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2024·乡村振兴看河南】从确山出发,听见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更新时间:2024/11/27 17:04:3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信阳11月26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创新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这片曾经属于革命老区的土地,如今在全球舞台上亮相。这里的提琴产业正在改变世界的音符,而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正将大别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推向发展的新高地。

    小提琴与乡村的命运交响

    确山县竹沟镇的小王庄,如今已是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提琴小镇”。这里出产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提琴产品占全国总量的40%,中高档手工提琴更是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誉为“世界提琴之都”。

    制琴师正在工作(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确山提琴产业的起步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只是一些乡村作坊。2015年,“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的号召吹响产业振兴的集结号。返乡创业的提琴匠人们不仅带回了手艺和资金,也带来了市场理念和品牌意识。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王金堂见证了家乡提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15年,他率先返乡创立河南省金鸣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并带领一批制琴师回到确山创业。他们通过改进工艺、研发新品,将确山提琴打造成国际高端市场的宠儿。王金堂介绍,他的一把定制手工提琴曾以2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据王金堂介绍,确山县现有提琴企业144家,仅竹沟镇就有提琴作坊122家,可生产的提琴相关产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及相关配件等超过30个系列,产量占全国提琴总量的40%左右,在中高档手工提琴上更是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海外,年产提琴40万把,年产值6亿多元,带动了近3000人在家门口就业。

    提琴作坊(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确山县的成功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产业链的延展。王金堂在采访中说道:“目前,确山县正规划建设提琴文化园。建成后,这里不光生产提琴,还将聚集提琴音乐教育、文旅文创等产业,举办各类音乐赛事和活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田园到餐桌的全景体验

    不止提琴,这片土地还将科技赋予了农业以新的生命。位于确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河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金针菇为主,一期项目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

    在这里,每天有超过130吨的金针菇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用智能化、数字化打造的生产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出生机,也让这座县城的农业版图从大田作物扩展到工业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

    金针菇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全自动微电脑控制技术、三级过滤洁净空气、七级过滤的纯净水,确保了金针菇的纯天然无公害。项目的满产将有望使其成为华中区域内单体日产能最大的鲜品食用菌生产基地。该产业的背后,是生态与经济的深度结合。

    沿着竹沟镇的山路向前,便是肖庄村。这座小村庄没有试图复制城市的繁华,而是用它的方式诠释了“慢生活”的意义。景观河道旁,游客可以漫步聆听潺潺水声;传统村落的老屋里,保留着记忆中的烟火气;农家乐的餐桌上,是用心烹制的地道风味。

    旅游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收入。肖庄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引入企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然而,肖庄村并没有止步于“风景”,而是试图将农业、康养、文化相结合,为乡村注入更多可能性。

    提琴、金针菇、乡村旅游……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却共同编织了确山的振兴故事。从“国家级贫困县”到乡村振兴样本,确山展示的不只是经济发展,还有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乡土文化的全新理解。

    当世界的舞台上奏响确山提琴的旋律,当大别山下的金针菇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当游客在乡村间流连忘返,我们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内生动力。确山的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故事,而是关于人、关于土地、关于未来的时代强音。

    文章编辑:陈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2024·乡村振兴看河南】从确山出发,听见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2024/11/27 17:04:3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信阳11月26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创新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这片曾经属于革命老区的土地,如今在全球舞台上亮相。这里的提琴产业正在改变世界的音符,而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也正将大别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推向发展的新高地。

    小提琴与乡村的命运交响

    确山县竹沟镇的小王庄,如今已是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提琴小镇”。这里出产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提琴产品占全国总量的40%,中高档手工提琴更是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誉为“世界提琴之都”。

    制琴师正在工作(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确山提琴产业的起步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只是一些乡村作坊。2015年,“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的号召吹响产业振兴的集结号。返乡创业的提琴匠人们不仅带回了手艺和资金,也带来了市场理念和品牌意识。

    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王金堂见证了家乡提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15年,他率先返乡创立河南省金鸣乐器股份有限公司,并带领一批制琴师回到确山创业。他们通过改进工艺、研发新品,将确山提琴打造成国际高端市场的宠儿。王金堂介绍,他的一把定制手工提琴曾以2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据王金堂介绍,确山县现有提琴企业144家,仅竹沟镇就有提琴作坊122家,可生产的提琴相关产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及相关配件等超过30个系列,产量占全国提琴总量的40%左右,在中高档手工提琴上更是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海外,年产提琴40万把,年产值6亿多元,带动了近3000人在家门口就业。

    提琴作坊(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确山县的成功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产业链的延展。王金堂在采访中说道:“目前,确山县正规划建设提琴文化园。建成后,这里不光生产提琴,还将聚集提琴音乐教育、文旅文创等产业,举办各类音乐赛事和活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田园到餐桌的全景体验

    不止提琴,这片土地还将科技赋予了农业以新的生命。位于确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河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金针菇为主,一期项目占地约3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

    在这里,每天有超过130吨的金针菇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用智能化、数字化打造的生产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出生机,也让这座县城的农业版图从大田作物扩展到工业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

    金针菇车间(央广网记者 张羲轮 摄)

    全自动微电脑控制技术、三级过滤洁净空气、七级过滤的纯净水,确保了金针菇的纯天然无公害。项目的满产将有望使其成为华中区域内单体日产能最大的鲜品食用菌生产基地。该产业的背后,是生态与经济的深度结合。

    沿着竹沟镇的山路向前,便是肖庄村。这座小村庄没有试图复制城市的繁华,而是用它的方式诠释了“慢生活”的意义。景观河道旁,游客可以漫步聆听潺潺水声;传统村落的老屋里,保留着记忆中的烟火气;农家乐的餐桌上,是用心烹制的地道风味。

    旅游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收入。肖庄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引入企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过上了安稳的生活。然而,肖庄村并没有止步于“风景”,而是试图将农业、康养、文化相结合,为乡村注入更多可能性。

    提琴、金针菇、乡村旅游……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却共同编织了确山的振兴故事。从“国家级贫困县”到乡村振兴样本,确山展示的不只是经济发展,还有人们对生活方式和乡土文化的全新理解。

    当世界的舞台上奏响确山提琴的旋律,当大别山下的金针菇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当游客在乡村间流连忘返,我们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内生动力。确山的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故事,而是关于人、关于土地、关于未来的时代强音。

    文章编辑:陈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