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源”来如此丨1400多年前,隋炀帝南巡的龙舟曾从这里经过
更新时间:2024/6/21 13:06:29    来源:新华社


大河网讯 运河上的舟楫,摇曳着从远方驶来。桨声帆影,会通南北;河长水悠,化成人文。

2024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你知道吗,河南省境内有7处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段,分布在郑州、洛阳、商丘、安阳、鹤壁五个地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大运河历史的重要篇章。

在西周以前,交通以陆路为主。那时候虽然也有水运,不过主要是利用自然水道。要在庞大复杂的空间范围内,维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需要更加高效的交通系统,运河由此而生。

中国大运河的开掘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经过1000多年的陆续营建,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初步形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面对着大运河,唐代诗人皮日休曾抒发怀古之情。在大运河建设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史书里的隋炀帝荒淫残暴、穷奢极侈,而在他的主持下开凿的大运河,却是可以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华文明坐标。

隋炀帝时期,为了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和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从而将以前的各条地方性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体系,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

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通济渠也是整个隋唐运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全长650公里,连接了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隋书》中记载:“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文保科王俊告诉记者,“板渚”是古津渡名,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汜水镇,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最早的中段起点,也是黄河水进入汴河的古入水口。

只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通济渠就全部竣工了,这也创造了人类开凿运河的奇迹。开通后不久,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登上龙舟,从洛阳出发,前往江都。“探源人”身后的这座惠济桥,就是当年隋炀帝南巡的重要见证。

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街道的惠济桥村里,藏着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石拱桥——惠济桥。2013年4月,经过专家考古发掘,惠济桥“重见天日”,如同一颗蒙尘的运河明珠,再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惠济桥是一座三孔青石拱桥,是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重要水工遗存。桥面长15米,宽5米,高2.9米。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长宽高的石桥如何满足大运河的需要?隋炀帝的“水殿龙舟”又是如何从桥下通过的呢?

“其实,根据考古人员对桥基底部的地层堆积情况进行的分析,现存的惠济桥应建于元末明初,它所在的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惠济桥及南北河床是叠压在隋唐河床上的桥梁和河床。”王俊介绍,元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大运河南北取直,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国道”变成了“省道”,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河道变窄,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惠济桥的跨度。

史书中记载,明代重修时将这座桥取名“惠济桥”,寓意“惠济行人和乡民”。作为当时水运和陆运的交汇枢纽,惠济桥曾经繁荣一时。今天,人们依然可以从桥面上遗留的两道车辙印,想象当年的热闹与繁华。

惠济桥,这座跨越时空的石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它不仅见证了古运河千年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源”来如此,我们在这里叩问历史,展望未来。

策划:魏剑 李铮

统筹:李敬欣 张培君

执行:娄恒 莫韶华 范昭

文案:李东宝

视频:马绍坤

海报:胡瀚泽

特别鸣谢:

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源”来如此丨1400多年前,隋炀帝南巡的龙舟曾从这里经过
2024/6/21 13:06:29    来源:新华社


大河网讯 运河上的舟楫,摇曳着从远方驶来。桨声帆影,会通南北;河长水悠,化成人文。

2024年6月22日,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你知道吗,河南省境内有7处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段,分布在郑州、洛阳、商丘、安阳、鹤壁五个地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大运河历史的重要篇章。

在西周以前,交通以陆路为主。那时候虽然也有水运,不过主要是利用自然水道。要在庞大复杂的空间范围内,维系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需要更加高效的交通系统,运河由此而生。

中国大运河的开掘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经过1000多年的陆续营建,到隋朝统一中国之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初步形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面对着大运河,唐代诗人皮日休曾抒发怀古之情。在大运河建设史上,隋炀帝杨广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史书里的隋炀帝荒淫残暴、穷奢极侈,而在他的主持下开凿的大运河,却是可以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中华文明坐标。

隋炀帝时期,为了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和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先后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从而将以前的各条地方性运河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体系,完成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次全线贯通。

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通济渠也是整个隋唐运河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段,全长650公里,连接了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隋书》中记载:“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文保科王俊告诉记者,“板渚”是古津渡名,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汜水镇,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最早的中段起点,也是黄河水进入汴河的古入水口。

只用了五个多月的时间,通济渠就全部竣工了,这也创造了人类开凿运河的奇迹。开通后不久,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登上龙舟,从洛阳出发,前往江都。“探源人”身后的这座惠济桥,就是当年隋炀帝南巡的重要见证。

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街道的惠济桥村里,藏着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石拱桥——惠济桥。2013年4月,经过专家考古发掘,惠济桥“重见天日”,如同一颗蒙尘的运河明珠,再次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惠济桥是一座三孔青石拱桥,是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重要水工遗存。桥面长15米,宽5米,高2.9米。那么问题来了,如此长宽高的石桥如何满足大运河的需要?隋炀帝的“水殿龙舟”又是如何从桥下通过的呢?

“其实,根据考古人员对桥基底部的地层堆积情况进行的分析,现存的惠济桥应建于元末明初,它所在的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惠济桥及南北河床是叠压在隋唐河床上的桥梁和河床。”王俊介绍,元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大运河南北取直,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国道”变成了“省道”,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河道变窄,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惠济桥的跨度。

史书中记载,明代重修时将这座桥取名“惠济桥”,寓意“惠济行人和乡民”。作为当时水运和陆运的交汇枢纽,惠济桥曾经繁荣一时。今天,人们依然可以从桥面上遗留的两道车辙印,想象当年的热闹与繁华。

惠济桥,这座跨越时空的石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它不仅见证了古运河千年的发展变迁,也见证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源”来如此,我们在这里叩问历史,展望未来。

策划:魏剑 李铮

统筹:李敬欣 张培君

执行:娄恒 莫韶华 范昭

文案:李东宝

视频:马绍坤

海报:胡瀚泽

特别鸣谢:

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