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了不起的甲骨文 | 甲骨文如何变成“大众显学”
更新时间:2023-12-30 11:03:5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习近平

p12_s.jp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一片甲骨的问世,诞生了一门学科。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前仆后继,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

  然而一直以来,甲骨学却被称为“冷门绝学”。“甲骨文是一种古文字,是汉字的童年时期,辨识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商代的知识都是考古学的知识,文献记载的非常少。”12月28日,已在安阳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对记者说。

  “普通一本书几十元,而甲骨文的书,一本动辄上千元。破解甲骨之谜,需要具有历史文献学、出土文献学、考古学等知识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一语道破“绝学”冷的根源。

  可喜的是,100多年来,在中外几代学者的努力下,甲骨学从起初的几个人探索,到如今成千上万人研究。从散落的单字词语,到成为系统的学科。“冷门绝学”已然成为国际显学之一,巍然雄居古文字研究前列。

  但还是不够。“如何让甲骨文通俗化,让更多人了解?让三千年前的古老文字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是我们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浩认为。

942d80c5a41b4a9484a32529d3ba8934.jpg

  安阳市小学生在“汉字学堂”识读甲骨文。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摄

  作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市一直在努力让甲骨文成为“大众显学”。

  “同学们,咱们先画一个圈,再在中间点个点,像不像太阳?这就是咱们祖先创造的甲骨文‘日’字。”在安阳市红庙街小学教育集团紫薇校区三四班语文课上,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写出了一个个可爱又古老的“日”字。

  “学校鼓励各班打造班级‘博物馆’,我们班的主题是‘汉字学堂’,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汉字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班主任刘杨告诉记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安阳力推“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目前,该市拥有66所省、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识记趣学为主,初中以文化积累和书写为主,高中注重书法特长教育和文化浸润。这些学校里,有甲骨文化长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题区角等,甚至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随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

p13_s.jpg

  甲骨文“鸟”字。

  甲骨文教育,从课堂还延伸到课外。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成立于2014年,是该馆传承汉字文化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它利用博物馆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研发了100余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

  视听作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参与。由安阳师范学院舞蹈学院原创的《玄鸟灵寻——甲骨文与殷商乐舞原创舞蹈》荣获第五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并通过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他们还从甲骨文中提炼乐舞形态,把19个甲骨字编创了一套广播体操,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在安阳,甲骨文越来越“时髦”。今年4月,一款名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发布上线。这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腾讯公司合力研发的以“甲骨文破译与传承活化”为主题的微信小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的方式,让公众体验了解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实现甲骨文在数字空间的传承。

  进入小程序,有“首页”“学习”“创造”和“我的”四个模块。其中,首页里的“数字焕活”提供了三维甲骨以及高清甲骨,统称为“甲骨文全信息模型”。“学习”模块里则有已释字和未释字,访客可以直接参与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和破译工作。

  “过去,甲骨文的传播形式不够轻松,让人望而生畏。小程序更开放更容易普及,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该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他们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年龄和层次人群又确保学术品质的数字化产品,推动甲骨文的研究与活化利用。

  寒冬过去是春天。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一定会因其永恒的魅力真正活下去、火起来。

Page.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了不起的甲骨文 | 甲骨文如何变成“大众显学”
    2023-12-30 11:03:5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习近平

    p12_s.jpg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一片甲骨的问世,诞生了一门学科。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前仆后继,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

      然而一直以来,甲骨学却被称为“冷门绝学”。“甲骨文是一种古文字,是汉字的童年时期,辨识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商代的知识都是考古学的知识,文献记载的非常少。”12月28日,已在安阳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对记者说。

      “普通一本书几十元,而甲骨文的书,一本动辄上千元。破解甲骨之谜,需要具有历史文献学、出土文献学、考古学等知识功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一语道破“绝学”冷的根源。

      可喜的是,100多年来,在中外几代学者的努力下,甲骨学从起初的几个人探索,到如今成千上万人研究。从散落的单字词语,到成为系统的学科。“冷门绝学”已然成为国际显学之一,巍然雄居古文字研究前列。

      但还是不够。“如何让甲骨文通俗化,让更多人了解?让三千年前的古老文字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是我们当下要考虑的问题。”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浩认为。

    942d80c5a41b4a9484a32529d3ba8934.jpg

      安阳市小学生在“汉字学堂”识读甲骨文。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之甜 摄

      作为商代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市一直在努力让甲骨文成为“大众显学”。

      “同学们,咱们先画一个圈,再在中间点个点,像不像太阳?这就是咱们祖先创造的甲骨文‘日’字。”在安阳市红庙街小学教育集团紫薇校区三四班语文课上,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写出了一个个可爱又古老的“日”字。

      “学校鼓励各班打造班级‘博物馆’,我们班的主题是‘汉字学堂’,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汉字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班主任刘杨告诉记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安阳力推“甲骨文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目前,该市拥有66所省、市级甲骨文特色教育学校。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识记趣学为主,初中以文化积累和书写为主,高中注重书法特长教育和文化浸润。这些学校里,有甲骨文化长廊、甲骨大道、甲骨文化主题区角等,甚至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随处可见师生的书法作品。

    p13_s.jpg

      甲骨文“鸟”字。

      甲骨文教育,从课堂还延伸到课外。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成立于2014年,是该馆传承汉字文化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它利用博物馆资源,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汉字文化背景,研发了100余项汉字主题教育项目。

      视听作品更能吸引年轻人参与。由安阳师范学院舞蹈学院原创的《玄鸟灵寻——甲骨文与殷商乐舞原创舞蹈》荣获第五届全国大艺展一等奖,并通过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入选“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他们还从甲骨文中提炼乐舞形态,把19个甲骨字编创了一套广播体操,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在安阳,甲骨文越来越“时髦”。今年4月,一款名为“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发布上线。这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腾讯公司合力研发的以“甲骨文破译与传承活化”为主题的微信小程序,采用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的方式,让公众体验了解甲骨文及汉字的演变,实现甲骨文在数字空间的传承。

      进入小程序,有“首页”“学习”“创造”和“我的”四个模块。其中,首页里的“数字焕活”提供了三维甲骨以及高清甲骨,统称为“甲骨文全信息模型”。“学习”模块里则有已释字和未释字,访客可以直接参与甲骨文的考释研究和破译工作。

      “过去,甲骨文的传播形式不够轻松,让人望而生畏。小程序更开放更容易普及,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该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他们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符合不同年龄和层次人群又确保学术品质的数字化产品,推动甲骨文的研究与活化利用。

      寒冬过去是春天。从历史迷雾中走来的甲骨文,一定会因其永恒的魅力真正活下去、火起来。

    Page.jpg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