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赴一场“河南万年陶瓷之旅”丨总书记的国宝课
    更新时间:2025/3/7 20:16:17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3月7日10:00,顶端新闻联合全国主流媒体推出“总书记的国宝课·陶瓷篇”四地联动直播,溯源跨越南北的陶瓷文化,带您踏入陶瓷艺术的璀璨星河。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陶瓷文明孕育、勃兴的沃土。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曙光,到唐宋时期名窑林立的鼎盛气象,再到元明清的技艺传承,河南古代陶瓷以“土与火”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璀璨印记。

    联动直播开始前,让我们先沿着时空脉络,赴一场河南万年陶瓷之旅。

    河南孕育出北方最早的陶器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陶始于何时?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一块陶片,将中国制陶史提前到了20000年前。

    河南的制陶史,目前可追溯至一万年前左右。在距今11000-9700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的陶器,是北方最早的陶器之一。这些陶器都是盘(叠)筑或手捏成型,器型简单,具有厚胎、质地疏松的特征,烧成温度一般都在700℃上下。

    到了距今7000-85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手制红陶在工艺和技术上明显有了进步,烧成温度提高至900-960℃,器表经打磨,并出现了篱笆纹、指甲纹等纹饰。

    有个成语叫“三足鼎立”,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中国最古老的三足鼎,就出自于新郑裴李岗遗址。

    馆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乳钉纹红陶鼎,作为最早的炊煮器之一,是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的完整陶鼎。新石器时期原始种植业的出现给人类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改变了先民的饮食结构,直接导致了对炊煮类陶器的需求。

    仰韶彩陶掀起史前时代第一次“美学浪潮”

    距今6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也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

    彼时,农业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并形成了区域中心聚落,彩陶技艺也得到较大发展。

    庙底沟时期的彩陶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繁缛,制作技艺高超,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庙底沟彩陶的母题纹样中,最具特点的是花瓣纹。

    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月牙纹彩陶罐。该罐体整体呈红褐色,鼓腹平底,腹部绘制了一周白衣黑彩类似月牙的纹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彩陶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赵春青研究员曾表示,庙底沟文化可以被视为最初的中国,是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基因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融入了华夏民族血液。

    说起彩陶,最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彩陶双连壶了。

    1972年,考古人员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堆彩陶碎片,经过修复成形后,发现这是由两个橄榄形壶身相连、相通的酒壶,研究认为,彩陶双连壶是神圣的礼仪用品,是两个部落氏族结盟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部落首领、长者对饮的器具,是一种和平、友好、相近、相亲的象征。

    瓷器“鼻祖”在河南

    虽然世界上的很多古文明国家都掌握制陶技术,但只有中国最早发明了瓷器,实现了从陶到瓷的过渡。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原始瓷”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偃师二里头遗址,称为“原始瓷”。它是在印纹硬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其成型和装饰方法,施釉方法比较原始,采用涂刷和浸釉两种。

    △商代原始瓷尊河南博物院藏

    在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原始瓷尊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文物”,二者器型基本相同,前者1954年出土于郑州人民公园商代墓葬25号墓,后者1965年出土于郑州功铭路西侧商代墓葬。

    为何叫它们“原始瓷”?安金槐先生在《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广义的瓷器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胎骨是用高岭土作成的,有的胎骨也含有石英或长石等粉末;二是有光亮的釉;三是质地坚硬,火候高,叩之作金石声;四是胎骨不吸水分。

    △商代原始瓷尊 郑州博物馆藏

    他提出,中国古代瓷器起源于商代,其基础是史前的白陶以及稍后的印纹硬陶。他的观点在瓷器起源汉代说为主流的当时,引发了一场学术大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考古学家、科技史专家和硅酸盐专家、古陶瓷专家纷纷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瓷器形成的必要条件、釉的要素与功能、陶与瓷的关系等重要课题。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泰斗级人物冯先铭先生就明确提出“还不是瓷器……因此定名‘釉陶’。商青釉器似也应称为‘釉陶’为宜。”

    学术分歧影响之下,中国硅酸盐学会于1978年召开了跨学科的“中国古陶瓷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中国瓷器的起源问题,最终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即最早的原始瓷器从商代开始,到了东汉才出现了成熟的瓷器,从商、周到东汉是瓷器的过渡阶段,应叫“原始瓷器”。

    此后,早于郑州商城、属于通常被认为是夏朝的二里头文化二期出土的原始青瓷及其确认,又把中国瓷器起源由商代上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陶瓷史再一次被改写。

    中国五大名窑 半数在中原

    北宋定都开封,推动河南制瓷业达到古代巅峰,“汝、钧、官”三大名窑交相辉映。宝丰清凉寺汝窑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釉色冠绝古今,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艺惊艳世人,开封北宋官窑则代表当时青瓷烧造最高水平。

    △汝窑洗 北宋

    此外,当阳峪窑的绞胎瓷“白如雪、红如朱”,鹤壁窑的黑釉剔花瓷粗犷豪放,共同构成“民窑与官窑并美”的陶瓷版图。元代《陶记》记载“中原窑场三百座”,足见昔日盛况。

    据历年来的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河南先后在25个市县发现318处古代瓷窑遗址,位居全国各省区古瓷窑址数量的前列,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

    △登封窑

    其中巩义窑址、宝丰清凉寺汝窑、汝州张公巷窑、修武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汝州严和店窑、新密西关窑、内乡大窑店窑、禹州钧窑、禹州扒村窑、汝州东沟窑和新密窑沟窑计12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瓷窑遗址中的国保单位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和禹州神垕钧窑址的考古发掘,分别被评为2000年和200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禹州钧官窑博物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都已建成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古代陶瓷文化的辉煌。

    △鲁山段店窑址出土

    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宋瓷工艺的发明和革新,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业分布格局,驰名中外的名瓷产品接踵问世,形成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面发展,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

    “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河南占其一半,其中汝、钧和北宋官窑均在今河南境内。

    海上丝路的陶瓷外交

    上世纪90年代,在马六甲海峡勿里洞岛附近,一位名叫蒂尔曼·沃尔特法恩的德国人发现一艘沉船残骸,沉船周围有一大片黑色的礁石,沃尔特法恩便给这艘沉船起名为“黑石号”。

    这是一艘1200年前的阿拉伯商船,船上载着的六万多件文物,打捞出水后,经专家辨认,它们几乎全部来自大唐。其中,“黑石号”上的两件文物,为沉船的断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有趣的是,尽管船上满载唐朝的货物,但修复残骸后才发现,“黑石号”竟然是一艘古代阿拉伯人建造的船。

    △“黑石号”出水的唐代青花藻纹瓷碟

    令人瞩目的是,“黑石号”上发现了四件瓷器,是迄今为止首先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唐代青花瓷。过去人们认为青花瓷创烧于元代,直到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中发现了唐代青花瓷的残片。

    元代以后成熟发展的青花瓷其前身为唐代青花瓷,被称为“唐青花”,产地在河南巩义,主要用于外销。巩义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在不少地方有发现。巩义窑发掘出土了青花瓷片,证实了巩义为唐青花的起源地。

    △唐青花塔式罐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上街唐墓中发现了两件唐青花塔式罐,上面青花图案为唐代的“步打球”,有人称为最早的曲棍球。

    河南陶瓷不仅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载体,见证了唐三彩与唐青花通过广州港扬帆远航、远销欧亚的商贸盛况,还成为路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见证了大唐国际贸易的繁荣。

    作为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品之一,唐三彩的造型自然而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河南也出土了许多西域风格的瓷器。

    馆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凤首壶,是一件明显具有胡风的唐代陶器,1965年出土于洛阳东郊塔湾村。它的外形来源于一种叫做鸟首壶瓶的波斯商品,富有异国情调,是唐代三彩器中的精品,体现了唐代包容万象、文化多元的盛世气魄。

    巩义黄冶窑是当时唐三彩的主要产地,目前发现唐三彩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和中西亚,另外在非洲的埃及也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在中国唐三彩的影响下,古代朝鲜的新罗王朝烧制出“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王朝也仿制成功“奈良三彩”。

    从仰韶彩陶到北宋名窑,一部河南陶瓷史,半部中华陶瓷史。这把万年不熄的窑火,烧制的是器物,传承的是文明基因。厚重河南,正以陶瓷为媒,在守护与创新中书写新的文明篇章。

    文章编辑:刘鸣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赴一场“河南万年陶瓷之旅”丨总书记的国宝课
    2025/3/7 20:16:17    来源: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3月7日10:00,顶端新闻联合全国主流媒体推出“总书记的国宝课·陶瓷篇”四地联动直播,溯源跨越南北的陶瓷文化,带您踏入陶瓷艺术的璀璨星河。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陶瓷文明孕育、勃兴的沃土。

    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曙光,到唐宋时期名窑林立的鼎盛气象,再到元明清的技艺传承,河南古代陶瓷以“土与火”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刻下璀璨印记。

    联动直播开始前,让我们先沿着时空脉络,赴一场河南万年陶瓷之旅。

    河南孕育出北方最早的陶器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陶始于何时?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一块陶片,将中国制陶史提前到了20000年前。

    河南的制陶史,目前可追溯至一万年前左右。在距今11000-9700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发现的陶器,是北方最早的陶器之一。这些陶器都是盘(叠)筑或手捏成型,器型简单,具有厚胎、质地疏松的特征,烧成温度一般都在700℃上下。

    到了距今7000-85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手制红陶在工艺和技术上明显有了进步,烧成温度提高至900-960℃,器表经打磨,并出现了篱笆纹、指甲纹等纹饰。

    有个成语叫“三足鼎立”,意思是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中国最古老的三足鼎,就出自于新郑裴李岗遗址。

    馆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乳钉纹红陶鼎,作为最早的炊煮器之一,是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的完整陶鼎。新石器时期原始种植业的出现给人类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改变了先民的饮食结构,直接导致了对炊煮类陶器的需求。

    仰韶彩陶掀起史前时代第一次“美学浪潮”

    距今60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也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

    彼时,农业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并形成了区域中心聚落,彩陶技艺也得到较大发展。

    庙底沟时期的彩陶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繁缛,制作技艺高超,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庙底沟彩陶的母题纹样中,最具特点的是花瓣纹。

    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月牙纹彩陶罐。该罐体整体呈红褐色,鼓腹平底,腹部绘制了一周白衣黑彩类似月牙的纹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彩陶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赵春青研究员曾表示,庙底沟文化可以被视为最初的中国,是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基因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融入了华夏民族血液。

    说起彩陶,最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彩陶双连壶了。

    1972年,考古人员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发掘时,发现了一堆彩陶碎片,经过修复成形后,发现这是由两个橄榄形壶身相连、相通的酒壶,研究认为,彩陶双连壶是神圣的礼仪用品,是两个部落氏族结盟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部落首领、长者对饮的器具,是一种和平、友好、相近、相亲的象征。

    瓷器“鼻祖”在河南

    虽然世界上的很多古文明国家都掌握制陶技术,但只有中国最早发明了瓷器,实现了从陶到瓷的过渡。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原始瓷”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偃师二里头遗址,称为“原始瓷”。它是在印纹硬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其成型和装饰方法,施釉方法比较原始,采用涂刷和浸釉两种。

    △商代原始瓷尊河南博物院藏

    在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原始瓷尊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文物”,二者器型基本相同,前者1954年出土于郑州人民公园商代墓葬25号墓,后者1965年出土于郑州功铭路西侧商代墓葬。

    为何叫它们“原始瓷”?安金槐先生在《谈谈郑州商代瓷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广义的瓷器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胎骨是用高岭土作成的,有的胎骨也含有石英或长石等粉末;二是有光亮的釉;三是质地坚硬,火候高,叩之作金石声;四是胎骨不吸水分。

    △商代原始瓷尊 郑州博物馆藏

    他提出,中国古代瓷器起源于商代,其基础是史前的白陶以及稍后的印纹硬陶。他的观点在瓷器起源汉代说为主流的当时,引发了一场学术大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考古学家、科技史专家和硅酸盐专家、古陶瓷专家纷纷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了瓷器形成的必要条件、釉的要素与功能、陶与瓷的关系等重要课题。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泰斗级人物冯先铭先生就明确提出“还不是瓷器……因此定名‘釉陶’。商青釉器似也应称为‘釉陶’为宜。”

    学术分歧影响之下,中国硅酸盐学会于1978年召开了跨学科的“中国古陶瓷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中国瓷器的起源问题,最终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即最早的原始瓷器从商代开始,到了东汉才出现了成熟的瓷器,从商、周到东汉是瓷器的过渡阶段,应叫“原始瓷器”。

    此后,早于郑州商城、属于通常被认为是夏朝的二里头文化二期出土的原始青瓷及其确认,又把中国瓷器起源由商代上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陶瓷史再一次被改写。

    中国五大名窑 半数在中原

    北宋定都开封,推动河南制瓷业达到古代巅峰,“汝、钧、官”三大名窑交相辉映。宝丰清凉寺汝窑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天青釉色冠绝古今,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艺惊艳世人,开封北宋官窑则代表当时青瓷烧造最高水平。

    △汝窑洗 北宋

    此外,当阳峪窑的绞胎瓷“白如雪、红如朱”,鹤壁窑的黑釉剔花瓷粗犷豪放,共同构成“民窑与官窑并美”的陶瓷版图。元代《陶记》记载“中原窑场三百座”,足见昔日盛况。

    据历年来的文物普查资料显示,河南先后在25个市县发现318处古代瓷窑遗址,位居全国各省区古瓷窑址数量的前列,仅次于浙江省和福建省。

    △登封窑

    其中巩义窑址、宝丰清凉寺汝窑、汝州张公巷窑、修武当阳峪窑、鲁山段店窑、汝州严和店窑、新密西关窑、内乡大窑店窑、禹州钧窑、禹州扒村窑、汝州东沟窑和新密窑沟窑计12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瓷窑遗址中的国保单位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和禹州神垕钧窑址的考古发掘,分别被评为2000年和200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禹州钧官窑博物馆和宝丰汝窑博物馆都已建成对外开放,向世人展示古代陶瓷文化的辉煌。

    △鲁山段店窑址出土

    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宋瓷工艺的发明和革新,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陶瓷业分布格局,驰名中外的名瓷产品接踵问世,形成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面发展,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

    “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河南占其一半,其中汝、钧和北宋官窑均在今河南境内。

    海上丝路的陶瓷外交

    上世纪90年代,在马六甲海峡勿里洞岛附近,一位名叫蒂尔曼·沃尔特法恩的德国人发现一艘沉船残骸,沉船周围有一大片黑色的礁石,沃尔特法恩便给这艘沉船起名为“黑石号”。

    这是一艘1200年前的阿拉伯商船,船上载着的六万多件文物,打捞出水后,经专家辨认,它们几乎全部来自大唐。其中,“黑石号”上的两件文物,为沉船的断代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有趣的是,尽管船上满载唐朝的货物,但修复残骸后才发现,“黑石号”竟然是一艘古代阿拉伯人建造的船。

    △“黑石号”出水的唐代青花藻纹瓷碟

    令人瞩目的是,“黑石号”上发现了四件瓷器,是迄今为止首先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唐代青花瓷。过去人们认为青花瓷创烧于元代,直到1975年扬州唐城遗址中发现了唐代青花瓷的残片。

    元代以后成熟发展的青花瓷其前身为唐代青花瓷,被称为“唐青花”,产地在河南巩义,主要用于外销。巩义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在不少地方有发现。巩义窑发掘出土了青花瓷片,证实了巩义为唐青花的起源地。

    △唐青花塔式罐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上街唐墓中发现了两件唐青花塔式罐,上面青花图案为唐代的“步打球”,有人称为最早的曲棍球。

    河南陶瓷不仅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载体,见证了唐三彩与唐青花通过广州港扬帆远航、远销欧亚的商贸盛况,还成为路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纽带,见证了大唐国际贸易的繁荣。

    作为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品之一,唐三彩的造型自然而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河南也出土了许多西域风格的瓷器。

    馆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凤首壶,是一件明显具有胡风的唐代陶器,1965年出土于洛阳东郊塔湾村。它的外形来源于一种叫做鸟首壶瓶的波斯商品,富有异国情调,是唐代三彩器中的精品,体现了唐代包容万象、文化多元的盛世气魄。

    巩义黄冶窑是当时唐三彩的主要产地,目前发现唐三彩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和中西亚,另外在非洲的埃及也发现了唐三彩的踪迹。在中国唐三彩的影响下,古代朝鲜的新罗王朝烧制出“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王朝也仿制成功“奈良三彩”。

    从仰韶彩陶到北宋名窑,一部河南陶瓷史,半部中华陶瓷史。这把万年不熄的窑火,烧制的是器物,传承的是文明基因。厚重河南,正以陶瓷为媒,在守护与创新中书写新的文明篇章。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