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央媒观豫 | 研发在京津 智造在安阳 “双中心”模式赋能产业向“新”发展
    更新时间:2025/2/14 21:34:28    来源:科技日报

      春节刚过,河南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工作人员接到企业技术求助后,赶往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启迪创新(安阳)执行总经理田亚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发展中遇到了苯甲酰脲类农药合成技术瓶颈。我们将把企业的具体需求发送至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寻找可以帮助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围绕精品钢、无人机、高端玻璃等优势产业,布局建设9家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及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通过“双中心”模式,实现“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推动该市科技型企业项目孵化落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为产业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赋能添智。

      畅通科研供需通道

      位于安阳市高新区的启迪(安阳)科创中心负责收集安阳企业、高校、机构的创新需求;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负责推送创新成果——安阳“双中心”每天都如此运转。

      “双中心”运营两年多来,已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联系,纳入适合安阳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上千项,发布该市企业技术需求550余项,举办京津等地区创新资源与安阳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300余场,促成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

      “通过互联互通,将安阳的企业、高校、机构和以北京为中心、清华大学为重点的海量创新资源连接在一起,这种创新资源汇聚和共享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安阳尼采启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桐说,安阳有合适的产业基础,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是企业决定来安阳的关键。

      对于河南省鑫贞德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疫病控制与降低饲养成本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市科创院通过‘双中心’帮助我们与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的专家团队对接合作,通过引入低蛋白平衡日粮、非常规饲料开发及微生态发酵饲料应用,使我们的直接经济效益年增长额超过300万元。”该公司科技辅导员刘庆生说。

      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层自主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生产、尼采启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生物刺激素研发与应用……近年来,安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通过“双中心”累计招引入驻科技企业20家,落地公司申请知识产权数量超200项,为安阳企业柔性引进签约教授导师10余名,吸引来安阳发展博士6人、硕士20余人、学士近百人。

      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该市产业布局,深挖本土优势资源,将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是安阳市主导产业集群之一,该市在新能源整车、汽车零部件、氢能和储能等领域中具备发展优势。

      2022年,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双中心”成功落户,团队由国家级高端人才、省级高端人才、央国企高层管理人才、世界五百强车企中拥有近10年经验的生产主管等牵头组成。公司累计独立申请或获得燃料电池专利150项,其中100项发明专利。

      “我们通过‘双中心’不断对接行业前沿的科技动态,通过安阳地域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创新资源支持,还加速了技术研发进程、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一说。

      “‘双中心’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实现了‘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今后,我们将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赵裕周表示。(记者 孙越 通讯员 黄亚楠)

    WX20250214-090830@2x_副本.pngWX20250214-091212@2x_副本.png


    文章编辑:赵银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央媒观豫 | 研发在京津 智造在安阳 “双中心”模式赋能产业向“新”发展
    2025/2/14 21:34:28    来源:科技日报

      春节刚过,河南启迪(安阳)科创中心工作人员接到企业技术求助后,赶往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启迪创新(安阳)执行总经理田亚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发展中遇到了苯甲酰脲类农药合成技术瓶颈。我们将把企业的具体需求发送至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寻找可以帮助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围绕精品钢、无人机、高端玻璃等优势产业,布局建设9家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及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通过“双中心”模式,实现“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推动该市科技型企业项目孵化落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为产业创新升级、高质量发展赋能添智。

      畅通科研供需通道

      位于安阳市高新区的启迪(安阳)科创中心负责收集安阳企业、高校、机构的创新需求;位于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负责推送创新成果——安阳“双中心”每天都如此运转。

      “双中心”运营两年多来,已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联系,纳入适合安阳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上千项,发布该市企业技术需求550余项,举办京津等地区创新资源与安阳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300余场,促成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

      “通过互联互通,将安阳的企业、高校、机构和以北京为中心、清华大学为重点的海量创新资源连接在一起,这种创新资源汇聚和共享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安阳尼采启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桐说,安阳有合适的产业基础,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是企业决定来安阳的关键。

      对于河南省鑫贞德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疫病控制与降低饲养成本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市科创院通过‘双中心’帮助我们与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的专家团队对接合作,通过引入低蛋白平衡日粮、非常规饲料开发及微生态发酵饲料应用,使我们的直接经济效益年增长额超过300万元。”该公司科技辅导员刘庆生说。

      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层自主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的批量生产、尼采启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生物刺激素研发与应用……近年来,安阳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通过“双中心”累计招引入驻科技企业20家,落地公司申请知识产权数量超200项,为安阳企业柔性引进签约教授导师10余名,吸引来安阳发展博士6人、硕士20余人、学士近百人。

      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该市产业布局,深挖本土优势资源,将优势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是安阳市主导产业集群之一,该市在新能源整车、汽车零部件、氢能和储能等领域中具备发展优势。

      2022年,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双中心”成功落户,团队由国家级高端人才、省级高端人才、央国企高层管理人才、世界五百强车企中拥有近10年经验的生产主管等牵头组成。公司累计独立申请或获得燃料电池专利150项,其中100项发明专利。

      “我们通过‘双中心’不断对接行业前沿的科技动态,通过安阳地域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创新资源支持,还加速了技术研发进程、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安阳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一说。

      “‘双中心’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实现了‘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今后,我们将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管理机制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赵裕周表示。(记者 孙越 通讯员 黄亚楠)

    WX20250214-090830@2x_副本.pngWX20250214-091212@2x_副本.png


    文章编辑:赵银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