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近日,随着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今年秋粮生产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毕,秋粮喜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的好消息传出。
洛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洛阳市秋粮作物播种面积409.16万亩,平均单产369.46公斤,较去年增加9.67%,较秋粮单产历史最高年份多29.89公斤,创单产历史新高;秋粮总产151.17万吨,较去年增加14.19万吨,增加10.36%,较历史最高年份多12.12万吨,创秋粮总产历史新高。
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表示:“秋粮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以秋补夏’目标,秋粮丰收充分彰显了洛阳农技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敢于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
抓指导,服务秋粮生产全过程
今年夏播以来,洛阳市第一时间制定下发《洛阳市2023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做好秋粮中后期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秋粮作物适时收获技术指导意见》等十余项覆盖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作物生长全环节的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开展选用良种、适期精播、田间科学管理、适时收获、防灾减灾等。
秋粮不收获,服务不停歇。在秋作物生长全生育期,洛阳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始终奔走在生产一线,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查苗情、查虫情、查病情,把科学种田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把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
“三秋”前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洛阳市及时制定发布《关于做好降雨天气应对的紧急通知》《洛阳市2023年应对持续阴雨天气玉米机收减灾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等7份防灾减灾预案通知,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奔赴各县开展情况调查、分类技术指导、抢时收获等。成立机收应急服务队,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热线电话、跨区接待服务站等,及时协调解决收割、烘干、晾晒等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据统计,“三秋”期间洛阳市培训农机手、修理工2823人,检修各类农机具2.68万台,出动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种农机具11.8万台套,机收率达85.78%。
做示范,引领农技推广快发展
今年,洛阳市把典型示范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农技推广工作分解落实为19个重点工作项目,以项目为驱动,精准发力,激发内生动力,让典型示范项目出新彩、出精彩,全面推动农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春播时,积极引进外地双垄覆膜、控旺等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脱毒薯苗+深耕起垄覆膜+精准施肥+膜下滴灌+人工单行平栽+绿色防控+机械收获”及“深耕起垄覆膜+膜下滴灌+人工浅栽平栽薯苗+绿色防控+无人机‘一喷多防’+机械收获”技术模式。经测产,前者鲜薯产量2720公斤/亩,亩产值达6528元,后者产量2111.9公斤/亩,亩产值达5913元。
汝阳县内埠镇内埠村实施“2023年洛阳市谷子宽窄行种植及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示范”项目示范。示范方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了谷子全程机械化。在谷子成熟时,专家按三点取样法实地测得,测产结果:示范方谷子创下亩产620.9公斤纪录,比该示范方常年平均单产350公斤,亩增产270公斤,增幅77.1%,喜获大丰收。
该示范地承包人曹宪伟高兴地写下了“打油诗”:谷子要想产量高,得靠科技来拔高;精量播种宽窄行,丰收还看示范方。
搞融合,农机农艺牵手促增收
农机农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洛阳围绕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调农机农艺要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并相继制定了“洛阳市玉米、大豆、谷子、红薯单产提升的技术要点”,重点推广“玉米增密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夏大豆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谷子宽窄行种植暨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红薯膜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等配套技术实施方案。
在生产过程中,又陆续下发《夏玉米精量播种晚收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指导意见,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节本高效、简化栽培的目的。
孟津区会盟镇扣西村是洛阳市农技中心设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业机械化提升项目示范基地。该中心全程指导孟津区龙飞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大豆玉米5∶3模式,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引进和改良先进机具装备,严格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采用智能无人拖拉机机耕机播技术、北斗导航辅助系统、无人机病虫绿色统一防控等配套技术,让农机农艺紧密结合,探索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同种植模式。
“良种良法配套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农机的运用则是提高产量效率的关键。”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介绍,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方式,为农业增产增效找到了实现目标的路线图。这一势头令人鼓舞,也为洛阳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广经验和模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随着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今年秋粮生产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毕,秋粮喜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的好消息传出。
洛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洛阳市秋粮作物播种面积409.16万亩,平均单产369.46公斤,较去年增加9.67%,较秋粮单产历史最高年份多29.89公斤,创单产历史新高;秋粮总产151.17万吨,较去年增加14.19万吨,增加10.36%,较历史最高年份多12.12万吨,创秋粮总产历史新高。
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表示:“秋粮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以秋补夏’目标,秋粮丰收充分彰显了洛阳农技人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敢于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
抓指导,服务秋粮生产全过程
今年夏播以来,洛阳市第一时间制定下发《洛阳市2023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做好秋粮中后期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秋粮作物适时收获技术指导意见》等十余项覆盖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作物生长全环节的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开展选用良种、适期精播、田间科学管理、适时收获、防灾减灾等。
秋粮不收获,服务不停歇。在秋作物生长全生育期,洛阳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始终奔走在生产一线,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查苗情、查虫情、查病情,把科学种田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把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通过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科学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
“三秋”前期遇到连阴雨天气,洛阳市及时制定发布《关于做好降雨天气应对的紧急通知》《洛阳市2023年应对持续阴雨天气玉米机收减灾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等7份防灾减灾预案通知,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奔赴各县开展情况调查、分类技术指导、抢时收获等。成立机收应急服务队,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热线电话、跨区接待服务站等,及时协调解决收割、烘干、晾晒等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据统计,“三秋”期间洛阳市培训农机手、修理工2823人,检修各类农机具2.68万台,出动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种农机具11.8万台套,机收率达85.78%。
做示范,引领农技推广快发展
今年,洛阳市把典型示范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农技推广工作分解落实为19个重点工作项目,以项目为驱动,精准发力,激发内生动力,让典型示范项目出新彩、出精彩,全面推动农技工作高质量发展。
春播时,积极引进外地双垄覆膜、控旺等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脱毒薯苗+深耕起垄覆膜+精准施肥+膜下滴灌+人工单行平栽+绿色防控+机械收获”及“深耕起垄覆膜+膜下滴灌+人工浅栽平栽薯苗+绿色防控+无人机‘一喷多防’+机械收获”技术模式。经测产,前者鲜薯产量2720公斤/亩,亩产值达6528元,后者产量2111.9公斤/亩,亩产值达5913元。
汝阳县内埠镇内埠村实施“2023年洛阳市谷子宽窄行种植及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示范”项目示范。示范方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了谷子全程机械化。在谷子成熟时,专家按三点取样法实地测得,测产结果:示范方谷子创下亩产620.9公斤纪录,比该示范方常年平均单产350公斤,亩增产270公斤,增幅77.1%,喜获大丰收。
该示范地承包人曹宪伟高兴地写下了“打油诗”:谷子要想产量高,得靠科技来拔高;精量播种宽窄行,丰收还看示范方。
搞融合,农机农艺牵手促增收
农机农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洛阳围绕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强调农机农艺要紧密结合、融合发展,并相继制定了“洛阳市玉米、大豆、谷子、红薯单产提升的技术要点”,重点推广“玉米增密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夏大豆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谷子宽窄行种植暨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红薯膜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等配套技术实施方案。
在生产过程中,又陆续下发《夏玉米精量播种晚收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指导意见,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节本高效、简化栽培的目的。
孟津区会盟镇扣西村是洛阳市农技中心设立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业机械化提升项目示范基地。该中心全程指导孟津区龙飞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大豆玉米5∶3模式,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引进和改良先进机具装备,严格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核心技术,采用智能无人拖拉机机耕机播技术、北斗导航辅助系统、无人机病虫绿色统一防控等配套技术,让农机农艺紧密结合,探索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同种植模式。
“良种良法配套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基础,农机的运用则是提高产量效率的关键。”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阮祥鸣介绍,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方式,为农业增产增效找到了实现目标的路线图。这一势头令人鼓舞,也为洛阳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广经验和模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