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若问“何以中国”,请君“行走河南”丨顶端快评
    更新时间:2024/8/14 9:33:55    来源:顶端评论

    顶端新闻评论员 张弋

    我们脚下的土地,比人类的历史更古老,从太古之初到今时今日,生命的繁衍、文明的传承与大地始终息息相关。

    在河南,土地之上的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国家的雏形、王朝制度的建设、都城体系的完善、元典思想的形成都和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大地是一本大书,河南这片热土则更值得被翻阅。

    探寻何以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河南?要找到答案,就要用脚步丈量土地、对话历史。8月15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线下采风活动即将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由中央媒体、河南媒体、正能量中外网红代表组成的采访团,将围绕“探·国之源”“探·礼之源”“探·文之源”“探·德之源”,在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中,分别走进洛阳、三门峡、南阳、漯河、许昌、安阳、商丘、开封、郑州,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深沉,用心灵触摸文明的脉搏,用纸笔勾勒文脉的绵延。

    本次采访团行将走进的城市,就蕴藏着解读中国的密码。

    这里,书写了“中国故事”的最早篇章。从漯河贾湖遗址,三门峡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到郑州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再到商丘永城王庄遗址,它们串联起史前文明的璀璨篇章,昭示着中华文明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

    这里,肩负着“国家起源”的探索使命。从禹州瓦店遗址、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到殷墟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是如何从满天星斗走向月明星稀,最终孕育出广域王权国家;

    这里,成就了“天下之中”的地理格局。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函谷关、医圣祠、汉画馆、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开封州桥遗址,彰显着河南在大一统王朝时期的核心地位;

    这里,见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商汤盘铭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亦是如此。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清明上河园和洛邑古城,体现了河南在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所取得的成果。

    每一处大遗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本次活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将散落在河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融合成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不止是一次采风的主题,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文化增自信,山水长精神。行走河南,就是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脉动,理解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文明的遗迹中,在黄河的涛声里,砥砺大庇天下的家国情怀,感悟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道出了河洛大地的沧桑。千年之后,中国现代考古学摇篮的河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早从这里起步。若问“何以中国”,请君“行走河南”!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若问“何以中国”,请君“行走河南”丨顶端快评
    2024/8/14 9:33:55    来源:顶端评论

    顶端新闻评论员 张弋

    我们脚下的土地,比人类的历史更古老,从太古之初到今时今日,生命的繁衍、文明的传承与大地始终息息相关。

    在河南,土地之上的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国家的雏形、王朝制度的建设、都城体系的完善、元典思想的形成都和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大地是一本大书,河南这片热土则更值得被翻阅。

    探寻何以中国,我们为什么要行走河南?要找到答案,就要用脚步丈量土地、对话历史。8月15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线下采风活动即将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由中央媒体、河南媒体、正能量中外网红代表组成的采访团,将围绕“探·国之源”“探·礼之源”“探·文之源”“探·德之源”,在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中,分别走进洛阳、三门峡、南阳、漯河、许昌、安阳、商丘、开封、郑州,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深沉,用心灵触摸文明的脉搏,用纸笔勾勒文脉的绵延。

    本次采访团行将走进的城市,就蕴藏着解读中国的密码。

    这里,书写了“中国故事”的最早篇章。从漯河贾湖遗址,三门峡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到郑州双槐树遗址、大河村遗址,再到商丘永城王庄遗址,它们串联起史前文明的璀璨篇章,昭示着中华文明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

    这里,肩负着“国家起源”的探索使命。从禹州瓦店遗址、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到殷墟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是如何从满天星斗走向月明星稀,最终孕育出广域王权国家;

    这里,成就了“天下之中”的地理格局。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函谷关、医圣祠、汉画馆、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开封州桥遗址,彰显着河南在大一统王朝时期的核心地位;

    这里,见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商汤盘铭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亦是如此。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清明上河园和洛邑古城,体现了河南在奋力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所取得的成果。

    每一处大遗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本次活动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将散落在河南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融合成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顶端新闻评论员认为,“何以中国,行走河南”不止是一次采风的主题,更是一种行动的号召。文化增自信,山水长精神。行走河南,就是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文明的脉动,理解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文明的遗迹中,在黄河的涛声里,砥砺大庇天下的家国情怀,感悟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道出了河洛大地的沧桑。千年之后,中国现代考古学摇篮的河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早从这里起步。若问“何以中国”,请君“行走河南”!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