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诗润中原文脉长——写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之际
    更新时间:2023-9-21 9:20:02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河南是诗歌的厚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条诗歌之河,流淌出吟诵千古的诗词歌赋。

      八方风雨会中州。古往今来行走在中原大地上的诗人,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诗歌中镌刻着中原文化的独特烙印,让诗意悄然融入河南人文血脉之中。

      诗在中原,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于9月21日至27日在郑州举办。以诗为引,遍寻河南风物;以诗为媒,书写时代华章。一首首诗歌,凝聚着河南文旅奋进的力量。

      诗歌故乡文运昌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诗言志,歌永言。中原大地,拥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诗歌传统。

      9月17日,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地理的淇河很短,文化的淇河很长,从《诗经》深处,一直流淌至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其中100多篇出自河南。《周南》《卫风》《郑风》《陈风》中有很多名篇描绘河南的风景,吟咏中原的风土人情。

      《诗经》在河南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孕育了璀璨的诗歌百花园。

      文艺评论家孙荪说,汉魏时期文学走向独立,诗歌创作兴盛。“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均为河南诗人,他们参与了“建安风骨”的塑造。“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向秀、阮咸、山涛四位河南名士,在肆意酣畅的竹林对饮中,将一代诗风改写为清峻模样。陈郡(今河南太康)的谢氏家族留恋山水,谢灵运成为山水诗派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的河南诗人,用他们的才情,写就了半个大唐。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景春统计,在《全唐诗》2200多名诗人中,属中原河南籍的有350多人,可见中原地区的诗歌文化之繁盛。宋之问、杜审言、崔颢、杜甫、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人的名字在诗歌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大运河成就了洛阳、开封的繁荣,也促进了诗词的发展传播。宋词的出现,让河南再一次成为诗歌创作的重镇。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诞生在河南,更多诗人曾到河南游历、生活,将河南的山水景色、风土人情加以摹写,在诗歌领域创造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横空出世。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一大批诗人,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人文精神的诗歌创作群体。

      郑州、开封、洛阳、信阳等全省的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诗人群体、诗歌组织,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说,多年来,河南省诗歌学会坚持举办黄河诗会,长期举办诗歌朗诵、诗歌沙龙、诗歌分享活动,目的就在于使诗歌走向大众、让大众进入诗歌。

      诗歌磅礴文旅力量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新郑的“郑风苑”建成开放20多年了。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鹤壁淇河的诗经旅游线路名气越来越大。

      溱洧之畔的新密,以传承诗经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为延伸的中华诗经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近年来,河南各地充分发掘当地的诗歌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诗词旅游,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延续当地文脉的浪漫之举。

      2023年“五一”假期,备受关注的曹操高陵对外开放,背诵曹操诗词免费入园成为吸引游客的风雅之事。

      今年暑假,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之后,无数游客跟随李白、杜甫、高适的足迹,到洛阳、登封、商丘等地赴一场顶级诗词盛宴。

      人们可以到洛阳体验“洛阳纸贵”“洛阳文章半天下”的辉煌;在商丘体验《汉乐府》民歌在中原传诵,和司马相如等名士在“梁园”谈诗论赋;在许昌丞相府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情怀;在焦作云台山约“竹林七贤”啸聚长吟,聆听《广陵散》千古绝唱。

      9月20日,河南省诗歌学会发布郑州十大诗歌打卡地,杜甫故里、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等上榜。

      郑州嵩山、巩义杜甫故里、荥阳刘禹锡公园和李商隐公园、新郑白居易文化公园、宜阳李贺故里、新野岑参故里等,与唐诗、唐代诗人有关的景点星罗棋布。“诗仙”李白在这里神游,“诗圣”杜甫从这里走出,“诗王”白居易在这里辗转,各路诗坛大家点评过的名山大川千年之后依然是游客的“诗和远方”。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掘出土后,成为开封旅游、研学的热点。开封清明上河园、朱仙镇岳飞庙、郑州博物馆苏轼碑刻、商丘应天书院、登封嵩阳书院、郏县三苏园、汤阴岳飞纪念馆等地弥漫着宋词的芬芳。宋词之美,沉香千年,宛如大河东去,把千年前的慷慨激昂、悲欢离合漂流到我们的面前。

      跟着诗词歌赋行走中原大地,与诗圣词豪隔空对话,在“老家河南”的城垣殿宇、寻常陌巷、山水之间,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一起畅享诗意人生,已经成为河南文旅的热门IP。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飞表示,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成为一届诗意与时尚相融合的诗歌盛会,通过本届诗歌节,将在全国全省掀起学诗、诵诗、写诗的热潮,营造诗之国度和爱诗、读诗、写诗的浓厚氛围。

      “让惊艳的目光向中原打量。”金秋时节,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让诗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诗意充盈我们的心灵世界。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诗润中原文脉长——写在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开幕之际
    2023-9-21 9:20:02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河南是诗歌的厚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条诗歌之河,流淌出吟诵千古的诗词歌赋。

      八方风雨会中州。古往今来行走在中原大地上的诗人,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诗歌中镌刻着中原文化的独特烙印,让诗意悄然融入河南人文血脉之中。

      诗在中原,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于9月21日至27日在郑州举办。以诗为引,遍寻河南风物;以诗为媒,书写时代华章。一首首诗歌,凝聚着河南文旅奋进的力量。

      诗歌故乡文运昌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诗言志,歌永言。中原大地,拥有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诗歌传统。

      9月17日,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地理的淇河很短,文化的淇河很长,从《诗经》深处,一直流淌至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其中100多篇出自河南。《周南》《卫风》《郑风》《陈风》中有很多名篇描绘河南的风景,吟咏中原的风土人情。

      《诗经》在河南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孕育了璀璨的诗歌百花园。

      文艺评论家孙荪说,汉魏时期文学走向独立,诗歌创作兴盛。“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均为河南诗人,他们参与了“建安风骨”的塑造。“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向秀、阮咸、山涛四位河南名士,在肆意酣畅的竹林对饮中,将一代诗风改写为清峻模样。陈郡(今河南太康)的谢氏家族留恋山水,谢灵运成为山水诗派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的河南诗人,用他们的才情,写就了半个大唐。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景春统计,在《全唐诗》2200多名诗人中,属中原河南籍的有350多人,可见中原地区的诗歌文化之繁盛。宋之问、杜审言、崔颢、杜甫、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人的名字在诗歌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大运河成就了洛阳、开封的繁荣,也促进了诗词的发展传播。宋词的出现,让河南再一次成为诗歌创作的重镇。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诞生在河南,更多诗人曾到河南游历、生活,将河南的山水景色、风土人情加以摹写,在诗歌领域创造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横空出世。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一大批诗人,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人文精神的诗歌创作群体。

      郑州、开封、洛阳、信阳等全省的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诗人群体、诗歌组织,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

      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说,多年来,河南省诗歌学会坚持举办黄河诗会,长期举办诗歌朗诵、诗歌沙龙、诗歌分享活动,目的就在于使诗歌走向大众、让大众进入诗歌。

      诗歌磅礴文旅力量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新郑的“郑风苑”建成开放20多年了。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鹤壁淇河的诗经旅游线路名气越来越大。

      溱洧之畔的新密,以传承诗经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为延伸的中华诗经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近年来,河南各地充分发掘当地的诗歌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诗词旅游,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延续当地文脉的浪漫之举。

      2023年“五一”假期,备受关注的曹操高陵对外开放,背诵曹操诗词免费入园成为吸引游客的风雅之事。

      今年暑假,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之后,无数游客跟随李白、杜甫、高适的足迹,到洛阳、登封、商丘等地赴一场顶级诗词盛宴。

      人们可以到洛阳体验“洛阳纸贵”“洛阳文章半天下”的辉煌;在商丘体验《汉乐府》民歌在中原传诵,和司马相如等名士在“梁园”谈诗论赋;在许昌丞相府感受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情怀;在焦作云台山约“竹林七贤”啸聚长吟,聆听《广陵散》千古绝唱。

      9月20日,河南省诗歌学会发布郑州十大诗歌打卡地,杜甫故里、刘禹锡公园、李商隐公园等上榜。

      郑州嵩山、巩义杜甫故里、荥阳刘禹锡公园和李商隐公园、新郑白居易文化公园、宜阳李贺故里、新野岑参故里等,与唐诗、唐代诗人有关的景点星罗棋布。“诗仙”李白在这里神游,“诗圣”杜甫从这里走出,“诗王”白居易在这里辗转,各路诗坛大家点评过的名山大川千年之后依然是游客的“诗和远方”。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掘出土后,成为开封旅游、研学的热点。开封清明上河园、朱仙镇岳飞庙、郑州博物馆苏轼碑刻、商丘应天书院、登封嵩阳书院、郏县三苏园、汤阴岳飞纪念馆等地弥漫着宋词的芬芳。宋词之美,沉香千年,宛如大河东去,把千年前的慷慨激昂、悲欢离合漂流到我们的面前。

      跟着诗词歌赋行走中原大地,与诗圣词豪隔空对话,在“老家河南”的城垣殿宇、寻常陌巷、山水之间,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一起畅享诗意人生,已经成为河南文旅的热门IP。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飞表示,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成为一届诗意与时尚相融合的诗歌盛会,通过本届诗歌节,将在全国全省掀起学诗、诵诗、写诗的热潮,营造诗之国度和爱诗、读诗、写诗的浓厚氛围。

      “让惊艳的目光向中原打量。”金秋时节,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让诗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诗意充盈我们的心灵世界。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