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三门峡打造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
更新时间:2023-11-16 21:07:21    来源:人民日报

345.jpg?x-oss-process=style/w10报纸原文>>

22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图①: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杜 杰摄

图②: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资料图片

图③: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明云摄

深秋时节,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与百鸟、群山、村落、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壮美的生态画卷。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是“伴河而生”的——伴随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而设市建城。全市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分别占河南全省的28.9%、25.9%、42%,是依偎在母亲河臂弯里的一颗耀眼明珠,素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做大生态、做优生态、做强生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三门峡这颗黄河岸边的明珠日益璀璨。

筑牢幸福河生态屏障

近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湿地,三门峡黄河湿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40多只黑鹳。自今年7月以来,黑鹳多次飞抵三门峡黄河湿地。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有1000只左右,因数量稀少,被喻为“鸟中大熊猫”。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对栖息环境,特别是对觅食水域极其挑剔,一般栖息于河渠、溪流、湖泊、沼泽和草地,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核心任务是治理保护。三门峡坚决落实“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重大要求,突出抓好流域整治、水沙调控、生态涵养,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域内18条黄河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基本贯通,打造千里城市绿廊,实施库区30亿立方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强黄河主河道和塌岸塌滩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流经数个乡镇的弘农涧河,是三门峡市最大、全省第五大的黄河支流。说起这里的变化,常在河边散步的三门峡灵宝市民李战生感触颇深:“现在水清景美,以前有一个时期这里浑浊不堪、气味难闻,每次经过都想绕道走。”近年来,灵宝市强力实施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源头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污水处置,开展弘农涧河流域集中综合整治,大力发展林果业进行水土保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治理和河湖“清四乱”,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和水质。

10月10日清晨,在灵宝市弘农涧河思平桥段,20余只白鹭聚集在浅滩处,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飞翔,闲庭信步,惬意十足。弘农涧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Ⅱ-Ⅲ类之间,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目前,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超过30种。

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三门峡就进入“大天鹅时间”。三门峡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天鹅之乡”。白天鹅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6万余只,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三门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产业转型向绿向新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

10月8日,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年产10万吨PBT装置系统产品出口末端,工作人员对首批新产品进行智能化装袋作业,这标志着该公司10万吨/年PBT系列产品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经过数年发展,开祥化工已经拥有两条完备的煤化工产业链条,攻克技术难题,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以煤制衣’的重大突破。”公司总经理和进伟说,该项目以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丁二酸(酐)、己二酸等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聚合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近年来,三门峡产业转型向绿向新,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万亿引领、千亿提升、百亿新兴”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

10月12日,灵宝市200兆瓦/4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灵宝市首个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豫西电网运行稳定性,提高电力辅助调峰、调频能力及新能源消纳能力,将为灵宝市打造‘源网荷储’四维协同互动新型电力系统起到重大带动作用。”灵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宝丽说。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技赋能强动力、节能降碳增内力、转变观念聚合力,三门峡市坚持以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8月下旬,三门峡市山果演义智慧农业中心与马来西亚同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三门峡市“阳光玫瑰”葡萄首次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是三门峡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乡村振兴样板的生动缩影。三门峡市高质量编制《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规划》,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87.5%的沿黄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三门峡改革发展中最鲜明的底色、最充沛的养分。

10月14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组织的“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系列线下沙龙活动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举行,10余名“岛友”在逛博物馆、找考古盲盒中感受庙底沟文化的内涵底蕴,深刻了解中华史前文化的光辉灿烂。

“庙底沟博物馆的彩陶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当时人们在艺术上的尝试和极高造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辉煌。”来自郑州的“岛友”蔡艺彤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仰韶文化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央视兔年春晚主舞台,解锁文明密码,绽放满庭芳华。“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春节新时尚,庙底沟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万余人。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门峡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在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黄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积极构建“一带一廊”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站在这里,一眼望三省,观赏九曲黄河、长河落日、壮观云海。”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委员张展展说,每到周末、节假日,来东寨村观光打卡的游客可达五六千人,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村民增收。

东寨村依托黄河观景台,先后建成游客服务中心、观景长廊、停车场等,大棚采摘、农家乐、游乐园、特色小吃店等配套服务项目相继落成,乡村特色旅游日益火爆。

说起村里的变化,东寨村党支部书记陈银海满心喜悦:“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村开展了‘我与黄河合影’‘家庭畅玩无动力游乐园’‘文艺轻骑兵歌舞赞家乡’‘打乒乓赢门票’等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三门峡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三年倍增计划”,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创新、有机化贯通,持续深化“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红色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条。今年1至8月,三门峡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66.41%、77.94%,成为黄河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做好“河”文章(记者手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当前,三门峡正突出做好“河”这篇大文章,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三门峡在河南省率先建设高品质、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带动城市特色、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编辑:陈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三门峡打造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
    2023-11-16 21:07:21    来源:人民日报

    345.jpg?x-oss-process=style/w10报纸原文>>

    222.jpg?x-oss-process=style/w10

    图①: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杜 杰摄

    图②:三门峡黄河生态廊道。资料图片

    图③: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张明云摄

    深秋时节,奔流不息的黄河,在崤函大地上蜿蜒前行,与百鸟、群山、村落、田野共同勾勒出一幅和谐壮美的生态画卷。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站,三门峡市是“伴河而生”的——伴随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而设市建城。全市域内黄河主河道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分别占河南全省的28.9%、25.9%、42%,是依偎在母亲河臂弯里的一颗耀眼明珠,素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美誉。

    近年来,三门峡市持续做大生态、做优生态、做强生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奋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从“伴河而生”到“因河而兴”,三门峡这颗黄河岸边的明珠日益璀璨。

    筑牢幸福河生态屏障

    近日,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湿地,三门峡黄河湿地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40多只黑鹳。自今年7月以来,黑鹳多次飞抵三门峡黄河湿地。

    黑鹳是世界濒危鸟类,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有1000只左右,因数量稀少,被喻为“鸟中大熊猫”。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对栖息环境,特别是对觅食水域极其挑剔,一般栖息于河渠、溪流、湖泊、沼泽和草地,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核心任务是治理保护。三门峡坚决落实“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重大要求,突出抓好流域整治、水沙调控、生态涵养,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域内18条黄河一级支流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基本贯通,打造千里城市绿廊,实施库区30亿立方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强黄河主河道和塌岸塌滩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流经数个乡镇的弘农涧河,是三门峡市最大、全省第五大的黄河支流。说起这里的变化,常在河边散步的三门峡灵宝市民李战生感触颇深:“现在水清景美,以前有一个时期这里浑浊不堪、气味难闻,每次经过都想绕道走。”近年来,灵宝市强力实施弘农涧河城区至函谷关段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源头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和农村污水处置,开展弘农涧河流域集中综合整治,大力发展林果业进行水土保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河道治理和河湖“清四乱”,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和水质。

    10月10日清晨,在灵宝市弘农涧河思平桥段,20余只白鹭聚集在浅滩处,时而觅食嬉戏,时而展翅飞翔,闲庭信步,惬意十足。弘农涧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Ⅱ-Ⅲ类之间,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目前,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超过30种。

    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三门峡就进入“大天鹅时间”。三门峡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天鹅之乡”。白天鹅从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1.6万余只,栖息地由4处增加到9处,三门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产业转型向绿向新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

    10月8日,在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年产10万吨PBT装置系统产品出口末端,工作人员对首批新产品进行智能化装袋作业,这标志着该公司10万吨/年PBT系列产品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经过数年发展,开祥化工已经拥有两条完备的煤化工产业链条,攻克技术难题,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以煤制衣’的重大突破。”公司总经理和进伟说,该项目以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丁二酸(酐)、己二酸等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聚合工艺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近年来,三门峡产业转型向绿向新,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万亿引领、千亿提升、百亿新兴”的产业格局,努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

    10月12日,灵宝市200兆瓦/400兆瓦时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灵宝市首个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豫西电网运行稳定性,提高电力辅助调峰、调频能力及新能源消纳能力,将为灵宝市打造‘源网荷储’四维协同互动新型电力系统起到重大带动作用。”灵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宝丽说。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技赋能强动力、节能降碳增内力、转变观念聚合力,三门峡市坚持以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蝶变。

    8月下旬,三门峡市山果演义智慧农业中心与马来西亚同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三门峡市“阳光玫瑰”葡萄首次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是三门峡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乡村振兴样板的生动缩影。三门峡市高质量编制《三门峡市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专项规划》,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多个行政村,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为抓手,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着力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87.5%的沿黄乡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三门峡改革发展中最鲜明的底色、最充沛的养分。

    10月14日,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组织的“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系列线下沙龙活动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举行,10余名“岛友”在逛博物馆、找考古盲盒中感受庙底沟文化的内涵底蕴,深刻了解中华史前文化的光辉灿烂。

    “庙底沟博物馆的彩陶让我们看到了先民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现了当时人们在艺术上的尝试和极高造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辉煌。”来自郑州的“岛友”蔡艺彤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仰韶文化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央视兔年春晚主舞台,解锁文明密码,绽放满庭芳华。“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春节新时尚,庙底沟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万余人。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三门峡市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在以仰韶文化为标志的黄河文化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积极构建“一带一廊”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站在这里,一眼望三省,观赏九曲黄河、长河落日、壮观云海。”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党支部委员张展展说,每到周末、节假日,来东寨村观光打卡的游客可达五六千人,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村民增收。

    东寨村依托黄河观景台,先后建成游客服务中心、观景长廊、停车场等,大棚采摘、农家乐、游乐园、特色小吃店等配套服务项目相继落成,乡村特色旅游日益火爆。

    说起村里的变化,东寨村党支部书记陈银海满心喜悦:“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村开展了‘我与黄河合影’‘家庭畅玩无动力游乐园’‘文艺轻骑兵歌舞赞家乡’‘打乒乓赢门票’等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三门峡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三年倍增计划”,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坚持多元化培育、特色化创新、有机化贯通,持续深化“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红色教育”“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打造文旅全产业链条。今年1至8月,三门峡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78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66.41%、77.94%,成为黄河流域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

    做好“河”文章(记者手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当前,三门峡正突出做好“河”这篇大文章,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三门峡在河南省率先建设高品质、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打造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带动城市特色、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