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丨河南这个小镇,解决着人们的“秃然”烦恼
更新时间:2024/11/25 17:29:28    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一缕“假”发“真”给力!“梳”出两百亿元大市场

  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  以一个叫灵井的小镇为起点,河南省许昌市,被称为“中国假发之都”。这里聚集着4000多家发制品企业,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6顶产自这里。

  这个小镇,解决着人们的“秃然”烦恼,也成就着当地“‘发’家致富”的“美丽经济”:以灵井镇为“圆心”的许昌市,假发从业人员超过30万,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包含工艺发、女装假发、男装发块等6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进出口总值超2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这是2024年8月份拍摄的灵井镇小宫村俯瞰图。新华社发

  从“货郎担儿吆喝声”到“假发生意遍全球”

  灵井镇的假发生意,始于戏台道具。据《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灵井人就走街串巷,收集真人头发,用于制作戏台上生末净旦丑的胡须、假发。

  一副尺、一杆秤,一把剪刀、一面镜子,这是早年灵井收发人的标配。勤劳的灵井人,一副货郎担儿走天下,收头发、制头发、卖头发,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灵井镇小宫村村民正在制作档发。新华社发(王永涛 摄)

  20世纪初,许昌市灵井镇泉店村一位村民,和外国来华的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发庄,把国内收购的头发,加工成假发销往海外,很快就成了畅销品。慢慢地,从泉店村到灵井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投身发制品行业,有的搞收购、有的搞加工,还有的专门跑销售。

  从灵井镇出发,走进许昌市,走出中原大地,走向五洲四海……灵井镇的假发,从“货郎担儿吆喝声”,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迅速就“假发生意遍全球”了。到20世纪90年代,灵井镇就成了全国最大的假发原材料集散地。

  今天的灵井镇,还能看到100多年前的工艺影子。在灵井镇小宫村的一间假发作坊,今年44岁的郑凯敏正在打理收购的“头发蛋儿”:他将头发的一端固定在木质拉床上,随着手指灵动飞舞,杂乱的头发便逐渐丝丝分明。接着,郑凯敏按照不同的长度,将发丝分类、捆扎,做成“档发”。

  图为制作好的档发。新华社发(王永涛 摄)

  “从小看父辈收头发、做头发,我十几岁就学会了这门手艺。”郑凯敏说,把头发梳理打直后按照长度分类,叫“档发”:4英寸长的用2道线捆扎,称2档;6英寸的用3道线捆扎,称3档;一直到32英寸16档。“头发分档,是便于后面的交易和深加工。”

  把“假发”生意做成了上市公司

  1989年,灵井镇小宫村青年农民郑有全,筹资30万元,带领30多位农民创办了毛发工艺厂,专门从事人发购销和粗加工。

  收头发、做档发,终究是为下游“做嫁衣”,利润的大头都被成品商赚走了,郑有全心有不甘。 善于研究行业风向的他,于1990年创立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高薪引进人才,攻克了设备、技术等诸多难题,掌握了从档发、色发到工艺发的一整套技术,“头顶生意”开始走上“高端路”。

  市民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挑选假发。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993年,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组建了股份公司。公司“借船出海”,产品直销美国,实现了向国际化公司的跨越。2003年,这家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

  走进这家股份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或操作机器、或手挽针挑,长短不一、造型各异的假发材料,在灵活翻飞的双手下,眨眼间就变成了一顶顶颜色艳丽的时髦假发产品。不出一周,这些产品就会被摆上海外各地的柜台。

  工作人员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作假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我们的产品由原来的单一假发,逐步发展为女装假发、化纤假发、化纤发条、教习头等多个系列产品。我们还延长了产业链,自主研发并生产化纤发长丝。”这家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发”家致富搭上跨境电商快车

  无论是对“秃然”增添的烦恼,还是对百变造型的追求,今天的假发,作为时尚配饰变得更加日常。假发已成为人们多彩生活、个性人生的一部分。

  在国内社交平台,诸如“手把手教你用假发提升颜值”“如何发量激增显脸小”等网络话题,更是备受年轻人追捧,经常霸屏网络热点。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商平台直播介绍产品。新华社记者 戴翘楚 摄

  今天,许昌市从事跨境电商的发制品企业有3000多家。“借助互联网平台,立足全产业链优势,产品出口也将成为许昌假发产业新的增长点。”许昌市发制品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效民说。

  “假发在国外市场也很受欢迎。”瑞贝卡跨境电商亚马逊板块负责人司远说,公司已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在尼日利亚、加纳和柬埔寨都设有工厂,生产的1000多种假发产品,畅销北美、欧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南非)贸易博览会上,参观者查看假发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摄

  从走街串巷收头发,到通过电商“卖全球”,历经百余年发展,灵井镇的“一缕发”,已实现了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原材料收购到成品出口、从上游参与者到拥有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百余年来,灵井镇泉店村已几经搬运。如今,在他们安居的新社区牌坊的楹联上,刻着这么一副对联:“携许泉发盛名别故园愁绪安在,沐新时代春风走富路从头再来。”

  时间飞逝,假发已从养家糊口的生意,变成畅销全球的产业。但对“‘发’家致富”的初心,泉店人、灵井人、许昌人始终初心不改。美丽别人,成就自己,许昌人对“美”好生活越“发”憧憬。(记者:刘振坤 摄制:王永涛)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丨河南这个小镇,解决着人们的“秃然”烦恼
2024/11/25 17:29:28    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一缕“假”发“真”给力!“梳”出两百亿元大市场

  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  以一个叫灵井的小镇为起点,河南省许昌市,被称为“中国假发之都”。这里聚集着4000多家发制品企业,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6顶产自这里。

  这个小镇,解决着人们的“秃然”烦恼,也成就着当地“‘发’家致富”的“美丽经济”:以灵井镇为“圆心”的许昌市,假发从业人员超过30万,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包含工艺发、女装假发、男装发块等6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进出口总值超2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这是2024年8月份拍摄的灵井镇小宫村俯瞰图。新华社发

  从“货郎担儿吆喝声”到“假发生意遍全球”

  灵井镇的假发生意,始于戏台道具。据《许昌县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灵井人就走街串巷,收集真人头发,用于制作戏台上生末净旦丑的胡须、假发。

  一副尺、一杆秤,一把剪刀、一面镜子,这是早年灵井收发人的标配。勤劳的灵井人,一副货郎担儿走天下,收头发、制头发、卖头发,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灵井镇小宫村村民正在制作档发。新华社发(王永涛 摄)

  20世纪初,许昌市灵井镇泉店村一位村民,和外国来华的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发庄,把国内收购的头发,加工成假发销往海外,很快就成了畅销品。慢慢地,从泉店村到灵井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投身发制品行业,有的搞收购、有的搞加工,还有的专门跑销售。

  从灵井镇出发,走进许昌市,走出中原大地,走向五洲四海……灵井镇的假发,从“货郎担儿吆喝声”,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迅速就“假发生意遍全球”了。到20世纪90年代,灵井镇就成了全国最大的假发原材料集散地。

  今天的灵井镇,还能看到100多年前的工艺影子。在灵井镇小宫村的一间假发作坊,今年44岁的郑凯敏正在打理收购的“头发蛋儿”:他将头发的一端固定在木质拉床上,随着手指灵动飞舞,杂乱的头发便逐渐丝丝分明。接着,郑凯敏按照不同的长度,将发丝分类、捆扎,做成“档发”。

  图为制作好的档发。新华社发(王永涛 摄)

  “从小看父辈收头发、做头发,我十几岁就学会了这门手艺。”郑凯敏说,把头发梳理打直后按照长度分类,叫“档发”:4英寸长的用2道线捆扎,称2档;6英寸的用3道线捆扎,称3档;一直到32英寸16档。“头发分档,是便于后面的交易和深加工。”

  把“假发”生意做成了上市公司

  1989年,灵井镇小宫村青年农民郑有全,筹资30万元,带领30多位农民创办了毛发工艺厂,专门从事人发购销和粗加工。

  收头发、做档发,终究是为下游“做嫁衣”,利润的大头都被成品商赚走了,郑有全心有不甘。 善于研究行业风向的他,于1990年创立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高薪引进人才,攻克了设备、技术等诸多难题,掌握了从档发、色发到工艺发的一整套技术,“头顶生意”开始走上“高端路”。

  市民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挑选假发。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1993年,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与美国一家企业合资,组建了股份公司。公司“借船出海”,产品直销美国,实现了向国际化公司的跨越。2003年,这家股份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

  走进这家股份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或操作机器、或手挽针挑,长短不一、造型各异的假发材料,在灵活翻飞的双手下,眨眼间就变成了一顶顶颜色艳丽的时髦假发产品。不出一周,这些产品就会被摆上海外各地的柜台。

  工作人员在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作假发。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我们的产品由原来的单一假发,逐步发展为女装假发、化纤假发、化纤发条、教习头等多个系列产品。我们还延长了产业链,自主研发并生产化纤发长丝。”这家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发”家致富搭上跨境电商快车

  无论是对“秃然”增添的烦恼,还是对百变造型的追求,今天的假发,作为时尚配饰变得更加日常。假发已成为人们多彩生活、个性人生的一部分。

  在国内社交平台,诸如“手把手教你用假发提升颜值”“如何发量激增显脸小”等网络话题,更是备受年轻人追捧,经常霸屏网络热点。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商平台直播介绍产品。新华社记者 戴翘楚 摄

  今天,许昌市从事跨境电商的发制品企业有3000多家。“借助互联网平台,立足全产业链优势,产品出口也将成为许昌假发产业新的增长点。”许昌市发制品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效民说。

  “假发在国外市场也很受欢迎。”瑞贝卡跨境电商亚马逊板块负责人司远说,公司已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在尼日利亚、加纳和柬埔寨都设有工厂,生产的1000多种假发产品,畅销北美、欧洲、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中国(南非)贸易博览会上,参观者查看假发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摄

  从走街串巷收头发,到通过电商“卖全球”,历经百余年发展,灵井镇的“一缕发”,已实现了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原材料收购到成品出口、从上游参与者到拥有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百余年来,灵井镇泉店村已几经搬运。如今,在他们安居的新社区牌坊的楹联上,刻着这么一副对联:“携许泉发盛名别故园愁绪安在,沐新时代春风走富路从头再来。”

  时间飞逝,假发已从养家糊口的生意,变成畅销全球的产业。但对“‘发’家致富”的初心,泉店人、灵井人、许昌人始终初心不改。美丽别人,成就自己,许昌人对“美”好生活越“发”憧憬。(记者:刘振坤 摄制:王永涛)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