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仰韶文化——点亮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更新时间:2024/8/21 8:59:3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三门峡8月19日电(记者  王文坛)上下数千年,绵延数千里。仰韶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拥有强大生命力的远古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标志性存在。
    图为仰韶文化博物馆。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博物馆。楚晓俪 摄
    北魏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记载“洛水之北,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
    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和仰韶遗址公园,便步入一眼千年的穿越之旅。沿着一面长长的“百年考古”浮雕墙缓步前行,如同一幅打开的画卷一般,百年考古大事记徐徐铺展开来,安阳殷墟、浙江良渚遗址、湖南马王堆汉墓、四川三星堆……在历史与现实不断切换穿越中,感受古今交融的绵绵文脉。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在泥草混合搭建而成的半土半穴的房子里,事农桑、养家禽、狩渔猎、磨石做工、抟土制陶……这里是文明发源之地。仰韶文化的发现表明,距今7000~500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7000年的仰韶文化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据介绍,1921年10月,北洋政府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发现和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证实了中国史前时期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引发了第一代中国考古学家主持的一系列对中国考古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是中国考古的重要坐标。
    一百年来,仰韶村遗址已完成了四次发掘。
    “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渐近尾声,发掘考古报告即将对外发布,7000~5000年前仰韶先民衣食住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料被不断还原,将更加清晰地勾勒出对仰韶先民衣食住等方面的图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负责人李世伟告诉记者。
    图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楚晓俪 摄
    仰韶文化对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究史前社会的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发现,饱经沧桑的仰韶村遗址逐渐“醒来”,穿越时空,散发出时代光芒。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仰韶文化——点亮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
    2024/8/21 8:59:3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三门峡8月19日电(记者  王文坛)上下数千年,绵延数千里。仰韶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拥有强大生命力的远古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是标志性存在。
    图为仰韶文化博物馆。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博物馆。楚晓俪 摄
    北魏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记载“洛水之北,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
    走进仰韶文化博物馆和仰韶遗址公园,便步入一眼千年的穿越之旅。沿着一面长长的“百年考古”浮雕墙缓步前行,如同一幅打开的画卷一般,百年考古大事记徐徐铺展开来,安阳殷墟、浙江良渚遗址、湖南马王堆汉墓、四川三星堆……在历史与现实不断切换穿越中,感受古今交融的绵绵文脉。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在泥草混合搭建而成的半土半穴的房子里,事农桑、养家禽、狩渔猎、磨石做工、抟土制陶……这里是文明发源之地。仰韶文化的发现表明,距今7000~500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7000年的仰韶文化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据介绍,1921年10月,北洋政府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发现和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证实了中国史前时期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重要发现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文化遗址。楚晓俪 摄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引发了第一代中国考古学家主持的一系列对中国考古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是中国考古的重要坐标。
    一百年来,仰韶村遗址已完成了四次发掘。
    “随着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渐近尾声,发掘考古报告即将对外发布,7000~5000年前仰韶先民衣食住的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实料被不断还原,将更加清晰地勾勒出对仰韶先民衣食住等方面的图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遗址第四次发掘负责人李世伟告诉记者。
    图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楚晓俪 摄
    图为仰韶小口尖底瓶。楚晓俪 摄
    仰韶文化对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究史前社会的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发现,饱经沧桑的仰韶村遗址逐渐“醒来”,穿越时空,散发出时代光芒。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