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是俗语,但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新农人来说,庄稼活是门大学问,要学的东西很多。
5月19日上午,饱满的麦穗低着头,在微风中起伏似浪。周营镇绿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赵鹏飞陪同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赵彬一行到地里预测亩产。
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38粒,千粒重45克,套入测产公式,预估亩产量为654公斤。“今年周口小麦经历了干旱、春季低温等不利天气,能达到这个产量,相当不易。”赵彬对赵鹏飞的小麦长势很满意。
“小麦要高产,关键技术一定要跟上。”赵鹏飞虽然年轻,但种地的水平不比一些“老把式”低。通过虚心向专家、同行学习,并邀请植保专家多次到自家地里现场指导,赵鹏飞形成了一套明晰的小麦丰产理论。
今年5月上旬,天气连阴了几天,赵鹏飞当机立断,对小麦进行“飞防”作业。给赵鹏飞田地做“飞防”的机手叫王前昆,他6年前在浙江金华学会无人机操作,后来成立了河南豫农飞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做“飞防”。“最多时我组织了100多架无人机做‘飞防’。”王前昆说,无人机操作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飞机撞树上,“1万多元就没了”。他经常与机手们进行业务交流,提高操作水平,降低损耗。
对于粮食丰产,沈丘县另一位种粮大户张艳菊从“滴灌技术”上寻求突破。去年10月份,她率先在麦田铺设滴灌带,但管子出现堵塞,导致管末端小麦瘦弱。5月16日,沈丘县在周营镇举办“玉米单产提升——滴灌带铺设暨水肥一体化”技术演示,张艳菊带着问题,与全县100多位种粮大户到现场学习,专家的讲解让她茅塞顿开。张艳菊说,她很有信心把玉米从亩产700多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
“庄稼活,就得学!”这是赵鹏飞、张艳菊、王前昆等新农人的共同心声。唯有学习,才能让这片土地永远保持旺盛生机,才能更好扛起粮食安全的国之重托!(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是俗语,但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新农人来说,庄稼活是门大学问,要学的东西很多。
5月19日上午,饱满的麦穗低着头,在微风中起伏似浪。周营镇绿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赵鹏飞陪同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赵彬一行到地里预测亩产。
亩穗数45万穗,穗粒数38粒,千粒重45克,套入测产公式,预估亩产量为654公斤。“今年周口小麦经历了干旱、春季低温等不利天气,能达到这个产量,相当不易。”赵彬对赵鹏飞的小麦长势很满意。
“小麦要高产,关键技术一定要跟上。”赵鹏飞虽然年轻,但种地的水平不比一些“老把式”低。通过虚心向专家、同行学习,并邀请植保专家多次到自家地里现场指导,赵鹏飞形成了一套明晰的小麦丰产理论。
今年5月上旬,天气连阴了几天,赵鹏飞当机立断,对小麦进行“飞防”作业。给赵鹏飞田地做“飞防”的机手叫王前昆,他6年前在浙江金华学会无人机操作,后来成立了河南豫农飞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做“飞防”。“最多时我组织了100多架无人机做‘飞防’。”王前昆说,无人机操作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飞机撞树上,“1万多元就没了”。他经常与机手们进行业务交流,提高操作水平,降低损耗。
对于粮食丰产,沈丘县另一位种粮大户张艳菊从“滴灌技术”上寻求突破。去年10月份,她率先在麦田铺设滴灌带,但管子出现堵塞,导致管末端小麦瘦弱。5月16日,沈丘县在周营镇举办“玉米单产提升——滴灌带铺设暨水肥一体化”技术演示,张艳菊带着问题,与全县100多位种粮大户到现场学习,专家的讲解让她茅塞顿开。张艳菊说,她很有信心把玉米从亩产700多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
“庄稼活,就得学!”这是赵鹏飞、张艳菊、王前昆等新农人的共同心声。唯有学习,才能让这片土地永远保持旺盛生机,才能更好扛起粮食安全的国之重托!(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