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④丨古代的粮食如何计量?来这座博物馆体验农耕文明
更新时间:2023-10-23 21:13:28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你知道吗,在河南的许多高校里,藏着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各校学科专业为依托,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中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即日起,大河网推出“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系列报道,带领网友探访河南各大高校里的博物馆,寻找身边的“宝贝”,感受厚重河南的历史文脉。

大河网讯 斛、斗、升、合……你都知道古代有哪些计量粮食的器具?它们又是如何使用的?10月23日,大河网记者来到位于河南工业大学的中国粮食博物馆,了解这些器具背后的故事。

中国粮食博物馆

古代用什么器具盛装粮食?

步入馆中的天地精华展区,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古代用来计量粮食的器具:斛、斗、升、合。它们浑身布满岁月的痕迹,但仍给人以做工考究的感觉。“这些是古代用来盛装粮食的容器,有不同规格的容量,在北宋之前,一斛等于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在北宋之后,一石等于两斛,一斛也就等于五斗。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中国粮食博物馆展陈部主任李晓军介绍。

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记者看到一个斛上面雕刻着“校准府斛”四个字。“这是一个官斛,是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每一个粮店里使用的斛都需要用官斛进行校准。”李晓军说,而对于官斛的校准则依靠其内侧有一块方木,官府会定期的通过调整方木的位置、大小,来确保校准府斛的精准,比如我们看到这个圆斛外表有很多的印章,这就是每次校验后留下的一个印记。

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斛

没有计算器的古代,粮食交易是如何完成的?在天地精华展区的拐角处,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把精致的算盘,据李晓军介绍,这是古代用来进行粮食交易的计算工具,它的外形和普通的算盘是一样的,只是上面的单位换做了粮食专用单位—— 合(ge)、升、斗、石。

从古老的斛、斗、升等粮食称量器具,到粮食生产加工器械的发展演变,中国粮食博物馆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粮食的发展。

古代用来量取粮食的器具——升

据了解,中国粮食博物馆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于2014年面向公众开放,其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两个基本展陈区以中国粮食博物馆大纲规划的十大展区中的“第一展区 天地精华”和“第八展区 文明之舟”为主要内容进行展陈规划。

第一展区“天地精华”展区,重点展示了人类从狩猎时代、采摘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过渡情况、五谷的概念、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格局与演变、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未来粮食的发展等。第八展区“文明之舟”展区,展示粮食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有粮食与农业、粮食与战争、粮食与灾荒、粮食与粮证、粮食与民俗、粮食与文艺等方面的关系和国家粮食管理机构沿革等。

“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粮食文化相伴而生”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是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宝库,也是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的公共场所。

中国粮食博物馆馆长李国仓说:“中国粮食博物馆是河南工业大学保护和传承中国粮食文明的重要殿堂,是展示学校粮食文化软实力的会客厅,同时也是学校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文化的精神硬核。”

古代行军粮仓模型

据了解,河南工业大学前身是郑州粮食学院,是亚洲唯一的粮食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因‘粮’而立、为‘粮’而育的粮食类本科高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保护、弘扬粮食文化。”李国仓说。

“中国粮食博物馆在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师会在博物馆做科研项目,解决在研究粮食文化、保存、传承、弘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把自己的作业实践带到博物馆来,把博物馆当做实践教学基地。”李国仓说,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了解粮食文化、弘扬粮食文化、传播粮食文化,让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与粮食文化相伴而生。

小麦丰收后的打麦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精心打造博物馆科普教育品牌,以粮食文化研究为核心,开发设计粮食文化育人课程和文创产品、举办科普展览和社会教育等系列活动,打造中国粮食博物馆科普教育品牌。”李国仓说,同时也会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高参观获得感,加装VR、AR设备以及体验区,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场所。

谈及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国仓说,未来,中国粮食博物馆将成为国家粮食文化展示中心、粮食行业发展的研究中心、粮食科技成果的推介发布中心、国内外行业学术合作交流中心,成为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重要文化基地。(文字、视频/张家祺 李连凡 丁赛赛 海报/张谷臻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④丨古代的粮食如何计量?来这座博物馆体验农耕文明
    2023-10-23 21:13:28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你知道吗,在河南的许多高校里,藏着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各校学科专业为依托,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中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即日起,大河网推出“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系列报道,带领网友探访河南各大高校里的博物馆,寻找身边的“宝贝”,感受厚重河南的历史文脉。

    大河网讯 斛、斗、升、合……你都知道古代有哪些计量粮食的器具?它们又是如何使用的?10月23日,大河网记者来到位于河南工业大学的中国粮食博物馆,了解这些器具背后的故事。

    中国粮食博物馆

    古代用什么器具盛装粮食?

    步入馆中的天地精华展区,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古代用来计量粮食的器具:斛、斗、升、合。它们浑身布满岁月的痕迹,但仍给人以做工考究的感觉。“这些是古代用来盛装粮食的容器,有不同规格的容量,在北宋之前,一斛等于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在北宋之后,一石等于两斛,一斛也就等于五斗。官府向纳户征收田粮、佃户向田主缴纳租米,均用斛、斗、升来计量。”中国粮食博物馆展陈部主任李晓军介绍。

    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记者看到一个斛上面雕刻着“校准府斛”四个字。“这是一个官斛,是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每一个粮店里使用的斛都需要用官斛进行校准。”李晓军说,而对于官斛的校准则依靠其内侧有一块方木,官府会定期的通过调整方木的位置、大小,来确保校准府斛的精准,比如我们看到这个圆斛外表有很多的印章,这就是每次校验后留下的一个印记。

    古代朝廷发下来的标准量器——斛

    没有计算器的古代,粮食交易是如何完成的?在天地精华展区的拐角处,一张老旧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把精致的算盘,据李晓军介绍,这是古代用来进行粮食交易的计算工具,它的外形和普通的算盘是一样的,只是上面的单位换做了粮食专用单位—— 合(ge)、升、斗、石。

    从古老的斛、斗、升等粮食称量器具,到粮食生产加工器械的发展演变,中国粮食博物馆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中国粮食的发展。

    古代用来量取粮食的器具——升

    据了解,中国粮食博物馆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项目,于2014年面向公众开放,其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两个基本展陈区以中国粮食博物馆大纲规划的十大展区中的“第一展区 天地精华”和“第八展区 文明之舟”为主要内容进行展陈规划。

    第一展区“天地精华”展区,重点展示了人类从狩猎时代、采摘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过渡情况、五谷的概念、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格局与演变、美洲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未来粮食的发展等。第八展区“文明之舟”展区,展示粮食与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有粮食与农业、粮食与战争、粮食与灾荒、粮食与粮证、粮食与民俗、粮食与文艺等方面的关系和国家粮食管理机构沿革等。

    “让更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与粮食文化相伴而生”

    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橱窗,是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宝库,也是对公众进行文化普及的公共场所。

    中国粮食博物馆馆长李国仓说:“中国粮食博物馆是河南工业大学保护和传承中国粮食文明的重要殿堂,是展示学校粮食文化软实力的会客厅,同时也是学校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文化的精神硬核。”

    古代行军粮仓模型

    据了解,河南工业大学前身是郑州粮食学院,是亚洲唯一的粮食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粮食行业的“黄埔军校”。“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因‘粮’而立、为‘粮’而育的粮食类本科高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保护、弘扬粮食文化。”李国仓说。

    “中国粮食博物馆在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师会在博物馆做科研项目,解决在研究粮食文化、保存、传承、弘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把自己的作业实践带到博物馆来,把博物馆当做实践教学基地。”李国仓说,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了解粮食文化、弘扬粮食文化、传播粮食文化,让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与粮食文化相伴而生。

    小麦丰收后的打麦场景

    “接下来,我们将精心打造博物馆科普教育品牌,以粮食文化研究为核心,开发设计粮食文化育人课程和文创产品、举办科普展览和社会教育等系列活动,打造中国粮食博物馆科普教育品牌。”李国仓说,同时也会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高参观获得感,加装VR、AR设备以及体验区,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场所。

    谈及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国仓说,未来,中国粮食博物馆将成为国家粮食文化展示中心、粮食行业发展的研究中心、粮食科技成果的推介发布中心、国内外行业学术合作交流中心,成为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重要文化基地。(文字、视频/张家祺 李连凡 丁赛赛 海报/张谷臻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