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已有1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群众喜爱,被视作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
◇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再到非洲,历经十余年时间,少林考功大会已成为一项实打实的国际化活动,吸引全球各地的少林弟子和少林爱好者参与其中
◇中国少林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的过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缩影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圣志 张兴军 袁月明
在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区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学员表演中国功夫(2023年1月21日摄)。彭立军 摄
从“蜘蛛侠”到“乔峰”,世界各国人们的肤色不同,但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中国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早已“破圈”出海,风靡“世界武林”。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在1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少林文化薪火相传,禅武、禅修、禅医,滋养人们身心。
近年来,少林寺积极推动中国少林文化走出去,持续开展了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少林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的过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被认知、认可、认同的缩影。2006年5月,少林功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少林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顶层设计、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挖掘完善中国少林功夫的文化脉络和历史内涵。
以武为媒 少林“出海”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区,一座带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建筑吸引着来往人群的目光。这里是于2021年建成开放的少林寺文化中心。
北京时间6月25日,首届非洲少林考功大赛在此举行。少林拳、象形拳、通背拳、七星拳……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100余名少林“洋弟子”汇聚一堂,切磋武艺。
“少林非遗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3少林考功洲际大赛”六大洲第一站,非洲少林考功大赛顺利举办,以及少林非洲联合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少林文化在非洲的发展更为深入。
参赛项目包括少林段品制、少林传统拳、少林器械、集体项目、一招功等多个组别,均由少林功夫考功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评分,比赛严格按照少林考功大赛规程、少林功夫评判规则和秩序册进行,确保少林考功大赛的专业性。
全球统一规范的少林功夫标准体系——段品制,也首次落地非洲。在大赛期间,非洲22个国家的158位馆校协会负责人参加段品培训并接受考核,获得初段认证。
少林功夫段品制,是国家级非遗少林功夫传承体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规范升级版本。经过多年研发,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2018年至今,中国已有150个馆校3000位负责人和教练接受培训和考核。从2022年底以来,欧洲和北美也有130个馆校643位负责人和教练接受培训和考核,并获得初、中、高段位认证。
“考功”这项活动由来已久,是少林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年终大考”,旨在考察少林弟子、少林功夫习练者、少林文化爱好者的学修成果、技艺成就、心性智慧、社会担当等方面的文化获得与贡献,鼓励其勇猛精进、勤学不怠。
作为一项重要文化传统,随着近年来少林寺对外交流互动增强,考功也开始走出国门。
2012年9月,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分别在德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两地举办。期间,来自英国和欧盟21个国家的37个少林文化组织派出443名代表参加“考功大会”。海外考功,自此破冰。
此后,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再到非洲,历经十余年时间,少林考功大会已成为一项实打实的国际化活动,吸引全球各地的少林弟子和少林爱好者参与其中。
2022年初,少林寺联合五大洲少林文化中心发起“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少林功夫爱好者“云比武”。
越来越多的“洋弟子”也选择来到中国,在少林寺实地研习功夫,感受少林禅法,学习少林禅医,体会少林禅艺。
跨越地域、语言、民族、文化等多种差异,以武会友、全球考功,证明了中国少林功夫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少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已有1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群众喜爱,被视作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少林文化学者、少林寺官方网站负责人邹相说,“中国少林功夫、少林文化走出去,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走出去。”
交流互鉴 落地生根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占地仅6亩的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腹地,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海外访客,他们跟随少林僧人一起习武坐禅。
据了解,少林寺自2013年起开始承办“文化部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迄今已举办六届。每届都有20名左右非洲各国的“洋弟子”来到少林寺习武修禅,体验3个月少林生活。
不止非洲学员。2008年到2019年期间,每年有超过2000人次来自全球各地的洋弟子住在少林寺。
伊朗的马苏德·贾法里从小喜欢中国功夫。2006年,他来到少林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并获得少林寺颁发的象形拳证书。学武回国后,他创立了功夫培训和武术演艺集团,迄今已带出3000多名学员。
为了向伊朗民众进一步推广少林文化,马苏德·贾法里还先后拍摄了《红龙》《少林梦》等功夫主题电影。“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把中国武术的影响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马苏德·贾法里说。
纵观中国少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文化交流贯穿始终。
少林寺和中国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成果,这也是少林寺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近三十年来,少林寺持续开展民间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开设少林文化中心,将少林禅武医文化传授给“洋弟子”。
以少林功夫为传播载体和重要抓手,中国少林文化不仅“走出去”,更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被喜爱。
“目前,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有200多家,遍布五大洲主要国家。”邹相说,除中国少林功夫外,这些中心还开设养生功法、茶道、中文、中医针灸等特色课程,并将贴春联、包饺子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融入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中国少林文化爱好者、习练少林功夫者约1亿人,仅海外就约有6000万人。
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之一的美国少林拳法联盟创始人查理·马特拉说:“练习少林功夫让人更强壮、更灵活,也可以减压,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少林功夫背后的历史和哲学,更是博大精深,令人着迷。”据悉,该联盟已覆盖美国47个州,累计注册会员超过150万。
少林寺在海外推动少林功夫交流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引入中国文化和少林寺独有的健体方式,将中国少林文化的理念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
来自尼日尔的少林“洋弟子”伊布拉卢因曾自创诗歌《少林啊,我的梦》,写道:“中国少林,一处历史悠久且神秘莫测的圣地,将爱与欢乐的生活方式教授于我。”
“我每天都会做早课和冥想,这让我更专注工作。少林功夫不仅帮我锻炼了身体,还教会我如何快乐、平静地度过每一天。”俄罗斯弟子尤金妮娅说。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表示:“少林功夫除了教会我格斗技巧,还教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律意识。”学成之后,继续传播少林功夫和中国少林文化,已成为不少“洋弟子”的创业方式。
通过中国功夫了解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在外国人最常说的100个中国词语中,“少林”一词高居榜首。
随着中国少林文化在全球各地的弘扬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通过中国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认知中国、了解中国进而喜爱中国。
长期致力于中国少林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说,少林寺从历史角度和国际视野出发探路中外文化交流。
一方面,坚持传播与分享。中国少林文化“走出去”重在与他人分享中国文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分享中相互借鉴学习,共同进步。既突出中国少林文化的精髓,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互补、融通。
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而非简单“送出去”。既设立交流平台,常态化、可持续地弘扬、传播中国少林文化,重视让文化落地生根;也注重创新传播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并喜爱中国文化。
又一个清晨。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里,传出铿锵有力的“嘿”“哈”功夫习练声。
“少林寺文化中心不仅带来了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社区年轻人在这里通过学习激发起远大理想,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去中国学习深造。”附近居民马兰博说。
(《瞭望》2023年第49期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已有1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群众喜爱,被视作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
◇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再到非洲,历经十余年时间,少林考功大会已成为一项实打实的国际化活动,吸引全球各地的少林弟子和少林爱好者参与其中
◇中国少林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的过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缩影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圣志 张兴军 袁月明
在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区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学员表演中国功夫(2023年1月21日摄)。彭立军 摄
从“蜘蛛侠”到“乔峰”,世界各国人们的肤色不同,但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中国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早已“破圈”出海,风靡“世界武林”。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在1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少林文化薪火相传,禅武、禅修、禅医,滋养人们身心。
近年来,少林寺积极推动中国少林文化走出去,持续开展了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少林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开花的过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被认知、认可、认同的缩影。2006年5月,少林功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少林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顶层设计、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挖掘完善中国少林功夫的文化脉络和历史内涵。
以武为媒 少林“出海”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区,一座带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建筑吸引着来往人群的目光。这里是于2021年建成开放的少林寺文化中心。
北京时间6月25日,首届非洲少林考功大赛在此举行。少林拳、象形拳、通背拳、七星拳……来自22个非洲国家的100余名少林“洋弟子”汇聚一堂,切磋武艺。
“少林非遗走出去”是中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3少林考功洲际大赛”六大洲第一站,非洲少林考功大赛顺利举办,以及少林非洲联合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少林文化在非洲的发展更为深入。
参赛项目包括少林段品制、少林传统拳、少林器械、集体项目、一招功等多个组别,均由少林功夫考功国际级裁判和国家级裁判评分,比赛严格按照少林考功大赛规程、少林功夫评判规则和秩序册进行,确保少林考功大赛的专业性。
全球统一规范的少林功夫标准体系——段品制,也首次落地非洲。在大赛期间,非洲22个国家的158位馆校协会负责人参加段品培训并接受考核,获得初段认证。
少林功夫段品制,是国家级非遗少林功夫传承体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规范升级版本。经过多年研发,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2018年至今,中国已有150个馆校3000位负责人和教练接受培训和考核。从2022年底以来,欧洲和北美也有130个馆校643位负责人和教练接受培训和考核,并获得初、中、高段位认证。
“考功”这项活动由来已久,是少林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年终大考”,旨在考察少林弟子、少林功夫习练者、少林文化爱好者的学修成果、技艺成就、心性智慧、社会担当等方面的文化获得与贡献,鼓励其勇猛精进、勤学不怠。
作为一项重要文化传统,随着近年来少林寺对外交流互动增强,考功也开始走出国门。
2012年9月,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分别在德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两地举办。期间,来自英国和欧盟21个国家的37个少林文化组织派出443名代表参加“考功大会”。海外考功,自此破冰。
此后,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大洋洲再到非洲,历经十余年时间,少林考功大会已成为一项实打实的国际化活动,吸引全球各地的少林弟子和少林爱好者参与其中。
2022年初,少林寺联合五大洲少林文化中心发起“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少林功夫爱好者“云比武”。
越来越多的“洋弟子”也选择来到中国,在少林寺实地研习功夫,感受少林禅法,学习少林禅医,体会少林禅艺。
跨越地域、语言、民族、文化等多种差异,以武会友、全球考功,证明了中国少林功夫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少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已有15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广受世界各地人民群众喜爱,被视作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之一。”少林文化学者、少林寺官方网站负责人邹相说,“中国少林功夫、少林文化走出去,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走出去。”
交流互鉴 落地生根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占地仅6亩的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腹地,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海外访客,他们跟随少林僧人一起习武坐禅。
据了解,少林寺自2013年起开始承办“文化部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迄今已举办六届。每届都有20名左右非洲各国的“洋弟子”来到少林寺习武修禅,体验3个月少林生活。
不止非洲学员。2008年到2019年期间,每年有超过2000人次来自全球各地的洋弟子住在少林寺。
伊朗的马苏德·贾法里从小喜欢中国功夫。2006年,他来到少林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并获得少林寺颁发的象形拳证书。学武回国后,他创立了功夫培训和武术演艺集团,迄今已带出3000多名学员。
为了向伊朗民众进一步推广少林文化,马苏德·贾法里还先后拍摄了《红龙》《少林梦》等功夫主题电影。“通过电影,我们可以把中国武术的影响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马苏德·贾法里说。
纵观中国少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文化交流贯穿始终。
少林寺和中国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成果,这也是少林寺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近三十年来,少林寺持续开展民间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开设少林文化中心,将少林禅武医文化传授给“洋弟子”。
以少林功夫为传播载体和重要抓手,中国少林文化不仅“走出去”,更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被喜爱。
“目前,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有200多家,遍布五大洲主要国家。”邹相说,除中国少林功夫外,这些中心还开设养生功法、茶道、中文、中医针灸等特色课程,并将贴春联、包饺子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融入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中国少林文化爱好者、习练少林功夫者约1亿人,仅海外就约有6000万人。
海外少林文化中心之一的美国少林拳法联盟创始人查理·马特拉说:“练习少林功夫让人更强壮、更灵活,也可以减压,有利于身心健康。中国少林功夫背后的历史和哲学,更是博大精深,令人着迷。”据悉,该联盟已覆盖美国47个州,累计注册会员超过150万。
少林寺在海外推动少林功夫交流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引入中国文化和少林寺独有的健体方式,将中国少林文化的理念与当地主流文化相互融合。
来自尼日尔的少林“洋弟子”伊布拉卢因曾自创诗歌《少林啊,我的梦》,写道:“中国少林,一处历史悠久且神秘莫测的圣地,将爱与欢乐的生活方式教授于我。”
“我每天都会做早课和冥想,这让我更专注工作。少林功夫不仅帮我锻炼了身体,还教会我如何快乐、平静地度过每一天。”俄罗斯弟子尤金妮娅说。
来自喀麦隆的阿诺德表示:“少林功夫除了教会我格斗技巧,还教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律意识。”学成之后,继续传播少林功夫和中国少林文化,已成为不少“洋弟子”的创业方式。
通过中国功夫了解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在外国人最常说的100个中国词语中,“少林”一词高居榜首。
随着中国少林文化在全球各地的弘扬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通过中国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认知中国、了解中国进而喜爱中国。
长期致力于中国少林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说,少林寺从历史角度和国际视野出发探路中外文化交流。
一方面,坚持传播与分享。中国少林文化“走出去”重在与他人分享中国文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分享中相互借鉴学习,共同进步。既突出中国少林文化的精髓,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互补、融通。
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而非简单“送出去”。既设立交流平台,常态化、可持续地弘扬、传播中国少林文化,重视让文化落地生根;也注重创新传播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们接受并喜爱中国文化。
又一个清晨。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里,传出铿锵有力的“嘿”“哈”功夫习练声。
“少林寺文化中心不仅带来了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社区年轻人在这里通过学习激发起远大理想,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去中国学习深造。”附近居民马兰博说。
(《瞭望》2023年第49期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