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瑞贝卡加纳工厂总经理胡振兴
向非洲朋友讲述河南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胡振兴没想到,自己因一口“河南味儿”的英语火了。
今年10月,“80后河南大哥在非洲开会”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主人公胡振兴正在非洲给员工开会,流利的“河南版”英语表达,透着满满的自信。视频引发热议,网友直呼“太有才了!”
胡振兴来自河南许昌,是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加纳工厂总经理。12月19日,记者联系上胡振兴,他说,起初只是想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没想到这么多网友关注,得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外研社还特地给他寄来了《新概念英语》和《剑桥英语》。“许多在中国的加纳留学生还联系到我,想见面交流,我觉得挺开心的。”他说。
2014年,胡振兴被派往加纳工作,第一件事便是学英语。胡振兴说,沟通是基础,自己学英语几乎是从零开始,购买书籍、上网课学习、坚持日常说,先把身边接触到的物品的英语单词记下来,然后学习音标和英语常用句型。如今,胡振兴已经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和当地人交流,也从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成长为加纳工厂负责人。
胡振兴的“出圈”,折射出豫企“出海”步伐的加快。目前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而瑞贝卡作为发制品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出口额长期处于行业首位。瑞贝卡加纳工厂成立已超15年,员工超1200人。胡振兴说:“假发在非洲是刚需,我们的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畅销非洲市场。更重要的是,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人增收。”
这几年,胡振兴发现,越来越多河南老乡和他一样走出国门,越来越多河南企业走向世界。“河南人善良淳朴、踏实肯干,在海外也有口皆碑,都夸赞河南人‘中’‘实在’!”胡振兴说,得益于“走出去”的河南企业和河南人,许多加纳当地人也对河南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大家熟知的少林寺,非洲朋友还经常主动找他了解河南其他方面的情况。
新的一年,胡振兴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提高英语水平。他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会脚踏实地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坚持英语学习,向非洲朋友讲述河南的多面精彩。”
中欧班列(郑州)调车司机芦长青
“钢铁驼队”的万里接力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12月20日11时,在国铁集团郑州局集装箱中心站,36岁的机车司机芦长青手比口呼,正在进行X8003次中欧班列(郑州)发车前的准备工作。
“机车走行部状态和机械间零部件,都要逐一检查。”芦长青边说着话,手里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虽是寒冬时节,但长时间待在狭小、闷热的内燃机车机械间,芦长青出了一身汗。
这趟“万里之行”就像是接力赛,将满载货物的列车一段一段开往欧洲,郑州机务段担当着中欧班列圃田车站到郑州北站区间的专调机车任务,可以说是万里接力赛的“第一棒”。
虽然有着14年驾龄,芦长青却丝毫不敢马虎。“要听这个出风声顺不顺、弹簧灵不灵,还要看每个开关、每个螺丝,轴温油温都要反复确认。”芦长青目不转睛盯着手电灯光照射的方向。
中午12时,发车前准备工作结束。利用发车前的间隙,芦长青和搭档就在一米多宽的机车操作台前,抓紧扒拉两口盒饭。
多年来,芦长青牵引着中欧班列(郑州)在“一带一路”专用线上往返奔波,不分昼夜地在密如织网的股道间“穿针引线”,保证了一列列中欧班列准点发车,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运输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高效保证一列列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准点发车,是我们的责任使命。”芦长青说。
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郑州)启程,内陆河南自此打开了紧密联系欧洲的新大门。10年来,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8000列,“钢铁驼队”拉来发展活力,推动了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走向开放前沿。
芦长青见证了中欧班列(郑州)由每月一列到“双向奔赴”,再到现在高峰时段每天到发两列,从“满载去、空载回”到“满载去、满载回”。
12时25分,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芦长青坐进驾驶室,紧握闸把,汽笛声响起,满载货物的班列缓缓驶出,一幅十年来中欧班列(郑州)的发展雄图也将续写新的篇章。
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副组长徐大群
“让大湾区企业来豫投资更有信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见习记者 刘琦
房间正中是两张拼组在一起的长桌,既可开会也可办公;整整一面墙,贴着河南省产业分布地图和大湾区产业分布地图……这是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工业九路上的一间公寓,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来访的客人总要在我们这两幅地图前看一看,河南提出打造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大湾区城市也有各自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地的优势领域都是啥,产业承接契合点在哪儿,一目了然。”12月19日,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副组长、省商务厅产业一处处长徐大群通过视频向记者介绍。
今年8月,我省在专业化实体化运作四个外资专班的基础上,首次从发改、商务、工信、人社等省直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常态化驻地招商。“专班统筹协调我省驻大湾区招商力量,积极对接目标客商,精准推介重点产业,让大湾区企业来豫投资更有信心。”徐大群说。
在徐大群看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要有耐心耐力,久久为功。“传统粗放式的招商模式在大湾区不再适用,必须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服务。”他说,专班招商工作从一开始的“全面撒网”、广结好友,到“重点摸鱼”、精准匹配,如今慢慢“开花结果”,逐步促成一批项目落地见效。短短4个月,累计拜访企业、商协会近300家,与深圳永道集团、深圳艾兰特科技等3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说话间,徐大群翻开一本厚厚的《河南产业链参阅资料》,只见上面各种折角的痕迹,文内圈圈点点写满了批注。“这可是我们的工作‘宝典’,人手一册,每天都要学习、研究。”他说,只有在产业政策、资金配套上摸清底数,明确我省哪些资源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才能在客商对接、商务谈判中占据主动。
产业知识不断累积,招商经验日益丰富,在招商全流程、项目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的招商实践中,专班人员增长了见识、磨砺了才干。“随着专班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客商主动找到我们对接,谈投资,促合作。”徐大群说。
郑州海关所属郑州车站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马晨露
见证“陆上丝路”加速奔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12月18日,在郑州车站海关业务大厅见到马晨露时,她正在通过电话指导一家山东的货运代理公司通过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填报信息。
马晨露的日常工作内容是处理通关业务,帮助企业解决通关问题。今年以来,河南中欧(亚)班列业务量猛增,通关企业数量已达1.2万余家,“非常忙”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非常忙”的,还有不远处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关监管区,这里是货物办理通关、接受查验的地方。只见悬挂不同地区车牌的货车抬杆进出、川流不息,奇怪的是,大部分装载出口货物车辆并未办理卸货查验手续,便即刻驶离该监管区向车站平台而去。
“货车在进监管区的那一刹那,已经自动触发查验或放行指令,数据在业务系统中流转一遍,未布控的十几秒钟就完成了通关手续,可以直接驶离后到车站平台去卸货上班列了。”马晨露解释。
从以往的运抵、卸货、申报、装货、出场,到如今“秒”通关,得益于马晨露与同事们创新推出的“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推荐“提前申报+转关”“铁路快通”等“定制化”的“通关+物流”服务,企业在郑州铁路口岸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一个集装箱的物流费用至少节约200元以上。
“快”通关、“优”服务、“低”成本,引来“大”业务。今年前10个月,全省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超60%。目前,中欧班列(中豫号)国内已辐射超20个省市,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个城市,合作伙伴达6000余家。
“10年前班列刚开行时,一个月只有一列,现在每周差不多就有150多列。”在海关一线工作10余年的马晨露,清晰记得当年第一趟班列出发时的情形,不过令她感触更为深刻的,是今年10月底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时的激动,“1到10000,见证了河南‘陆上丝路’加速奔跑的奋进姿态;10年时间,我也亲历了河南对标国际、优化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程,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开放河南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感言
拼出开放新河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2023年河南推进开放强省建设的“姿态”,那一定是:拼!
拼在全力以赴招大商。从春节后奔赴香港、澳门举行“春茗招商拜访活动”,到4月份举行全球豫商大会、5月份举行全球跨境电商大会、9月份举行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再到11月底举行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一年来,河南招商引资大活动不断、大动作不断。从省市到县区,“大招商、招大商”氛围浓厚,组建招商团组,瞄准目标客户,常驻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成为工作新常态。
拼在千方百计抓订单。面对外部需求转弱等不利因素,我省出台多项稳外贸政策,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广大豫企不悲观、不躺平,积极主动参加境内外展会、拜访客户、拓展市场,奔跑在“世界地图”上。今年,全省外贸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汽车锂电池等新产品在海外市场“乘风破浪”,全省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韧劲不断增强。
拼在不畏艰难搞创新。如何提升通关效率?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如何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我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制度创新向深处走、往实处行,聚焦企业需求,在全国首创了“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系统,倾力打造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重塑流程解决跨境电商企业“赠品配送难”等问题,以更大力度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持续提升营商环境、集聚优质资源。
用拼换发展空间,以拼赢发展机遇。在拼抢中,挣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河南。
2023年河南开放大事记
1月
我省认定首批4个国际合作园区——河南中日(开封)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鹤壁电子信息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漯河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中德(许昌)国际合作产业园
2月
省政府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实施方案》
4月
2023全球豫商大会举行
5月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学习考察,举行豫粤合作交流会
5月
河南省代表团赴港开展招商活动,举行豫港经贸合作交流会
7月
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9月
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举行
9月
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
10月
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
11月
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举行
(文字整理/宋敏)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瑞贝卡加纳工厂总经理胡振兴
向非洲朋友讲述河南故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胡振兴没想到,自己因一口“河南味儿”的英语火了。
今年10月,“80后河南大哥在非洲开会”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主人公胡振兴正在非洲给员工开会,流利的“河南版”英语表达,透着满满的自信。视频引发热议,网友直呼“太有才了!”
胡振兴来自河南许昌,是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加纳工厂总经理。12月19日,记者联系上胡振兴,他说,起初只是想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没想到这么多网友关注,得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外研社还特地给他寄来了《新概念英语》和《剑桥英语》。“许多在中国的加纳留学生还联系到我,想见面交流,我觉得挺开心的。”他说。
2014年,胡振兴被派往加纳工作,第一件事便是学英语。胡振兴说,沟通是基础,自己学英语几乎是从零开始,购买书籍、上网课学习、坚持日常说,先把身边接触到的物品的英语单词记下来,然后学习音标和英语常用句型。如今,胡振兴已经可以流利地使用英语和当地人交流,也从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成长为加纳工厂负责人。
胡振兴的“出圈”,折射出豫企“出海”步伐的加快。目前全球每10顶假发中,就有6顶来自许昌,而瑞贝卡作为发制品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出口额长期处于行业首位。瑞贝卡加纳工厂成立已超15年,员工超1200人。胡振兴说:“假发在非洲是刚需,我们的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畅销非洲市场。更重要的是,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人增收。”
这几年,胡振兴发现,越来越多河南老乡和他一样走出国门,越来越多河南企业走向世界。“河南人善良淳朴、踏实肯干,在海外也有口皆碑,都夸赞河南人‘中’‘实在’!”胡振兴说,得益于“走出去”的河南企业和河南人,许多加纳当地人也对河南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大家熟知的少林寺,非洲朋友还经常主动找他了解河南其他方面的情况。
新的一年,胡振兴也有自己的小目标——提高英语水平。他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会脚踏实地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坚持英语学习,向非洲朋友讲述河南的多面精彩。”
中欧班列(郑州)调车司机芦长青
“钢铁驼队”的万里接力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12月20日11时,在国铁集团郑州局集装箱中心站,36岁的机车司机芦长青手比口呼,正在进行X8003次中欧班列(郑州)发车前的准备工作。
“机车走行部状态和机械间零部件,都要逐一检查。”芦长青边说着话,手里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虽是寒冬时节,但长时间待在狭小、闷热的内燃机车机械间,芦长青出了一身汗。
这趟“万里之行”就像是接力赛,将满载货物的列车一段一段开往欧洲,郑州机务段担当着中欧班列圃田车站到郑州北站区间的专调机车任务,可以说是万里接力赛的“第一棒”。
虽然有着14年驾龄,芦长青却丝毫不敢马虎。“要听这个出风声顺不顺、弹簧灵不灵,还要看每个开关、每个螺丝,轴温油温都要反复确认。”芦长青目不转睛盯着手电灯光照射的方向。
中午12时,发车前准备工作结束。利用发车前的间隙,芦长青和搭档就在一米多宽的机车操作台前,抓紧扒拉两口盒饭。
多年来,芦长青牵引着中欧班列(郑州)在“一带一路”专用线上往返奔波,不分昼夜地在密如织网的股道间“穿针引线”,保证了一列列中欧班列准点发车,源源不断地将货物运输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高效保证一列列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准点发车,是我们的责任使命。”芦长青说。
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郑州)启程,内陆河南自此打开了紧密联系欧洲的新大门。10年来,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8000列,“钢铁驼队”拉来发展活力,推动了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走向开放前沿。
芦长青见证了中欧班列(郑州)由每月一列到“双向奔赴”,再到现在高峰时段每天到发两列,从“满载去、空载回”到“满载去、满载回”。
12时25分,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芦长青坐进驾驶室,紧握闸把,汽笛声响起,满载货物的班列缓缓驶出,一幅十年来中欧班列(郑州)的发展雄图也将续写新的篇章。
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副组长徐大群
“让大湾区企业来豫投资更有信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见习记者 刘琦
房间正中是两张拼组在一起的长桌,既可开会也可办公;整整一面墙,贴着河南省产业分布地图和大湾区产业分布地图……这是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工业九路上的一间公寓,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这里。
“来访的客人总要在我们这两幅地图前看一看,河南提出打造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大湾区城市也有各自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地的优势领域都是啥,产业承接契合点在哪儿,一目了然。”12月19日,河南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专班副组长、省商务厅产业一处处长徐大群通过视频向记者介绍。
今年8月,我省在专业化实体化运作四个外资专班的基础上,首次从发改、商务、工信、人社等省直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常态化驻地招商。“专班统筹协调我省驻大湾区招商力量,积极对接目标客商,精准推介重点产业,让大湾区企业来豫投资更有信心。”徐大群说。
在徐大群看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要有耐心耐力,久久为功。“传统粗放式的招商模式在大湾区不再适用,必须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服务。”他说,专班招商工作从一开始的“全面撒网”、广结好友,到“重点摸鱼”、精准匹配,如今慢慢“开花结果”,逐步促成一批项目落地见效。短短4个月,累计拜访企业、商协会近300家,与深圳永道集团、深圳艾兰特科技等3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说话间,徐大群翻开一本厚厚的《河南产业链参阅资料》,只见上面各种折角的痕迹,文内圈圈点点写满了批注。“这可是我们的工作‘宝典’,人手一册,每天都要学习、研究。”他说,只有在产业政策、资金配套上摸清底数,明确我省哪些资源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才能在客商对接、商务谈判中占据主动。
产业知识不断累积,招商经验日益丰富,在招商全流程、项目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的招商实践中,专班人员增长了见识、磨砺了才干。“随着专班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客商主动找到我们对接,谈投资,促合作。”徐大群说。
郑州海关所属郑州车站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马晨露
见证“陆上丝路”加速奔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12月18日,在郑州车站海关业务大厅见到马晨露时,她正在通过电话指导一家山东的货运代理公司通过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填报信息。
马晨露的日常工作内容是处理通关业务,帮助企业解决通关问题。今年以来,河南中欧(亚)班列业务量猛增,通关企业数量已达1.2万余家,“非常忙”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非常忙”的,还有不远处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关监管区,这里是货物办理通关、接受查验的地方。只见悬挂不同地区车牌的货车抬杆进出、川流不息,奇怪的是,大部分装载出口货物车辆并未办理卸货查验手续,便即刻驶离该监管区向车站平台而去。
“货车在进监管区的那一刹那,已经自动触发查验或放行指令,数据在业务系统中流转一遍,未布控的十几秒钟就完成了通关手续,可以直接驶离后到车站平台去卸货上班列了。”马晨露解释。
从以往的运抵、卸货、申报、装货、出场,到如今“秒”通关,得益于马晨露与同事们创新推出的“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推荐“提前申报+转关”“铁路快通”等“定制化”的“通关+物流”服务,企业在郑州铁路口岸的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一个集装箱的物流费用至少节约200元以上。
“快”通关、“优”服务、“低”成本,引来“大”业务。今年前10个月,全省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同比增长超60%。目前,中欧班列(中豫号)国内已辐射超20个省市,境外网络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个城市,合作伙伴达6000余家。
“10年前班列刚开行时,一个月只有一列,现在每周差不多就有150多列。”在海关一线工作10余年的马晨露,清晰记得当年第一趟班列出发时的情形,不过令她感触更为深刻的,是今年10月底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时的激动,“1到10000,见证了河南‘陆上丝路’加速奔跑的奋进姿态;10年时间,我也亲历了河南对标国际、优化环境,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程,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开放河南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感言
拼出开放新河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静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2023年河南推进开放强省建设的“姿态”,那一定是:拼!
拼在全力以赴招大商。从春节后奔赴香港、澳门举行“春茗招商拜访活动”,到4月份举行全球豫商大会、5月份举行全球跨境电商大会、9月份举行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再到11月底举行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一年来,河南招商引资大活动不断、大动作不断。从省市到县区,“大招商、招大商”氛围浓厚,组建招商团组,瞄准目标客户,常驻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不是在招商,就是在去招商的路上”成为工作新常态。
拼在千方百计抓订单。面对外部需求转弱等不利因素,我省出台多项稳外贸政策,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广大豫企不悲观、不躺平,积极主动参加境内外展会、拜访客户、拓展市场,奔跑在“世界地图”上。今年,全省外贸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汽车锂电池等新产品在海外市场“乘风破浪”,全省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韧劲不断增强。
拼在不畏艰难搞创新。如何提升通关效率?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如何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我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制度创新向深处走、往实处行,聚焦企业需求,在全国首创了“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应用系统,倾力打造全省首批国际合作园区,重塑流程解决跨境电商企业“赠品配送难”等问题,以更大力度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持续提升营商环境、集聚优质资源。
用拼换发展空间,以拼赢发展机遇。在拼抢中,挣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河南。
2023年河南开放大事记
1月
我省认定首批4个国际合作园区——河南中日(开封)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鹤壁电子信息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漯河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河南中德(许昌)国际合作产业园
2月
省政府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版建设实施方案》
4月
2023全球豫商大会举行
5月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湖北学习考察,举行豫粤合作交流会
5月
河南省代表团赴港开展招商活动,举行豫港经贸合作交流会
7月
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9月
河南与跨国公司合作交流会举行
9月
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
10月
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
11月
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举行
(文字整理/宋敏)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