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美丽河南建设进行时丨淮阳治水记
更新时间:2023-11-26 9:55:4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初冬时节,周口市淮阳区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很多珍稀鸟类来此栖息(11月19日摄)。杨正华 摄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到过水城淮阳的人,一定钟情她清秀的模样。然而,你可知道,因水成名的淮阳也曾“为水所困”?

  过去,由于封闭坑塘多、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排,多种污染物进入水域,淮阳城区及周边大面积水体变为黑臭水体,让水城失去了风采。

  欲突破“水困局”,需巧做“水文章”。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协同治理之路。

  今年早些时候,以淮阳区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工艺、数据参数为参考,中部六省审查通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淮阳的经验做法,为广大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标准”支撑。

  一个村

  处理每吨污水只要两毛多钱

  小雪过后,寒风乍起。11月23日,寂静的小村庄,因几名意外访客突然热闹起来。

  这个粉墙黛瓦的村子——郑集乡官路边村,最近成了不少钓鱼人偏爱的地方。不久前,周口市垂钓协会还在这里组织了一场钓鱼比赛。“参赛的有100多人,可热闹了!”官路边村党支部书记胡海笑着说。

  从村口往里走没多远,清澈的水塘就出现在眼前。塘边凉亭矗立,水面长满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岛,点缀着冬日的景色。

  “水塘长600多米,贯穿全村。没处理前是一塘臭水,大家想躲都没处躲。”胡海说。

  废弃坑塘是如何“脱胎换骨”的?跟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淮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宝勇的脚步,记者来到塘边一处花园。这里是让污水变清的“机关”——村级污水处理站所在地。

  “处理站采用‘生物填料+生态湿地’工艺,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每天能处理污水50吨,出水水质达到省地标一级排放标准。净化后的水用来浇花、养鱼都‘呱呱叫’,更别说回流坑塘生态补水了。”技术人员介绍。

  据了解,该小型污水处理站,可收集处理村里消防站、学校、医共体等单位和村民共约1500人产出的粪污水和生活废水。

  官路边村下辖8个自然村,作为淮阳区统筹推进的第一批黑臭水体整治村落,其中主村就建了2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每天污水处理站房顶铺设的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就基本可以满足治污设施运行需求,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仅两毛四分钱。

  一方塘

  臭水塘变成风景塘

  治塘先治水。水清了,污水断了来源,塘就清了、活了。

  淮阳区遵循源头截污控源、过程生态治理、末端综合利用的原则,把排污管网铺设到各家各户门前,实现农户粪污水和生活废水应收尽收,全面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带来的污染。

  来到郑集乡孟庄村,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池塘治理“有门道”。

  池塘边坡上铺着空心的六棱砖,砖下垫着专门从山东购买的滤布,池塘底部进行了系统清淤。在生态护坡、人工增氧、栽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一套池塘内部生态循环系统被搭建起来。

  “这样的池塘会呼吸,能实现自我修复,通过自净能力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技术人员陈乾科解释。

  治理完的池塘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以每年7000元的价格被承包了出去。昔日的“臭水塘”“闹心塘”,如今已变成大家喜爱的“致富塘”“风景塘”。

  一块屏

  自动运行“全能管家”

  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隐藏着淮阳区污水处理的“大脑”。走进智慧平台控制中心,一面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全区247个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除了定时巡查,技术人员只需通过手机连接智慧平台,即可操控远处的设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搭建智慧平台的基础上,淮阳区还根据村庄自然地理因素、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改善需求的不同,创新研究出7种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模式。”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介绍。

  坚持管护并重。采用生物填料、人工湿地等工艺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由第三方运维公司统一管理,对接智慧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治理。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九河共治”工程,累计治理河道35公里;总投资1.6亿元的沙颍河淮阳段生态经济带建设项目,让沙颍河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总投资12亿元的龙湖湿地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打通了水系通道,龙湖生态涵养功能显著增强……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各乡镇普遍建设污水处理厂,人口集中的村建设处理站,单独的医院和养老场所建设“小型三格+生态湿地”。“所有的设施都满足了经济、实用的需求,一直持续运行。”耿宝勇说。

  目前,淮阳区已建设各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47座,治理黑臭水体286处,污水治理率达到61%。治理后的水,成为农业灌溉和绿化用水,污泥堆成有机肥后,又能用于绿色、无公害生产,实现了循环利用。

  淮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路径”,先后入评河南省《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打造出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淮阳样板”。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美丽河南建设进行时丨淮阳治水记
2023-11-26 9:55:4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初冬时节,周口市淮阳区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很多珍稀鸟类来此栖息(11月19日摄)。杨正华 摄

  □本报记者 方化祎 李昊

  到过水城淮阳的人,一定钟情她清秀的模样。然而,你可知道,因水成名的淮阳也曾“为水所困”?

  过去,由于封闭坑塘多、雨污合流、生活污水直排,多种污染物进入水域,淮阳城区及周边大面积水体变为黑臭水体,让水城失去了风采。

  欲突破“水困局”,需巧做“水文章”。近年来,周口市淮阳区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协同治理之路。

  今年早些时候,以淮阳区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工艺、数据参数为参考,中部六省审查通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淮阳的经验做法,为广大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治理提供了“标准”支撑。

  一个村

  处理每吨污水只要两毛多钱

  小雪过后,寒风乍起。11月23日,寂静的小村庄,因几名意外访客突然热闹起来。

  这个粉墙黛瓦的村子——郑集乡官路边村,最近成了不少钓鱼人偏爱的地方。不久前,周口市垂钓协会还在这里组织了一场钓鱼比赛。“参赛的有100多人,可热闹了!”官路边村党支部书记胡海笑着说。

  从村口往里走没多远,清澈的水塘就出现在眼前。塘边凉亭矗立,水面长满水生植物的生态浮岛,点缀着冬日的景色。

  “水塘长600多米,贯穿全村。没处理前是一塘臭水,大家想躲都没处躲。”胡海说。

  废弃坑塘是如何“脱胎换骨”的?跟着周口市生态环境局淮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耿宝勇的脚步,记者来到塘边一处花园。这里是让污水变清的“机关”——村级污水处理站所在地。

  “处理站采用‘生物填料+生态湿地’工艺,提高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每天能处理污水50吨,出水水质达到省地标一级排放标准。净化后的水用来浇花、养鱼都‘呱呱叫’,更别说回流坑塘生态补水了。”技术人员介绍。

  据了解,该小型污水处理站,可收集处理村里消防站、学校、医共体等单位和村民共约1500人产出的粪污水和生活废水。

  官路边村下辖8个自然村,作为淮阳区统筹推进的第一批黑臭水体整治村落,其中主村就建了2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每天污水处理站房顶铺设的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就基本可以满足治污设施运行需求,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仅两毛四分钱。

  一方塘

  臭水塘变成风景塘

  治塘先治水。水清了,污水断了来源,塘就清了、活了。

  淮阳区遵循源头截污控源、过程生态治理、末端综合利用的原则,把排污管网铺设到各家各户门前,实现农户粪污水和生活废水应收尽收,全面消除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带来的污染。

  来到郑集乡孟庄村,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村的池塘治理“有门道”。

  池塘边坡上铺着空心的六棱砖,砖下垫着专门从山东购买的滤布,池塘底部进行了系统清淤。在生态护坡、人工增氧、栽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一套池塘内部生态循环系统被搭建起来。

  “这样的池塘会呼吸,能实现自我修复,通过自净能力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技术人员陈乾科解释。

  治理完的池塘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以每年7000元的价格被承包了出去。昔日的“臭水塘”“闹心塘”,如今已变成大家喜爱的“致富塘”“风景塘”。

  一块屏

  自动运行“全能管家”

  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隐藏着淮阳区污水处理的“大脑”。走进智慧平台控制中心,一面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全区247个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

  除了定时巡查,技术人员只需通过手机连接智慧平台,即可操控远处的设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搭建智慧平台的基础上,淮阳区还根据村庄自然地理因素、基础设施条件、环境改善需求的不同,创新研究出7种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模式。”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介绍。

  坚持管护并重。采用生物填料、人工湿地等工艺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由第三方运维公司统一管理,对接智慧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治理。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总投资5.5亿元的“九河共治”工程,累计治理河道35公里;总投资1.6亿元的沙颍河淮阳段生态经济带建设项目,让沙颍河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总投资12亿元的龙湖湿地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打通了水系通道,龙湖生态涵养功能显著增强……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各乡镇普遍建设污水处理厂,人口集中的村建设处理站,单独的医院和养老场所建设“小型三格+生态湿地”。“所有的设施都满足了经济、实用的需求,一直持续运行。”耿宝勇说。

  目前,淮阳区已建设各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47座,治理黑臭水体286处,污水治理率达到61%。治理后的水,成为农业灌溉和绿化用水,污泥堆成有机肥后,又能用于绿色、无公害生产,实现了循环利用。

  淮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七种路径”,先后入评河南省《美丽河南实践典型案例》、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打造出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淮阳样板”。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