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
    更新时间:2025/3/13 11:02: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数据来源/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制图/关茗元

      本报讯(记者 胡舒彤)3月12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家底。

      普查结果显示,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中,我们通过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调整增加数字经济、财务指标、能源和生石灰生产情况、贸易商品销售类值及网络销售等调查内容,客观反映我省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成果。”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09.7万个,比2018年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81.8万个,增长63.9%;产业活动单位227.9万个,增加85.6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长60.1%;个体经营户586.2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加156.9万个,增长36.5%。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7.2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8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1.8%;建筑业22.8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0.9%。

      按区域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省辖市是:郑州56.6万个,占总数的27.0%;南阳17.9万个,占总数的8.5%;洛阳15.2万个,占总数的7.2%。全省184个开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上”法人单位22238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省黄河流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别为1.4万个、184.7万个。

      从资产看,2023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7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9.2万亿元,第三产业33.5万亿元。从营业收入看,2023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29.4%。

      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取了全省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进一步明晰了河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为明确新阶段河南总体定位、树立新时期河南发展的方向目标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依据。下一步,省统计局将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深度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2023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我省全面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什么是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是对国民经济的一次“全面体检”。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五经普”。

      为什么开展经济普查?

      我省开展的经济普查,全面调查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全面了解我省新时期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谁?

      我省辖区内从事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五经普”获取什么时间的资料?

      “五经普”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资料整理/胡舒彤


    文章编辑:李润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
    2025/3/13 11:02:24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数据来源/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制图/关茗元

      本报讯(记者 胡舒彤)3月12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普查全面摸清了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家底。

      普查结果显示,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吸纳更多从业人员;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我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中,我们通过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调整增加数字经济、财务指标、能源和生石灰生产情况、贸易商品销售类值及网络销售等调查内容,客观反映我省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成果。”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09.7万个,比2018年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81.8万个,增长63.9%;产业活动单位227.9万个,增加85.6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长60.1%;个体经营户586.2万个,比2018年年末增加156.9万个,增长36.5%。

      按行业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7.2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3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8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1.8%;建筑业22.8万个,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0.9%。

      按区域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前三位的省辖市是:郑州56.6万个,占总数的27.0%;南阳17.9万个,占总数的8.5%;洛阳15.2万个,占总数的7.2%。全省184个开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上”法人单位22238个。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省黄河流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分别为1.4万个、184.7万个。

      从资产看,2023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7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9.2万亿元,第三产业33.5万亿元。从营业收入看,2023年,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5.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29.4%。

      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河南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取了全省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进一步明晰了河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为明确新阶段河南总体定位、树立新时期河南发展的方向目标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依据。下一步,省统计局将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深度开发应用普查资料,充分发挥普查数据价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2023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我省全面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什么是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是对国民经济的一次“全面体检”。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简称“五经普”。

      为什么开展经济普查?

      我省开展的经济普查,全面调查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全面了解我省新时期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经济普查的对象是谁?

      我省辖区内从事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五经普”获取什么时间的资料?

      “五经普”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资料整理/胡舒彤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