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网络文化的雅与俗丨焦点网谈
更新时间:2023-10-16 11:18:53    来源:今豫网言
雅与俗,就像一对双胞胎,从先秦文化诞生之初,已开始相伴相随。人们似乎都喜雅而厌俗,当你拿出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旁人说,真是雅作,你定会嘴上谦虚着“不敢当”,心里却美滋滋,而旁人若说,真是俗作,你肯定会不高兴,甚至引发反驳争吵。
而回到家,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才是常态。谁又能不食人间烟火呢?人谷为俗,是习惯、也是风俗,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本身就是俗。所以当文化遇见网络,当雅碰上俗,我们讨论的“网络文化”话题就很值得说了。
一 
先说文化,文化可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作为新时代新人,我们并不是旁观者,而是肩负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在我们心中,一个屈原,抵过所有的楚王,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抵过千万篇奏章,一幅清明上河图,抵过无数的金银,这就是文化的价值,文化的分量。说到底,文化即精神,文化即思想,文化即意识,文化即历史,文化即气象。文化正如一条奔流不息、绵长永久的河流,上游是过去最宝贵的精华,下游是最开阔的未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爱护和创造当前这一片清碧的水域。
我们有幸拥有唐诗宋词,有幸拥有那么多的爱国英雄、民族脊梁,他们的传世名言久久回荡耳畔,我们不禁要想,如今的人们要留给后人什么经典?在哲学、思想、文学、制度,以及现代的影视、音乐、潮流等等文化艺术领域,我们能创新创造什么?



西安大雁塔步行街 图源:视觉中国

再说网络,互联网来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可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生态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深刻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也在推动我们持续培育网络文化。 
今天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遨游,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往俗了看,互联网就是一个乱哄哄的大广场,往雅了看,互联网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声鼎沸、热门非凡的繁华人间呢? 
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文化曾作出重要论述,建设网络强国,其中有一条要有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这是一道必答题。
二 
网络文化千姿百态,难以一言而蔽之,甚至可以说只要在网络上流行传播的都是网络文化,但当前总的来看,网络文化的内核还是大众文化,是年轻人的文化,是草根文化。
网络文化有玩“梗”的特点。从微博热搜榜到个人朋友圈,每个人都热衷当一个段子手,当你能第一时间get到笑点,网络文化才会接纳你,你也就拥有了“网感”。在网络上,大家没大没小,习惯于戏谑解构,青春尽情绽放,个性自由张扬。听不懂梗,你就“奥特”了。网络文化有共同创作的特点。无论是二次元,还是鬼畜,脑洞大开是常态,跨界混搭才好玩。互联网是一个最佳的交流空间,大家因爱好而聚集,观点互相碰撞,各种形态进化极快,各种新潮层出不穷。比如,哔哩哔哩视频网就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创新的突出代表,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在平台上做up主,无论是科普、分享、教学或是创作出《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优秀的宣传片,无疑都打破了互联网文化的圈层,真正做到了“出圈”,由于各类文化的汇集,b站真正成为了“万能”网站,几乎在搜索引擎里可以搜到所有你想看的。 



被无线技术包围 图源:视觉中国

网络文化有公众关注的特点。网络平台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流量,就是是否吸引眼球,谁有了话题度,大家就会关注议论谁。好的文化现象,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公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而坏的文化现象,可以将现实中分散的丑恶问题极端地、集中地表现出来,比如网络暴力就是典型的表现。
很多现象可以用好与坏评价,但雅与俗并不能简单以好与坏定论。就像吃大蒜与喝咖啡,谁比谁高尚?就像听相声与听歌剧,谁比谁高等?豫剧俗吗?观众正是喜欢这股朴实爽利劲儿。唐宫夜宴雅吗?大家正是喜欢她们活泼顽皮的样子。
唐诗为什么好?好就好在风格各异、气象万千,既有李商隐这样的朦胧派,又有李白这样的狂放派,既有杜甫这样的写实派,又有李贺这样的幻想派,而白居易又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稹来了个通俗易懂派。
所以,雅与俗是会互相转化的。阳春白雪能飞到寻常百姓家,下里巴人也能登上所谓“大雅之堂”。这里面既会有岁月变迁的因素,也常有观点更迭的可能。各种时尚潮流,不是几十年一个轮回吗?只有各自偏好受众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人说,你这些观点不是和稀泥吗?这不是和稀泥,而是不能狭窄偏激,无论是互联网文化,还是现代社会文明,其共同需要具备的特征,都离不开包容、平等、理解、尊重、自由、开放。 
再雅的文化,也要通俗性表达,否则就会曲高和寡。昆曲高雅吧?但只在小亭子、小台子上唱,有几个人能听到?而借助直播,一场便有成千上万人听,这才能有更多人被“种草”。传统舞蹈优雅吧?但多年来默默无闻,只有创新形式,借助热门栏目来个水下洛神,才引来了这无数“刷屏”。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都不能建造壁垒、固步自封、不求改变。



昆曲演员 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每一项文化艺术都有其创作与传播规律,但通俗性表达、趣味性表达是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余华、罗翔、戴建业等大家化身网红,他们的知识和声音自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扩散。 
再俗的文化,也要符合道德,不能触碰红线。就像雅与俗不是对立的,一贯喜欢雅的“精英”也不能对大多喜欢俗的“大众”有高高在上心态,指点可以,但别指指点点,要如同治水一样,多疏少堵。以网络短视频为例,一本正经讲哲学的,肯定没有美女变装的点击点赞量高,这很正常。有质感的大片当然好,而小成本的、粗糙的大众自拍短剧也得允许存在。雅自带精致,有引导性,那便自觉地精益求精。但俗也没有错,只是俗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不能“三俗”,哪“三俗”?主要指庸俗、低俗、媚俗。
比如,互联网上有一些剧情偏套路化、爽化、丧化,但只要不是三观扭曲走偏,不宣扬丑恶,不虚假卖惨,这种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一部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应一味地看不起,甚至一禁了之,而是合理引导,使其能够融入健康向上网络文化之中。
作为职能监管部门,以及各大平台,要打击整治的,重点是黑公关、网络水军、造谣攻击、人肉搜索等“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内容,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雅文化也好,俗文化也罢,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雅与俗是太极图的两条鱼,相互提供营养。说到底,网络文化既需要雅,也需要俗,但无论是俗或雅,正能量是主流,向上向善是大方向。每种受众都需要被看见,这就是接地气、大众化。



茶文化 图源:视觉中国

中华神州是红色江山,人民群众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在这里的网络生态中,我们要反对特权、反对欺压、反对傲慢、反对偏见,我们呼唤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创作的文化作品,欢迎扎根本土、纪录时代,讲述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是彰显文化自信、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更容易和观众产生精神共鸣,才更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化。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底气,通过我们接棒努力,一定能够展示出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清风徐来天地明,百花齐放满园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网络文化的雅与俗丨焦点网谈
2023-10-16 11:18:53    来源:今豫网言
雅与俗,就像一对双胞胎,从先秦文化诞生之初,已开始相伴相随。人们似乎都喜雅而厌俗,当你拿出自己的文章或书画,旁人说,真是雅作,你定会嘴上谦虚着“不敢当”,心里却美滋滋,而旁人若说,真是俗作,你肯定会不高兴,甚至引发反驳争吵。
而回到家,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才是常态。谁又能不食人间烟火呢?人谷为俗,是习惯、也是风俗,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本身就是俗。所以当文化遇见网络,当雅碰上俗,我们讨论的“网络文化”话题就很值得说了。
一 
先说文化,文化可太重要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作为新时代新人,我们并不是旁观者,而是肩负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在我们心中,一个屈原,抵过所有的楚王,一首岳飞的满江红,抵过千万篇奏章,一幅清明上河图,抵过无数的金银,这就是文化的价值,文化的分量。说到底,文化即精神,文化即思想,文化即意识,文化即历史,文化即气象。文化正如一条奔流不息、绵长永久的河流,上游是过去最宝贵的精华,下游是最开阔的未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爱护和创造当前这一片清碧的水域。
我们有幸拥有唐诗宋词,有幸拥有那么多的爱国英雄、民族脊梁,他们的传世名言久久回荡耳畔,我们不禁要想,如今的人们要留给后人什么经典?在哲学、思想、文学、制度,以及现代的影视、音乐、潮流等等文化艺术领域,我们能创新创造什么?



西安大雁塔步行街 图源:视觉中国

再说网络,互联网来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可谓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生态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深刻改变我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也在推动我们持续培育网络文化。 
今天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遨游,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往俗了看,互联网就是一个乱哄哄的大广场,往雅了看,互联网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声鼎沸、热门非凡的繁华人间呢? 
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文化曾作出重要论述,建设网络强国,其中有一条要有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这是一道必答题。
二 
网络文化千姿百态,难以一言而蔽之,甚至可以说只要在网络上流行传播的都是网络文化,但当前总的来看,网络文化的内核还是大众文化,是年轻人的文化,是草根文化。
网络文化有玩“梗”的特点。从微博热搜榜到个人朋友圈,每个人都热衷当一个段子手,当你能第一时间get到笑点,网络文化才会接纳你,你也就拥有了“网感”。在网络上,大家没大没小,习惯于戏谑解构,青春尽情绽放,个性自由张扬。听不懂梗,你就“奥特”了。网络文化有共同创作的特点。无论是二次元,还是鬼畜,脑洞大开是常态,跨界混搭才好玩。互联网是一个最佳的交流空间,大家因爱好而聚集,观点互相碰撞,各种形态进化极快,各种新潮层出不穷。比如,哔哩哔哩视频网就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创新的突出代表,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在平台上做up主,无论是科普、分享、教学或是创作出《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优秀的宣传片,无疑都打破了互联网文化的圈层,真正做到了“出圈”,由于各类文化的汇集,b站真正成为了“万能”网站,几乎在搜索引擎里可以搜到所有你想看的。 



被无线技术包围 图源:视觉中国

网络文化有公众关注的特点。网络平台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流量,就是是否吸引眼球,谁有了话题度,大家就会关注议论谁。好的文化现象,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公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而坏的文化现象,可以将现实中分散的丑恶问题极端地、集中地表现出来,比如网络暴力就是典型的表现。
很多现象可以用好与坏评价,但雅与俗并不能简单以好与坏定论。就像吃大蒜与喝咖啡,谁比谁高尚?就像听相声与听歌剧,谁比谁高等?豫剧俗吗?观众正是喜欢这股朴实爽利劲儿。唐宫夜宴雅吗?大家正是喜欢她们活泼顽皮的样子。
唐诗为什么好?好就好在风格各异、气象万千,既有李商隐这样的朦胧派,又有李白这样的狂放派,既有杜甫这样的写实派,又有李贺这样的幻想派,而白居易又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稹来了个通俗易懂派。
所以,雅与俗是会互相转化的。阳春白雪能飞到寻常百姓家,下里巴人也能登上所谓“大雅之堂”。这里面既会有岁月变迁的因素,也常有观点更迭的可能。各种时尚潮流,不是几十年一个轮回吗?只有各自偏好受众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人说,你这些观点不是和稀泥吗?这不是和稀泥,而是不能狭窄偏激,无论是互联网文化,还是现代社会文明,其共同需要具备的特征,都离不开包容、平等、理解、尊重、自由、开放。 
再雅的文化,也要通俗性表达,否则就会曲高和寡。昆曲高雅吧?但只在小亭子、小台子上唱,有几个人能听到?而借助直播,一场便有成千上万人听,这才能有更多人被“种草”。传统舞蹈优雅吧?但多年来默默无闻,只有创新形式,借助热门栏目来个水下洛神,才引来了这无数“刷屏”。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都不能建造壁垒、固步自封、不求改变。



昆曲演员 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每一项文化艺术都有其创作与传播规律,但通俗性表达、趣味性表达是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余华、罗翔、戴建业等大家化身网红,他们的知识和声音自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扩散。 
再俗的文化,也要符合道德,不能触碰红线。就像雅与俗不是对立的,一贯喜欢雅的“精英”也不能对大多喜欢俗的“大众”有高高在上心态,指点可以,但别指指点点,要如同治水一样,多疏少堵。以网络短视频为例,一本正经讲哲学的,肯定没有美女变装的点击点赞量高,这很正常。有质感的大片当然好,而小成本的、粗糙的大众自拍短剧也得允许存在。雅自带精致,有引导性,那便自觉地精益求精。但俗也没有错,只是俗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不能“三俗”,哪“三俗”?主要指庸俗、低俗、媚俗。
比如,互联网上有一些剧情偏套路化、爽化、丧化,但只要不是三观扭曲走偏,不宣扬丑恶,不虚假卖惨,这种视频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一部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应一味地看不起,甚至一禁了之,而是合理引导,使其能够融入健康向上网络文化之中。
作为职能监管部门,以及各大平台,要打击整治的,重点是黑公关、网络水军、造谣攻击、人肉搜索等“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内容,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雅文化也好,俗文化也罢,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雅与俗是太极图的两条鱼,相互提供营养。说到底,网络文化既需要雅,也需要俗,但无论是俗或雅,正能量是主流,向上向善是大方向。每种受众都需要被看见,这就是接地气、大众化。



茶文化 图源:视觉中国

中华神州是红色江山,人民群众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在这里的网络生态中,我们要反对特权、反对欺压、反对傲慢、反对偏见,我们呼唤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创作的文化作品,欢迎扎根本土、纪录时代,讲述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是彰显文化自信、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更容易和观众产生精神共鸣,才更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化。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底气,通过我们接棒努力,一定能够展示出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清风徐来天地明,百花齐放满园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