有帮助。面对各种不良风气,我们敢于抨击。不纵容恶,就是对真善美的呵护。而“持久战”思维也很适合有志向的年轻人,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学会潜下心来,走出属于自己踏实的足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务必”发展为“三个务必”,有着极为深刻的考量。年轻人同样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居安思危,通过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四
在斗争时练出来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青年毛泽东这样自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年毛泽东这样昂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老年毛泽东这样从容。
毛泽东手书 图源:人民网
纵观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制胜法宝。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开展游击作战中,他提炼口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途中,他豪情万丈,“不到长城非好汉”“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漫长斗争中,他义正严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抗美援朝等应对外部威胁斗争中,他从不屈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
归根结底,因为毛泽东手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立足于中国广袤大地,与亿万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所以他能够斩钉截铁地说出那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身处新时代,我们国家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不是远离了硝烟,要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但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掌舵领航,我们无所畏惧。风云变幻奋楫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每个人的命运与民族与国家与时代密切相关,每一名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无需过度焦虑,更不能陷于彷徨,只需保持应有的激情与锐气,向着困难、任务、风险发扬斗争精神,最终成功的必将是不低头、不退缩、不懈怠的人。
作为一名合格的“毛粉”,不能只以道论之,更要起而行之。当我们想“躺平”时,念一念那句豪迈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我们想抱怨时,想一想那句劝诫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当我们想放弃时,抄一抄那句雄浑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图源:央视频客户端
本期指导专家丨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尚方超、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刘阳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2023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7周年纪念日。47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中华大地。47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对毛泽东充满缅怀之情。
如今,互联网上依然有不少网友在用“毛泽东金句”。勉励自己时,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经历挑战时,我们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干争先时,我们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遇到挫折时,我们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自立自强时,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些“金句”琅琅上口又富有深意,即使过了几十年,也是网友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毛泽东的“网言网语”怎么来的?今天,我们以一个年轻人的视角,回望那个伟大的身影。
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图源:央视新闻
一
从泥土里刨出来
曾有外国元首称毛泽东是“天才”,毛泽东回答说: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没有人民,我什么事都干不成。
一句话道出了毛泽东一路走来的胜利密码。对人民群众的至厚情怀,贯穿他的革命生涯始终。面对出国留学的机会,毛泽东说“把我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选择植根“本土”,先从研究和解决本国问题开始,这是青年毛泽东给出的答案。
念兹在兹,把精力放在中国的基层大众身上成为他的终身信条。所以,毛泽东脚穿草鞋、手拿雨伞,下乡深入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所以,毛泽东拒绝到上海工作的邀请,并意有所指说,“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所以,三湾改编后,毛泽东才会义无反顾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与群众谈话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生都站在人民中间,是人民中的一员,毛泽东最爱这种如鱼得水的状态。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并凝练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条党的根本宗旨,并永恒升华为天安门城楼上那声高呼——“人民万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与毛泽东对人民的感情一脉相承,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所有人前行的最强音。正因为深爱着这片中华大地,从泥土里刨出来的箴言必将永远回响。
毛泽东在与群众交谈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
向书本中学出来
有人开玩笑说,世界上最牛的职业是图书馆管理员。周朝“图书馆”走出来的老子,一部《道德经》,参透天地人奥秘。而曾任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毛泽东,终身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岂止是“多边形战士”?简直是“多边形大师”。
在黄洋界的荷树下,毛泽东问战士“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哪里?”战士们说,可以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这就是长年读书获得的见识与格局。
毛泽东和战士们在一起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对于读书,他认真到极致。据记载,毛泽东最后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容斋随笔》7分钟,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平生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挤”和“钻”学习的一生。
毛泽东一方面反复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一方面广泛涉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书本中他汲取了大量营养。毛泽东也正是因为读了这么多书,并都化为己用后,才能将语言讲得这样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三
于灯光下思出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井冈山八角楼上,在延安窑洞里,经常在深夜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光,那是毛泽东在凝神思索、奋笔疾书的时刻。
当革命进入低潮时,有些人犯起了悲观主义,有人发牢骚:“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毛泽东则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照亮前方,用一篇篇雄文指导着革命的行进,并诞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名言,告诉我们信仰和坚持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书写 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每次革命道路迷失方向的时候,毛泽东总能站出来用震聋发聩的论断予以拨云见日。当革命处在“白色恐怖”之下,有人看不到出路,毛泽东直抵本质,“枪杆子里出政权”;当国家受到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侵略,有人绝望妥协,毛泽东坚定自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当我们党取得夺取政权的胜利,有人骄傲自满,毛泽东清醒冷静,“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仍有帮助。面对各种不良风气,我们敢于抨击。不纵容恶,就是对真善美的呵护。而“持久战”思维也很适合有志向的年轻人,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学会潜下心来,走出属于自己踏实的足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务必”发展为“三个务必”,有着极为深刻的考量。年轻人同样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居安思危,通过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四
在斗争时练出来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青年毛泽东这样自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年毛泽东这样昂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老年毛泽东这样从容。
毛泽东手书 图源:人民网
纵观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制胜法宝。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开展游击作战中,他提炼口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途中,他豪情万丈,“不到长城非好汉”“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与国民党顽固派漫长斗争中,他义正严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抗美援朝等应对外部威胁斗争中,他从不屈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
归根结底,因为毛泽东手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立足于中国广袤大地,与亿万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所以他能够斩钉截铁地说出那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身处新时代,我们国家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不是远离了硝烟,要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但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掌舵领航,我们无所畏惧。风云变幻奋楫渡,越是艰险越向前。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每个人的命运与民族与国家与时代密切相关,每一名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无需过度焦虑,更不能陷于彷徨,只需保持应有的激情与锐气,向着困难、任务、风险发扬斗争精神,最终成功的必将是不低头、不退缩、不懈怠的人。
作为一名合格的“毛粉”,不能只以道论之,更要起而行之。当我们想“躺平”时,念一念那句豪迈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我们想抱怨时,想一想那句劝诫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当我们想放弃时,抄一抄那句雄浑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图源:央视频客户端
本期指导专家丨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尚方超、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二研究处刘阳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