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河南经济新“三观”①
更新时间:2024/12/18 10:55:43    来源:大象时政

时至年终,河南经济运行形势备受瞩目。

作为被中央频频点名的经济大省,河南这根“顶梁柱”,今年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今年河南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潜力。关键经济指标,也呈现出逐月逐季向好、持续向新向优的增长态势。

困难那么多,竞争这么激烈,河南如何做到的?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豫观察》推出特别报道《河南经济新“三观”》,今日推出第一篇,带你读懂河南经济的形与势。

河南经济增速怎么看?

若用一个字形容2024,我想很多河南人都会选择:“拼”。

在“拼”的,不仅是河南人,还有河南。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和竞进姿态,今年,河南使劲往前赶。

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7%;上半年,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一季比一季快、一季比一季好,河南拼出了一条坚韧向上的经济增长线。

观察河南经济,既要看当前之“形”,也要看长远之“势”。

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代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的一些关键经济指标,河南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经济大省前列。其中,规上制造业增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等,河南均居工业大省第一。这不仅展现了当前河南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映射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前景。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信心,还有河南发展的潜力。

对此,一个新的问题来了:2024年全年河南GDP能否跨越6万亿大关呢?

去年,河南GDP总量已达到 59132.39亿元。考虑到今年的强劲增长势头,极有可能跨越6万亿台阶。

为何说河南已经“大”不一样了?

看河南经济形势,不能只看总量增速,还要看结构和后劲。

虽然经济体量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但河南已经“大”不一样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日益显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兴支柱产业,正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今年前10个月,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而这,也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一是河南产业结构向新;二是河南发展模式举措更新。

在此,我们也聊聊经济大省挑大梁,究竟要挑什么?

经济大省挑大梁,并不是简单的贡献更多GDP,而是要在面对关键问题、困难环节时,能够迅速研究、快速突破,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这几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共同的挑战。

这些问题和困难,河南同样存在。和沿海几个经济大省不同,河南和很多内陆省份一样,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都长期顶着“传统”的帽子。

三年多时间过去,河南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变身新兴工业大省。经济持续向新向优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变。

以前瞻30年眼光想问题、做决策、抓发展,河南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聚焦破解河南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能级不高、新旧动能接续不济等问题,这几年,河南下了非常之功、用了超常之力来谋篇布局。 

经济向新向优靠什么?

去年,河南GDP增速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一点不慌。今年顶住压力,实现了逆势增长。

河南依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

从三年多前,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河南的“第一战略”起,河南就紧紧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改变河南发展的底层逻辑。

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河南“三足鼎立”科创大格局今年全面起势,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省科学院墨子实验室发布的新型固态存储器,为国内首创,实现了100%自主可控;省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伏羲慧眼”,是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的眼科大模型……

这些创新成果,为河南竞逐产业新赛道、抢占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等,搞科技创新,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支撑。

当然,河南抓创新和抓产业,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协同推进。抓项目,就是河南的重要抓手。通过压茬推进1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河南共实施项目1.68万个,其中,近6成都是先进制造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带动了河南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

新旧动能结构性转换何时实现?

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科技创新带动的新动能的不断涌现。

过去,河南经济发展,靠的是传统工业的支撑;而今,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都是河南这几年发力的重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坚持创新、产业、项目一起抓,河南加快以项目结构之变引领产业结构之变、产业能级之变。特别是随着郑州比亚迪、超聚变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相继落地见效,推动了河南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2023年以前,河南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0万辆左右。去年,仅郑州一个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就达到了31万辆。而根据预计,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70万辆;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将迈上6000亿台阶。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等,作为河南新的五大主导产业,去年年底,增加值占比已达46.8%。而今年这一比例,又有提高。这一数字,透露出河南深层次的增长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在“十四五”末,也就是明年年底,河南有望实现新旧动能的结构性反转。

明年的信心从哪里来?

一组组上涨的经济数据,如同跳动的脉搏,映射出河南发展的强劲势头。

产业之“变”、经济之“进”,河南用自身的实践证明,内陆省份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也完全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站上前沿风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不少人有担忧。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诸多不确定,我们的经济工作该怎么干?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和企业都很关心。

在外部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努力做好自身工作,就是更加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并坚定一个信心:只要战略对,通过努力就一定胜。

此前,省委已在多个重要会议明确: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

明年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河南就依然能牢牢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这几年,河南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条华山一条路,壮大“7+28+N”产业链群,引领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个月在北京举行,一批外企用一张张大额订单,表达了对河南制造的认可。

中国经济历来都是在披荆斩棘中一路前行、在战胜困难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经济,也是如此。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梁德宝 米方杰 宋迎迎

文章编辑:赵银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河南经济新“三观”①
2024/12/18 10:55:43    来源:大象时政

时至年终,河南经济运行形势备受瞩目。

作为被中央频频点名的经济大省,河南这根“顶梁柱”,今年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今年河南经济,依然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潜力。关键经济指标,也呈现出逐月逐季向好、持续向新向优的增长态势。

困难那么多,竞争这么激烈,河南如何做到的?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豫观察》推出特别报道《河南经济新“三观”》,今日推出第一篇,带你读懂河南经济的形与势。

河南经济增速怎么看?

若用一个字形容2024,我想很多河南人都会选择:“拼”。

在“拼”的,不仅是河南人,还有河南。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和竞进姿态,今年,河南使劲往前赶。

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7%;上半年,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0%,高出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一季比一季快、一季比一季好,河南拼出了一条坚韧向上的经济增长线。

观察河南经济,既要看当前之“形”,也要看长远之“势”。

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看,代表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的一些关键经济指标,河南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经济大省前列。其中,规上制造业增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速等,河南均居工业大省第一。这不仅展现了当前河南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映射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前景。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信心,还有河南发展的潜力。

对此,一个新的问题来了:2024年全年河南GDP能否跨越6万亿大关呢?

去年,河南GDP总量已达到 59132.39亿元。考虑到今年的强劲增长势头,极有可能跨越6万亿台阶。

为何说河南已经“大”不一样了?

看河南经济形势,不能只看总量增速,还要看结构和后劲。

虽然经济体量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但河南已经“大”不一样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日益显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兴支柱产业,正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今年前10个月,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而这,也传递出两个重要信号:一是河南产业结构向新;二是河南发展模式举措更新。

在此,我们也聊聊经济大省挑大梁,究竟要挑什么?

经济大省挑大梁,并不是简单的贡献更多GDP,而是要在面对关键问题、困难环节时,能够迅速研究、快速突破,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这几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共同的挑战。

这些问题和困难,河南同样存在。和沿海几个经济大省不同,河南和很多内陆省份一样,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都长期顶着“传统”的帽子。

三年多时间过去,河南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变身新兴工业大省。经济持续向新向优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变。

以前瞻30年眼光想问题、做决策、抓发展,河南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聚焦破解河南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能级不高、新旧动能接续不济等问题,这几年,河南下了非常之功、用了超常之力来谋篇布局。 

经济向新向优靠什么?

去年,河南GDP增速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一点不慌。今年顶住压力,实现了逆势增长。

河南依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

从三年多前,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河南的“第一战略”起,河南就紧紧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改变河南发展的底层逻辑。

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河南“三足鼎立”科创大格局今年全面起势,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省科学院墨子实验室发布的新型固态存储器,为国内首创,实现了100%自主可控;省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伏羲慧眼”,是国内首个应用临床的眼科大模型……

这些创新成果,为河南竞逐产业新赛道、抢占制高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冲破体制机制障碍等,搞科技创新,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支撑。

当然,河南抓创新和抓产业,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协同推进。抓项目,就是河南的重要抓手。通过压茬推进1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河南共实施项目1.68万个,其中,近6成都是先进制造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带动了河南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

新旧动能结构性转换何时实现?

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科技创新带动的新动能的不断涌现。

过去,河南经济发展,靠的是传统工业的支撑;而今,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都是河南这几年发力的重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坚持创新、产业、项目一起抓,河南加快以项目结构之变引领产业结构之变、产业能级之变。特别是随着郑州比亚迪、超聚变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相继落地见效,推动了河南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2023年以前,河南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0万辆左右。去年,仅郑州一个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就达到了31万辆。而根据预计,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70万辆;河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产业规模将迈上6000亿台阶。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等,作为河南新的五大主导产业,去年年底,增加值占比已达46.8%。而今年这一比例,又有提高。这一数字,透露出河南深层次的增长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根据相关专家预测,在“十四五”末,也就是明年年底,河南有望实现新旧动能的结构性反转。

明年的信心从哪里来?

一组组上涨的经济数据,如同跳动的脉搏,映射出河南发展的强劲势头。

产业之“变”、经济之“进”,河南用自身的实践证明,内陆省份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也完全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站上前沿风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不少人有担忧。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诸多不确定,我们的经济工作该怎么干?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和企业都很关心。

在外部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努力做好自身工作,就是更加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并坚定一个信心:只要战略对,通过努力就一定胜。

此前,省委已在多个重要会议明确: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

明年持之以恒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河南就依然能牢牢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这几年,河南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条华山一条路,壮大“7+28+N”产业链群,引领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个月在北京举行,一批外企用一张张大额订单,表达了对河南制造的认可。

中国经济历来都是在披荆斩棘中一路前行、在战胜困难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河南经济,也是如此。

总策划:王仁海

策划:卢慎勇 刘林军

记者:梁德宝 米方杰 宋迎迎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