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县区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热点专题 房产 娱乐 体育 健康
 焦作日报 新媒体矩阵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订报服务 焦作市网络辟谣平台 
 网上投稿 焦作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时政要闻 > 正文
 
     

    时政要闻

    兴水利 润中原丨水到渠成 丰收可期——河南农田水利建设综述
    更新时间:2025/3/15 10:19: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3月12日,在商丘睢县董店街道刘阁村农业科技示范田里,智能灌溉机器人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喷灌作业。 徐泽源 摄

      □本报记者 赵一帆

      春回大地农事起。眼下,我省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春灌黄金期。

      保障粮食安全,水利是命脉,灌区是关键。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春修水利工作推进会议要求,抢抓水利建设“黄金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紧接着,2025年河南省重点水利项目暨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现场动员会召开,水利工程建设满弓劲发,各大灌区春灌有条不紊。

      打通灌溉“大动脉”

      春日暖阳,原阳县韩董庄引黄灌区,闸门缓缓开启,黄河水奔涌而出,沿着引水渠道,一路欢歌,直抵农田。

      “小麦不春灌,产量减一半”。为了确保春灌工作高效有序,韩董庄灌区成立了春灌专班,24小时值班备勤,密切关注黄河来水情况和灌区用水需求。

      “今年春灌,韩董庄灌区七条干渠同时开启,目前辖区25万亩小麦已经全部‘喝’上返青水。”韩董庄灌区副主任邓沛安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以水利工程为骨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灌溉网络,299处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582万亩,年均引水超56亿立方米,年均灌溉补源面积4600万亩次。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引黄灌区提质、沟渠连通等工程,逐渐从“引水难、用水慢”走向“水源足、灌溉畅”。

      不断为粮食稳产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2024年,河南共完成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82个,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8.8万亩。

      智慧灌溉“用好每一滴水”

      在“打磨岗灌区供水服务”小程序上一键下单,或者扫描田间地头设备上的二维码现场下单,在内乡县马山口镇樊岗村的高效节水示范区,浇地像充话费一样便捷。

      2024年,打磨岗灌区新建成1200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配备地下输水管网、喷灌、滴灌设施及智能给水终端,亩均用水仅为30立方米。“一键浇水,多快好省。”用上“浇地黑科技”的村民说。

      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紧缺的水资源。河南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9位,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19立方米,不足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1/4,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

      面对“产粮”与“缺水”的矛盾,河南大力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全省建成8808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3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灌溉保证率超80%。十年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98提高到0.627,用水效率连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沟渠连通“毛细血管”

      守着黄河却用不上水,曾是封丘县南部乡镇的痛点。鲁岗镇康寨村党支部书记石守胜回忆:“沟渠堵在最后一米,黄河水从村边流过,就是进不了田。”

      2024年8月,河南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程”。封丘县成立专班,打通2850个阻水点,让1579公里的“毛细血管”重焕生机,60万亩农田首次“畅饮”黄河水。

      放眼全省,去年以来,河南已连通整治沟渠9.37万公里,建成了“渠灌+井灌”的双水源供水系统,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水到渠成,丰收可期。截至3月6日,全省127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灌溉补源累计引水5.97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530.68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78.93万亩次。随着小浪底北岸、赵口引黄灌区二期等工程竣工,河南将形成更完善的“水网+”格局,继续书写“中原熟,天下足”的丰收篇章。

    文章编辑:李润生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兴水利 润中原丨水到渠成 丰收可期——河南农田水利建设综述
    2025/3/15 10:19: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3月12日,在商丘睢县董店街道刘阁村农业科技示范田里,智能灌溉机器人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喷灌作业。 徐泽源 摄

      □本报记者 赵一帆

      春回大地农事起。眼下,我省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春灌黄金期。

      保障粮食安全,水利是命脉,灌区是关键。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春修水利工作推进会议要求,抢抓水利建设“黄金期”,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紧接着,2025年河南省重点水利项目暨豫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现场动员会召开,水利工程建设满弓劲发,各大灌区春灌有条不紊。

      打通灌溉“大动脉”

      春日暖阳,原阳县韩董庄引黄灌区,闸门缓缓开启,黄河水奔涌而出,沿着引水渠道,一路欢歌,直抵农田。

      “小麦不春灌,产量减一半”。为了确保春灌工作高效有序,韩董庄灌区成立了春灌专班,24小时值班备勤,密切关注黄河来水情况和灌区用水需求。

      “今年春灌,韩董庄灌区七条干渠同时开启,目前辖区25万亩小麦已经全部‘喝’上返青水。”韩董庄灌区副主任邓沛安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以水利工程为骨架,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灌溉网络,299处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582万亩,年均引水超56亿立方米,年均灌溉补源面积4600万亩次。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引黄灌区提质、沟渠连通等工程,逐渐从“引水难、用水慢”走向“水源足、灌溉畅”。

      不断为粮食稳产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2024年,河南共完成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82个,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78.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8.8万亩。

      智慧灌溉“用好每一滴水”

      在“打磨岗灌区供水服务”小程序上一键下单,或者扫描田间地头设备上的二维码现场下单,在内乡县马山口镇樊岗村的高效节水示范区,浇地像充话费一样便捷。

      2024年,打磨岗灌区新建成1200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配备地下输水管网、喷灌、滴灌设施及智能给水终端,亩均用水仅为30立方米。“一键浇水,多快好省。”用上“浇地黑科技”的村民说。

      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紧缺的水资源。河南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9位,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19立方米,不足全国亩均水资源量的1/4,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

      面对“产粮”与“缺水”的矛盾,河南大力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全省建成8808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35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灌溉保证率超80%。十年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98提高到0.627,用水效率连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沟渠连通“毛细血管”

      守着黄河却用不上水,曾是封丘县南部乡镇的痛点。鲁岗镇康寨村党支部书记石守胜回忆:“沟渠堵在最后一米,黄河水从村边流过,就是进不了田。”

      2024年8月,河南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程”。封丘县成立专班,打通2850个阻水点,让1579公里的“毛细血管”重焕生机,60万亩农田首次“畅饮”黄河水。

      放眼全省,去年以来,河南已连通整治沟渠9.37万公里,建成了“渠灌+井灌”的双水源供水系统,以河补源,以井保丰,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

      水到渠成,丰收可期。截至3月6日,全省127处大中型灌区已开闸引水,灌溉补源累计引水5.97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530.68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78.93万亩次。随着小浪底北岸、赵口引黄灌区二期等工程竣工,河南将形成更完善的“水网+”格局,继续书写“中原熟,天下足”的丰收篇章。

    文章编辑:李润生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11201800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