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漯河8月23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随着“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宣传活动的推进,记者来到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的贾湖遗址博物馆。也许,这片距今约9000至7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初启。
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
进入贾湖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对贾湖遗址的评价:“贾湖遗址是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这一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文明的窗口,展示了早期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和精神世界。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近6000件,其中包括骨笛、带有契刻符号的龟甲、陶器等,生动再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技术成就。
贾湖遗址发现的11项世界之最(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贾湖村村民康国涛对贾湖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常在贾湖遗址担任志愿讲解员。他向记者介绍道:“贾湖文化遗址发现了11项世界之最,比如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契刻符号,记录了沧海桑田;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奏响了旷世的乐章;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酒,让佳酿飘香,陶醉了文明时代。”
贾湖骨笛:音乐文明的曙光
作为贾湖遗址最为知名的出土文物之一,贾湖骨笛堪称音乐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康国涛介绍道:“贾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打破了先秦只有五音的结论,推翻了中国七声音阶外来说。”通过对骨笛的吹奏实验,研究者发现其音标达到了国际标准钢琴的中央C调。
贾湖古笛(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贾湖骨笛的出土,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贾湖人在思维、艺术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深度。康国涛总结道:文明乍现的新石器时代,一支骨笛吹响了华夏初音,标志着早期中国人已开始通过音乐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中华音乐文明的曙光在贾湖初现。
世界之最:古酒与契刻符号
除了音乐文明,贾湖遗址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遗址的主要发掘者张居中教授,通过对出土陶器内壁残留物的化验分析,发现了酒石酸成分,这种酸是葡萄酒中的主要有机酸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贾湖先民早在九千年前便已掌握酿酒技术,能够将葡萄、稻米、山楂和蜂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酿造出含酒精的饮料。这一发现展示了贾湖人在物质生活上的丰富创造,也折射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贾湖遗址出土的成组龟甲(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除了骨笛和古酒,贾湖遗址还见证了其他诸多“世界之最”。康国涛补充道:“中原地区的语言高度发达,终于在商代,距今约4000年前诞生了甲骨文,而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契刻符号也许为甲骨文的诞生打下了基础,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
这些契刻符号刻在龟甲上、骨器上、石器上以及陶器上,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汉字的早期雏形。贾湖出土的17例刻符,包含了汉字所有的字画构成,点、横、竖、撇、捺、勾都有,笔画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与现在的汉字结构基本一致。
贾湖遗址博物馆陈列的陶器(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贾湖遗址的考古成果,被列入“二十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证据。这里的文物,是中华文明走向辉煌的起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先民在科技、艺术、文化上的高度智慧,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与世界的热爱与探索。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而这火焰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回答“何以中国”这一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